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亿尾海洋生物种苗放流渤海 生态修复将是长久过程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5-20 18:40:11 

近年规模最大的海洋生物资源养护行动昨天在渤海举行,环渤海地区的河北、辽宁、山东、天津四地同步向渤海投放1.4亿尾各类海洋生物苗种。
渤海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品出产地。近年来,对水产品需求的增加,以及海洋环境的变化,人们都感觉到这里的鱼少了。因此从2006年开始,在休渔期投放鱼苗就成为人们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举措。
从6月1日开始,黄渤海就进入了伏季休渔期,直到9月1日渔民才能开始出海捕鱼。而每到这个时候,往海洋投放生物苗种则是一项必须要做的事。家住秦皇岛的渔民刘汉良今年46岁,有着近30年出海打渔的经验,据他介绍,苗种的放流让附近的渔民有所收益。
刘汉良:以前咱这儿近海梭子蟹已经捕不到了,而现在明显量增加了,拿大一点的网能抓到不少。还有对虾,每年到秋季的时候,大对虾基本上能达到7、8个一斤,11、12个一斤的我们也能打到一定的数量。现在出海捕鱼的收入比以前几乎翻了一番,去年捕鱼产值也就是5、6万块钱吧。
不过,刘汉良也感叹,现在捕鱼的种类和数量和他年轻时比还差了不少,他觉得水质的变化有不小的影响。
刘汉良:我捕鱼也有30来年了,很早以前捕鱼数量相当多,如果那个时候鱼的产量拿到现在来卖,这一年得达到20、30万的产值。鱼产卵来才到近海来,它不到深海产,而水质一污染,卵的成活率太低,造成生长数量少,能够捕捞的也特别少。
渤海是中国的重要内海,是多种重要经济鱼类的产卵场和索饵育肥场,近年来,受海洋污染、工程建设和过度捕捞等影响,渤海生物资源持续衰退,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院长张显良向记者介绍了渤海的情况。
张显良:渤海湾总体的水质是不容乐观,主要是比如说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对我们渤海湾影响比较大,总体海洋的生态环境不容乐观。现在必须依靠各方面力量来加强对渤海湾的生态环境的修复,不修复或者是说进一步加剧破坏的话,我觉得无法对后人有交待。
李彦亮:我们加大了贝类的放殖,加大了海草的养殖,贝类主要起到吸收海水里面的碳,把它固定起来,所以它的产量的多少和净化我们渤海的碳氧含量非常有关系,这次我们加大了贝类的比重。
但是,李彦亮遗憾地告诉记者,一方面是相关部门在加大治理和修复力度,而另一方面污染却还在继续、生态环境还在持续受到破坏。
李彦亮:环保部门、国家海洋部门、农业部门、交通运输部门加大了海洋环境的治理,但是有些根源上的东西还是没有解决,比如说城市污水的排放,工厂废水的排放等等,环境污染一方面在治理,一方面还在继续。这些年很多大的海洋工程,如填海造地、海底电缆等等一些海洋工程,都对海洋原来的生态有一些影响,尤其是对海洋水生生物资源影响特别大。因为原来水生生物资源都到近岸,形成了固定的产卵厂,通过海洋把它填了以后就没有了,所以繁殖自然就受到影响。
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院长张显良也坦言,渤海的修复将会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这里边需要克服两方面因素。
张显良:这要从几个方面去注意,一个是说我们怎么来控制整个环渤海地区的污染问题。第二,我们怎么来减少捕捞量的问题,因为捕捞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我想做到这两个难度都非常大,特别是第一点我觉得这个影响是最大的,增殖放流至少从现在看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