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济南

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济南

来源:王诗成   发布时间:2015-05-21 03:44:00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前不久,胡锦涛总书记来我省考察工作时要求山东要在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上走在全国前面。最近,省委、省政府对构建“和谐山东”作出部署。作为省会和区域性中心城市,济南要努力在构建“和谐山东”的进程中走在前面。我们要进一步增强省会意识,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努力构建“和谐济南”,为建设“和谐山东”作出应有的贡献。

深刻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中外历史上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和仁人志士,提出过和谐社会的思想或学说,有的还进行了实践探索。但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他们不可能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正确途径,把美好理想变为现实。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前人的思想成果,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把构建和谐社会确立为无产阶级政党的一个重要社会理想。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促进和实现社会和谐的一系列重要论断。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包含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刻内容,而且是指引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行动指南。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新情况,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这是党的执政理念的升华,体现了时代精神和当代中国发展的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推进到了一个新境界。

学习党中央和胡锦涛同志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要深刻理解其丰富而深刻的科学内涵。首先,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概念的提出,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样的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这使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更全面、更清晰、更有时代特征、更加鼓舞人心。其次,它是贯穿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实践的一个历史过程。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已经具备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但还不充分,还要进一步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要循序渐进,不可能一蹴而就。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克服各类不和谐问题,促进和实现社会和谐的过程。第三,它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党中央在把促进社会更加和谐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同时,明确提出了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的战略任务,要求全党特别是各级党委和政府,把构建和谐社会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切实加强和改善领导,确保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第四,它是我们正确处理新形势下各种社会矛盾的一个重要方法。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类矛盾时,善于全面辩证地观察和思考问题,更加注重把握对立面的和谐与统一,着眼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着眼于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着眼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形成和谐相处的人际环境;着眼于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确保社会稳定。和谐,将成为我们新形势下正确处理各类社会矛盾的重要价值取向,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各项工作的主旋律。

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辩证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处理好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从济南的实际看,构建和谐社会,应着力把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关系处理好。

一是和谐与差别的关系。去年济南市人均GDP已经达到3300多美元,经济社会生活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例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土地、资金等资源约束和生态环境压力加大了;全市经济社会事业都在繁荣发展,但各县市区之间很不平衡;去年农民人均增幅超过了城市居民,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偏大的问题并没有根本改变;经济社会多样化带来了发展活力,但也增加了社会管理的难度。有和谐也有差别,这就是我们所面对的社会现实。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我们要全面辩证地认识和把握,不能一讲和谐就忘了差别、否认差别,而要善于在差别中把握和谐,通过缩小差别、解决矛盾,促进和实现社会和谐。

二是有序与活力的关系。和谐社会必定是有序的社会,社会生活各方面有章可循,社会成员各获其岗、各司其职、各守其则、各得其所。同时,和谐社会又是充满活力的社会,广大社会成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全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要把握和处理好活力与有序的关系,防止出现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两难局面,努力做到活而不乱,活而有序。

三是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一定的收入差别是实现效率的动力。改革开放的实践充分证明,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极大的推动。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矛盾增多的情况下,必须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过分不公不仅与我们党的宗旨相违背,最终也会损害效率。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重点论和两点论,既要注重效率,又要兼顾公平;市场注重效率,政府注重公平;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次分配注重公平。要在提高效率的前提下,把维护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地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四是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实现社会和谐,离不开完备的法律和公正的执法,也离不开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信念和良好道德规范。法律和道德,一个从外部约束,一个从内心支配,共同规范社会秩序和人们的行为。我们要认真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和保障社会和谐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引导全社会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形成与现阶段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道德风尚。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使思想道德体系与法律规范在内容上相衔接、作用上相补充,双管齐下,两轮驱动,共同促进社会和谐。

五是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当前乃至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经济的和谐发展,促进和保障社会和谐进步。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协调,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科教文卫、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社会事业,属于政府或非政府公共组织提供给广大社会成员的公共产品,对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要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快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逐步解决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共进。

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首先,要不断提高认识和把握社会形势的能力。我们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深刻变革之中,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对于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了解得还不够全面、研究得不够深透;对于如何构建和谐社会,我们不懂的、不熟悉的东西还很多。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形势,必须加强调查研究。要加强对社会结构发展变化的调研,深入认识和分析阶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人口结构、就业结构、社会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发展趋势,更好地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加强对社会利益关系发展变化的调研,深入认识和分析社会利益结构、利益调整、利益关系等方面的发展趋势,更好地统筹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和利益要求。加强对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调研,深入认识和分析公共安全、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发展趋势,更好地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通过调研,切实提高认识、决策和工作水平,把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谋划好落实好。

其次,要不断提高统筹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构建和谐社会,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调整和理顺人们的利益关系,努力满足不同群体的合理利益诉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改革开放以来,济南市形成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各社会阶层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但又有着各自不同的具体利益。我们制定政策和开展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充分考虑不同行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具体利益,努力找准根本利益与具体利益的结合点,把各社会阶层的利益处理好。要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通过政策调节和制度安排,使各阶层、群体的生活水平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同步提高。对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社会群体要高度重视,扶持和帮助他们早日摆脱困境。要促进不同社会阶层间合理流动。逐步消除妨碍各社会阶层间相互开放和平等进入的体制和政策因素,如,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取消对农民进城务工的各种限制,在公务员招考中对全体社会成员一视同仁。逐步建立健全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引导和鼓励每个社会成员凭德才、靠贡献创造美好生活。

第三,要不断提高社会建设和管理的能力。随着经济社会生活的多样化,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单位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社会管理的要求。政府职能转变、单位体制变化、户籍制度改革、人员流动和职业转换加快,给社会管理带来一系列新问题。同时,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加,利益纠纷、集体上访、群体性事件增多,处理不好,会严重危及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社会服务的需求增大,传统的政府包办社会服务的模式已经不适应广大群众的需求,公共服务社会化已成为必然趋势。对这些突出问题要加强调研,积极应对。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服务群众的作用,充分发挥城乡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的作用,充分发挥非政府公共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同时加强对各类社会组织的管理和监督,形成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强大工作合力。

第四,要不断提高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目前,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问题,主要是城乡差别悬殊,贫富分化加剧,就业形势严峻,诱发群体事件的因素增多。处理好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一要把实现、维护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制定决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源头上减少矛盾。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必须慎之又慎;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决策,必须坚决纠正;凡是超过群众承受能力的决策,必须暂缓出台。二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从过程上有效解决矛盾。对利益方面的矛盾,主要用经济的方法加以解决,统筹兼顾、协调安排;对是非方面的矛盾,主要用民主的方法加以解决,说服教育、增进团结;对涉法方面的矛盾,主要用法治的办法加以解决,依法办事、公正处理。三要努力把握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规律,通过转换体制机制化解矛盾。认真总结这些年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把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纳入经常化规范化的轨道。

第五,要不断提高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努力在维护稳定中推进改革开放,通过实现社会稳定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建立健全预测预警机制,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舆情汇集网络,及时准确地掌握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做好矛盾排查和调处工作。建立健全统一协调、功能完备、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预防和处置好突发性事件、群体性事件。建立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积极创建平安县(市)区、平安乡(镇)村和平安社区,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努力提高社会治安整体防控能力。

扎实推进构建“和谐济南”的各项工作

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千方百计把“蛋糕”做大,想方设法把“蛋糕”分好,在推动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的基础上,抓住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围绕广大人民群众的所盼所求,从有条件办到的事情做起,努力落实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把济南建设成全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四位一体全面进步的“首善之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研究和逐步解决以下九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如何使经济发展得更快更好。推动经济发展,既要注重总量,更要注重质量;搞好城市建设,既要外树形象,更要内求和谐。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理清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切实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来,使经济发展真正走上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发挥省城优势,发展省会经济,加大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繁荣发展第三产业。落实“三高”要求,完善城市规划体系,加快重点工程建设和背街小巷改造,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二是如何使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人实现充分就业。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帮助更多群众实现就业再就业。大力发展服务业、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更多地吸纳劳动力。引导广大社会成员转变择业观念,提高就业技能,增强竞争能力。加快小城镇建设,大力兴办农村二三产业,多渠道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出来。

三是如何使更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统筹发展城乡教育、义务和非义务教育、基础教育和成人教育、公办和民办教育,努力构建社会化、开放式的终身教育体系,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着力解决教育公平问题,逐步实行城乡一体化的基础教育政策,大力实施振兴农村教育行动计划,落实好以县为主的教育投入体制,新增教育经费重点向农村倾斜。

四是如何使城乡困难群体能够逐步享受到社会保障和救助。对城镇困难群体保障和救助的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削弱,同时高度重视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问题。加快建立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制度,采取切实措施,解决一些群众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认真实施廉租住房制度,妥善解决城镇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建立和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主体、社会互助为辅助、优惠政策相配套的低保对象救助体系,逐步形成长效机制。

五是如何使中等收入家庭比重逐步扩大。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中等收入者占社会成员的大多数,有利于形成庞大稳定的消费市场,有利于缓和贫富两极的矛盾冲突,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一要增富减贫,继续鼓励一部分社会成员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富裕起来。二要促富济贫,鼓励和引导先富帮未富、带未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六是如何使广大社会成员享受到较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济南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要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上迈出更大步伐。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人民群众,大力宣传和积极倡导“诚信、创新、和谐”的济南精神,在全市上下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增加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引导社会各方面积极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加强基层特别是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创造条件。以筹备第十一届全运会为契机,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促进群众性体育运动广泛开展。

七是如何使各阶层群众的合理诉求得到有效解决。建立完善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及时全面准确地把握社会各阶层群众的心态和动态,为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提供决策依据。建立健全正常的诉求表达机制,使群众的利益诉求能够通过正常渠道得以表达,话有处说、理有处讲、冤有处诉。建立健全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对群众的合理诉求,能办到的,立即就办,不要拖延;暂时不具备条件的,说明原因,征得理解;不合理不能办的,也要给群众一个明白说法。

八是如何使社会更加安定有序。继续扎实推进“平安济南”建设,努力做到治安秩序要稳定,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司法执法要公正,充分发挥司法执法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强对司法执法行为的监督,坚决杜绝司法腐败;生产生活要安全,坚决防止各类重大责任事故和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

九是如何使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一要治理环境污染。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坚决遏制环境恶化。二要努力节水保泉。理顺管理体制,完善节水机制,保护好水源地,为泉水持续喷涌创造条件。三要美化净化环境。加快实施绿化工程,不断提高城市卫生水平。四要确保食物安全。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加大对“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等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通过不懈努力,使泉城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让广大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更加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