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口港擎起青岛新希望 高起点布局蓝色港城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港口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货物装卸运输中心,而是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汇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全球资源配置中心及区域经济发展中心节点。
向建设物流港目标迈进成为当今世界先进港口发展的必然趋势。综观世界主要港口发展趋势,物流链的发展已在现代港口产业体系中居主导地位。近年来,国际经济贸易实现快速增长,港口作为国际运输的枢纽接口和国际经贸的支撑平台,其参与经济腹域的资源要素配置、综合物流配送的作用正在凸现出来。港口在功能上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出现的第三代港口功能相比,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特别是当供应链管理日趋成熟时,港口在供应链所扮演的角色也相应地发生着剧变。国外一些著名港口如德国汉堡港、荷兰鹿特丹港、比利时安特卫普港等,生产力早已从单纯的码头装卸中解放出来,纷纷依托港口优势发展现代物流,建成了具有强大辐射能力的物流集散地、转口贸易型物流基地和进出口货物分拨中心。
从世界先进港口的发展方向来看,从单一的装卸港口转变为综合性物流港口,从初级的货物装卸提升为现代的货物交易、金融和信息服务,已成为我国港口“转方式、调结构”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目前,我国港口规模虽然早已高居世界第一,但由于长期对港口行业评价体系局限于吞吐量和集装箱量,软环境上存在较大差距,致使多数港口专注于传统装卸业务,港口的发展很不平衡,一部分港口仍处在从第二代向第三代港口发展的阶段。
正如每一个由运输枢纽和工业基地向全球资源配置的重要枢纽方向发展的全球先进港口一样,董家口从降生开始,就注定了其第四代现代物流大港的责任和命运。董家口港区开发建设不是简单的货种转移和吞吐量增加,而是瞄准建设世界最大码头,树立第四代港口先进发展理念,突破我国港口传统装卸生产模式,建设一个以大宗物资交易为核心,以发展物流综合服务为重要特征的物流交易型港区。
建设大宗商品交易中心
董家口港区的发展梦想远远不止如此。不仅要建设成世界一流的现代化深水大港,更要建成对我国经济举足轻重的大宗物资交易中心,并被赋予了区域金融中心的意义。
根据规划,董家口港区先期将通过建设超大型矿石码头和油品码头,带动搭建以大宗生产物资为主的大型散杂货交易平台,以石油交割库为主的大型能源中心和以中石化LNG为主的现代化洁净能源基地,最终建成大宗物资交易中心。
通过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对供货方而言,由于港区可以接卸世界最大的矿石船、油船,供货方凭此可以极大降低物资的运输成本,同时可直接把货源放在需求所在地进行销售,不仅能更快地应对市场变化,还能减少海运费波动带来的影响,提高市场竞争力。
同时,需求方不再采用传统采购货物的方式,可以直接利用交易中心内的信息和设施来减少物流成本,节省搜寻货物、水路运输、码头装卸等中间环节,同时避免了对物资价格无法掌控,不能适应市场变化而造成成本风险的问题,增强了用户的市场竞争力。尤其是,港区物流园内的分拨中心和期货交割库可为国内企业提供长期、不间断的供货,相当于为企业建设了一个原材料储备基地,使企业可以集中资金用于生产,实现资金链的最优化。
对码头企业而言,除用户来货外,还大大增加了货物存储量的装卸,不但获得了传统的装卸收入,还可以从堆场、物流等方面获得叠加收益。对政府而言,可以使货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流集聚在港区,带动当地金融、货代、船代等相关产业发展,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增长。
发展区域金融中心
未来随着港区大宗商品交易量增大,交易信息的集聚,发展区域金融中心也将成为建设国际航运枢纽城市的必然选择。
大宗物资的大进大出和大仓储必然带来人流、物流和资金流在港区汇聚,吸引银行、保险、信托、证券等金融机构开展航运交易、融资、海上保险、海运资金结算等业务,促进航运金融产品多元化,带动青岛金融产业的快速发展。可以预想,将来,大宗物资在董家口港区集聚,港区的一举一动都将对其价格波动及下游产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金融界的“董家口指数”也将应运而生。
机遇来了,2011年,国务院批复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交付给青岛“尽快建成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国际物流中心、国家重要的大宗原材料交易及价格形成中心”的重要使命。由此,承接着青岛经济重心西移的董家口港区,所肩负的责任不言而喻。
纵观上海、香港等世界著名的港口带动其成为金融中心的案例,青岛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建设,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港口经济发展,特别董家口港区大宗物资交易中心建设,将对青岛发展区域性金融城市起到极大促进作用。
董家口港区应用先进的“物联网”理念,积极构建稳定、快捷、安全的公共电子交易平台,全面与第四代港口接轨,实现港区全面信息化,打造新一代“物联港、信息港、科技港”。同时,以建设保税物流园区为依托,构筑起港区矿石、石化、煤炭三大交易平台,
实现由传统货流到人流、商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的全面提升,建设国家重要的大宗原材料交易及价格形成中心。
有港区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的带动,加上科学谋划,规范操作,加大推动力度,就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发展成为金融中心城市,为青岛建设国际航运枢纽城市奠定坚实的金融基础。同时在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中率先破题,在全国港口经济转方式、调结构中率先突破,使山东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制高点,使青岛在山东的龙头地位更加突出。
高起点布局蓝色新港城
第四代港口更加重视港口和城市的关系。港口与城市的建设是一个有机的综合体,二者互为依托、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港口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引擎,城区是港口发展的重要依托。只有港区和城区有机结合并协调发展,才能形成功能完善、运营良好的现代航运枢纽,推动港口城市的发展和繁荣,这也是港口城市遵循的基本规划原则。
董家口港区在建设之初就完全按照国际标准来进行规划,致力于打造一个以物流交易为主的第四代港口,从过去单纯的一装一卸,转变成一个既能连接国外的资源和市场,又能连接国内的物流和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从而带动西海岸经济新区的发展,形成一个产业面。
董家口港区作为西海岸区域的一个世界级深水大港,理应成为青岛西海岸经济区的新引擎。以港口的快速发展为产业发展提供依托,以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港口提供更多的货源保障,以城市建设的水平提高为港口集聚更多的人流物流。通过把港区这个增长极做大做强,带动钢铁、装备制造、重化工等产业集群和周边城市崛起,加快构筑港口、产业、城市、生态四位一体、互动发展格局,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现代化国际新港城。
届时,通过最大限度发挥港城对周边带动作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经济圈,带动青岛西海岸蓝色经济发展,建成中国乃至世界上具有借鉴意义的现代化港口和城市融合的典范,董家口港区将真正成为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的有力引擎。
步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为青岛勾画出了更加美好的未来,立足高起点,瞄准世界一流,青岛正阔步前行。蓝色大潮,涌动齐鲁,作为这一宏伟战略的先行区和核心区——董家口港区正满载青岛人的强市之梦扬帆远航。
董家口,世界深水港,蔚蓝新港城,青岛新希望。
乘车离开青岛繁华的市区,沿着滨海大道一路向南,董家口港区渐渐进入视野。过去,这里曾经是一片荒芜的滩涂。如今,这里机器轰鸣,工人忙碌,卡车穿梭,全国第一个真正实现港区、临港产业区、生态居住“三位一体”,以港区为龙头,临港产业为支撑,港区服务业为保障,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现代化国际新港城即将拔地而起。
根据规划,董家口港区将建设成世界一流的现代化深水大港,树立第四代港口先进发展理念,突破我国港口传统装卸生产模式,建设一个以大宗物资交易为核心,以发展物流综合服务为重要特征的物流交易型港区。随着董家口港区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开始营运,通过建设对我国经济有举足轻重影响的大宗物资交易中心,发展区域金融中心。
由此,董家口港区将承载起港口作业、物流配送、生产资料仓储、交易市场、后续金融等一系列功能,成为第四代的国际港口,在原来港口的基础上既发生了量的突变,也发生了质的提升,所以董家口港区及临港产业和临港新城的建设,必将引领青岛新一轮城市发展和产业布局的调整和拓展。这也将使董家口港区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中率先破题,在全国港口经济转方式、调结构中率先突破,使山东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制高点,使青岛在山东的龙头地位更加突出。
昔日的小渔村正孕育出这座港口城市,以及未来数十年的发展梦想
2011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在蓝色经济战略的指引下,董家口港区按照第四代港口的先进理念,把建设现代物流交易港和蓝色港城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着力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先行示范区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董家口港区开发建设三年来,在山东省委省政府、青岛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用地用海及项目审批、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除疏港道路运输体系外的进港航道、防波堤、查验中心、指挥调度中心等重大基础设施基本建成,港区包括国内最大的超大型矿石泊位在内的四个泊位实现试运营,比原定开港运营目标提前了2~3年,创造了同行业最快记录,董家口也由此成为超大型散杂货船国内唯一靠泊点。
项目总投资额超过700亿元
港区基础设施的快速推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蜂拥而至。截至目前,港区已入驻的招商项目19个,总投资额超过700亿元,其中中石化LNG接收站、大唐通用码头、苏伊士集团环境能源等9个项目的投资主体为世界500强企业,已开工项目建成运营后将形成超过亿吨的年通过能力。
在推动大项目入驻和启动的同时,董家口港区打破传统港口“一装一卸”的发展模式,除了具有传统港口的吞吐功能外,还增加了储存、交割、加工、转运等一系列附加功能。在推进过程中,董家口港区充分发挥专业深水泊位的功能,通过矿石、原油、煤炭等专业码头一个个吞吐“点”,串联起一个个关联的产业链,再通过产业聚集把产业链扩展为产业面,围绕“点”、“线”、“面”梯级递进,董家口港区产业发展布局已清晰可见,作为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发动机的功能也正日益彰显。
全力打造“董家口指数”
董家口港区是目前国家批准建设的最大面积深水港区,拥有广阔的后方陆域,且周边遍布了青钢、日钢、莱钢、济钢等大型钢铁企业,为建设国家大型散货集散中心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港区规划建设了世界最大的散货泊位和油品泊位,能够极大节省物流成本,率先成为进口物资国内主航线靠泊点,吸引大宗货物通过“水水中转”辐射国内周边和日韩港口,形成大宗散货集散中心和重要的能源储运中心。
围绕“两中心”,董家口港区积极搭建集供应、贸易、采购、物流、增值服务等各个环节于一体的供应链服务平台,吸引了一批优秀的码头运营、物流交易项目聚集董家口港区,加快全球资源配置枢纽和国际物流枢纽建设步伐,形成辐射国内乃至东北亚地区的大宗货物集散中转基地,并逐步加入到国际大宗物资价格体系中,增强国际大宗物资交易的话语权和定价权,使港区交易中心形成的战略物资交易价格能最直接、最真实地反映货物供求状况,成为战略物资流通的“风向标”,届时董家口港区的干散货指标将成为中国的“波罗的海指数”。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