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黄河三角洲地区显现高效生态效应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18:51:06 

◆新增绿化面积87万亩◆断流34年黄河故道恢复过流◆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300多亩土地上规划建设的20多万平方米建筑中,没有一座锅炉;区域内四季的雨水皆能收储利用;90%的工业排放物实现了再循环;40多家科研机构主攻一个课题——生态与可持续发展……5810,记者随国家四部委黄三角地区专项督查调研组在东营、潍坊、滨州等市看到,经过近3年的高效、生态、可持续发展,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的“高效生态效应”开始集中显现。

2010年前还是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如今已是绿树成片,蔚为壮观。”沾化县思源湖生态林场场长魏知寅将两年前照片中的盐碱地,与眼前的林茂场景一对照,在场的人们啧啧赞叹。魏知寅说,规划建设的4.5万亩树林,每天可吸收二氧化碳1700,释放氧气1275万吨。“种树改善了土壤的物理特性,减轻了干热风及风沙危害,还可套种作物、旅游观光,取得经济社会双效应。”

如同思源湖林场先生态绿化、再开发建设,进而实现高效生态发展的探索一样,3年来,黄三角地区通过大规模的“三网”(林网、水网、路网)绿化工程,目前已植树过亿株,新增绿化面积87万亩;百万亩湿地修复工程已完成20万亩,黄三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增加1.1万公顷;断流34年的黄河刁口河流路恢复过流,河口湿地水面面积增加了6.84万亩。

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黄三角地区着力发展循环经济,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在东营“中国生态谷”,以生态产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发为主导,集聚了27家生态产业技术研发企业,形成了一个特别的生态创业社区——生态谷。生态谷本身就是一个完善的循环体系:雨水回收利用,20多万平方米的建筑内无一座锅炉,全部采用自然循环模式运用。更有意思的是,进驻生态谷的企业皆以生态产业发展为研究对象,一方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一方面主攻生态产业关键技术和环节,全身心服务黄三角地区高效生态经济发展。通过循环经济技术的运用,目前该区域形成了鲁北化工生态工业园、西王集团工业园、铁雄能源工业园等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培育了滨海、海化等成熟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生态环保、经济发展和资源高效利用的多赢局面势头喜人。据省两区办统计,去年黄三角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地方财政分别增长12.3%26.2%27%,高于全省增速1.44.41.3个百分点,呈现出投资力度大、增长速度快、质量效益好、发展后劲足的良好态势。

“既能实现经济高速发展,又能使资源得到集约利用。”督查调研组成员、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巡视员陈宣庆认为,“黄三角地区的探索与实践将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示范”。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