丁一汇:全球气候变暖并没有进入停滞期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18:39:46 

近期,欧亚部分国家遭受强寒流袭击,造成人员伤亡。入冬以来,我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0.9℃,比去年同期偏高0.6℃,为近27年来同期次低。1月以来,全国平均气温持续偏低,较常年同期偏低1.7℃。有研究认为,1999年以后全球气候变暖进入了一个停滞期。丁一汇认为,现在得出这一结论为时尚早。
丁一汇指出,全球变暖是一种平均趋势,在这个过程中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年际(不同年份)的波动和年代际(十年周期)的波动。全球变暖在时间上并不是均匀的,有相对的冷期,也有相对的暖期,但总体的趋势是上升的。近百年(1906年至2005年)温度曲线明显出现了两次年代际尺度的冷期和两次年代际尺度暖期,1920年至1940年的20年间是一个增暖的峰值时期,上个世纪70年代至上世纪末是另一个明显的增暖时期,而20世纪初的20年间和1950年至1970年的20年间是相对的冷期,特别是近40年至50年,增温更加明显,增温速率是每10年0.2℃。
确定气候变化是否发生了真正的变迁或变动,至少需要考察30年的平均值变化。1981年至2010年30年间的气候平均值相比此前30年(1951年至1980年)的平均值,趋势仍然是增暖的,增暖速率在每10年0.19℃左右,与过去40-50年的增暖速率值是一致的。世界气象组织监测显示,2000-2009年是1880年全球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10年。2011年11月29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2011年全球气候报告指出,2011年在有记录以来的年份热度排行榜上名列第10,在全球最热年份榜单上,前13位都出现在过去15年中。
另外,有研究得出气候变暖趋势已停滞或减弱的结论,这是因为这个研究没有充分应用北极地区的气候资料。而北极是全球温度增加最迅速、最明显的地区,将北极的数据包括进去,并进行10年的滑动平均(消去10年以下的波动),由此做出的全球温度曲线是持续上升的,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停滞”或“平台”现象;另一方面,1999年至2010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显示,全球绝大部分地区都是明显的变暖区,而中高纬度和北极地区是最暖的。从目前来看,全球气候变暖“停滞”的观点虽然并不完全符合实际,但还是十分有意义的,它提醒我们:1999年后的十年时间里,北极以外地区的平均温度没有增加,这可能是受到了海洋变冷和太阳活动减弱等自然变化的影响。
最近10年,中国的平均地表温度仍然是上升的。根据我国刚刚发布的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1951年至2009年,中国陆地表面平均温度上升了1.38℃,变暖速率为每十年0.23℃,比全球气候变暖速率略高,这种趋势近十年没有明显的变化,目前还难以确定今后全球变暖的速度是否会加剧,中国应该采取积极的应对方针和战略:一方面,应根据气候的新特点,调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灾害防御标准,以更好地适应新的气候条件;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暖,目前最关键的是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和低碳经济,加快中国发展模式的转型,通过这种绿色转型,不但保护气候和环境、节约资源,还能使能源实现可持续利用。
如果仅从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看,今后全球变暖的速度将会加剧是可能的,但还存在不确定因素,除了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努力状况外,尚难确定海洋等产生的升温或降温作用到底有多大,即自然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减弱或抵消人类活动的因素。科学界已认识到近期气候变化预测问题的重要性,现在不仅强调未来百年气候变化预测,还非常重视对未来20年至30年气候的预测,因为它更具有实用价值。全球近30个气候预测的模式中(包括中国的2个气候预测模式),只有少部分具备预测未来20年至30年气候变化的能力,而且这些模式的预测结果也有很大差别,这是目前气候预测的难题之一。我国也刚刚开始这方面的工作,估计要比较明确回答全球气候近期变化的详细和可信的演变,需在数年之后。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