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明月在中国人心目中是圣洁、美好、吉祥的象征,美食家对明月寄托了无尽的美好想象和幸福向往,就连餐饮也融入对明月的深情厚意。
走南闯北,笔者尝过不少地方名菜,发现有一些佳肴以月命名,借月出名,不但菜名文雅,而且味道可口,品尝之余,过口难忘。山东孔府菜中有一道“乌云托月”的汤菜,做法是把紫菜(食用海藻)撕成一片片,然后置鸽蛋于紫菜之上,兑入鲜美可口的清汤,使紫菜鸽蛋飘浮其上,黑白分明,犹如乌云托月之状。西安清雅斋饭店创制的清真名菜“乌龙赏月”,是以海参和鸡肉为主料精制而成。此菜选料精良,造型雅致,鲜香味醇。沈阳有道名菜“群虾望月”,此菜首先把熟鸡蛋用杯扣出圆形放在盘中,然后将烤成红艳艳的10只大虾虾头朝向“月亮”,摆在“月亮”四周,有如众星拱月,此菜甜咸适口,滑嫩鲜香。
我国是饮食大国,国人又特别崇拜月亮,含月的菜名在中国八大菜系中相当多。据笔者所知,以月命名的菜还有“龙游月宫”(鸽蛋鳝鱼)、“月宫仙女”(鸽蛋菜心)、“花好月圆”(虾仁鸽蛋)、“海底捞月”(海蜇鸽蛋)。
在京九铁路特意拐个弯的“将军县”江西省兴国县,有一道毛泽东同志生前钦定的名菜“四星望月”。1929年4月,毛泽东率红四军从井冈山突围,转战赣南闽西。一路上风餐露宿,疲惫不堪。到达兴国县时,当地党组织负责人陈奇涵、胡灿等人凑钱请他吃兴国县的蒸笼粉鱼。蒸笼粉鱼是兴国县客家的家常菜,用竹编圆笼盛鱼,寓意“合家团圆,吉庆有余”。其做法是先把淡水鱼肉切成薄片,拌好油盐料酒,芋片先入锅蒸熟,再铺上鱼片,浇上一层生姜、辣椒、芝麻调成的糊汁,盖好蒸透后和竹笼一起上桌。笼盖一揭,香、辣、鲜味扑鼻而来,令人食欲大振。毛泽东尝了鱼块后,觉得又辣又鲜很合口味,不禁频频动筷。吃了一阵,毛泽东开口问东道主:“这菜叫啥名字?”胡灿说:“尚没有统一的菜名。”陈奇涵接口道:“请毛委员给这菜起个雅名如何?”毛泽东兴趣盎然地指点说:“这个圆竹笼像月亮,四个碟子像星星。这星星和月亮,就像各地的工农商学群众盼望红军的到来。我看叫它‘四星望月’好不好?”大家被他奇妙的联想折服,纷纷叫好。建国后,毛泽东多次到江西,都要点“四星望月”,并把这道菜引进了中南海。1972年12月,邓小平同志重返兴国,也指名要吃“四星望月”,重温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