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游普陀志奇》内容属实

孙中山《游普陀志奇》内容属实

来源:王自夫   发布时间:2015-05-20 18:52:07 

1916年八月二十五日,孙中山先生到普陀山视察。《普陀山志》称,中山先生当时在佛顶山上看到奇异景象,并留下一篇题为《游普陀志奇》文章记述此事。但后来有人认为,这篇文章并非中山先生亲笔所写。这就导致几十年来其事真伪难辨,一直扑朔迷离。最近,笔者发现,当年与中山先生同游普陀的两位国民党元老晚年都曾留有文字说,中山先生当时确实告诉过同游者他见到了奇异景象。由此看来,《游普陀志奇》一文内容应为可信。

一 慧济寺前突现奇观


《游普陀志奇》全文如下:

“余因察看象山、舟山军港,顺道趣游普陀山。同行者为胡君汉民、邓君孟硕、周君佩箴、朱君卓文及浙江民政厅秘书陈君去病,所乘建康舰舰长则任君光宇也。抵普陀山,骄阳已斜,相率登岸,逢北京法源寺沙门道阶,引至普济寺小住。由住持了馀唤笋将出行,一路灵岩怪石,疏林平沙,若络绎迓送于道者。纡回升降者久之,已登临佛顶山天灯台。凭高放览,独迟迟徘徊。已而旋赴慧济寺,才一遥瞩,奇观现矣!则见寺前恍矗立一伟丽之牌楼,仙葩组锦,宝幡舞风,而奇僧数十,窥厥状似乎来迎客者。殊讶其仪观之盛,备举之捷,转行转近,益了然。见其中有一大圆轮,盘旋极速,莫识其成以何质,运以何力。方感想间,忽杳然无迹,则已过其处矣。既入慧济寺,亟询之同游者,均无所睹,遂诧以为奇不已。余脑藏中素无神异思想,竟不知是何灵境。然当环眺乎佛顶台时,俯仰间,大有宇宙在乎手之慨。而空碧涛白,烟螺数点,觉生平所经,无似此清胜者。耳吻潮音,心涵海印,身境澄然如影,亦既形化而意消焉乎?此神明之所以内通。已下佛顶山,经法雨寺,钟鼓镗鞯声中急向梵音洞而驰。暮色沉沉,乃归至普济寺晚餐。了馀、道阶精宣佛理,与之谈,令人悠然意远矣。民国五年八月二十五日孙文志。 ”文尾盖有“月白风清”印章。《游普陀志奇》记述,中山先生在乘坐轿子前往慧济寺的山路上向远处望去,突然眼前出现了一幅奇观:恍惚在寺前矗立着一个宏伟壮观的牌楼,四周鲜花竞相开放,繁花似锦,佛幡在风中飘扬。眼前有数十名奇僧,看他们的举止,似乎是在迎接客人。这么短时间能组织这么盛大的场面着实令人惊讶。越走越近,看得更加清晰。在他们中间有一个大的圆盘,在飞快地旋转,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做的?也不明白是怎样转动起来的?正想着这些疑惑,眼前的一切突然全都消失了。等进入慧济寺,急忙询问一起游览的同伴,问他们是否见到刚才这些景象,大家都说没有见到,这非常奇怪。在我思想当中,从来就不信鬼神之说,但是我却不明白刚才所见的奇怪现象到底是什么原因形成。

二 印顺法师最早披露此事


按照高僧印顺法师文集《华雨集》中《与佛有缘》一文记载:《游普陀志奇》为中山先生当晚在普济寺所作。 1934年夏,“其文始显于世”。

印顺法师(1906-2005),浙江省海宁县人。 1930年于普陀山福泉庵落发出家,后在佛顶山慧济寺阅藏楼阅藏3年。以智慧深广、学识渊博、著述宏富而成为当代著名高僧。

那么,《游普陀志奇》为何18年后“其文始显于世”呢?

曾在普济寺客堂任知客的煮云法师上个世纪50年代著有《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一书。书中说,印顺法师答复过这一问题。原来,1934年五月,印顺法师上佛顶山阅藏楼阅藏,知客师月静、颂来告诉他,普陀山新近发现了中山先生的墨宝,并拿出照片给他看。

印顺法师了解到的情况是:据说中山先生当晚在普济寺方丈室用晚餐,谈起佛顶山所见瑞相,十分惊喜。方丈了馀和尚请先生留个纪念,先生在方丈室写了这篇《志奇》。当晚了馀和尚送客归来,未将此墨宝收藏好。等到第二天早上起来,竟已不知去向。原来普济寺方丈室一位年轻侍者偷偷藏起这墨宝。侍者后来去净土庵做住持。 1934年夏,净土庵换住持,他自知没有保存该墨宝的资格,因此在交卸时将此交给了新住持万松禅师。《游普陀志奇》才重见天日。

煮云法师说,印顺法师随后把这件事写了一篇短文,发表在《佛教日报》上,一时轰动佛教界。

按照印顺法师当时了解到的情况,《游普陀志奇》为中山先生墨宝。但后来人们认为,这篇《志奇》并非中山先生亲笔所写,而是当时的浙江民政厅秘书陈去病。这就导致了文章内容是否真实也有了争议。

陈去病(1874—1933),近代诗人,南社创始人之一。江苏吴江同里人。早年参加同盟会。 1916年8月,陈去病得到浙江都督府指令,跟随中山先生一行考察浙江。 1918年,直接在中山先生的手下担任护法军政府参议院秘书长。1922年中山先生筹划北伐时,任北伐大本营宣传主任。他是与中山先生同游普陀的六人之一。

该文原墨曾挂于普济寺客堂,毁于“文化大革命”,仅有照片传世。据说,郭沫若先生1962年对其作过考证,认为此文并非中山先生手迹,可能是旁人代书,但得到中山先生认可。加盖的中山先生印章“月白风清”是真品。

三 邓孟硕证实确有其事


那么,陈去病所书的内容是否属实呢?当年与中山先生同游普陀的国民党元老邓孟硕先生在批评陈去病擅自书《志奇》同时,证实文章内容是确有其事。

1953年12月,邓孟硕先生在台北作《国父游普陀述异》,追述中山先生游普陀情景:

“普陀山者,南海胜地也,山水清幽,草木郁茂,游其间盖飘然有逸世独立之感。至若海市蜃楼,圣云异物,传闻不一而足,目睹者又言之凿凿。国父是日乘笋舆最先行,次则汉民,再次则家彦(即邓孟硕)、卓文、佩箴、去病,以及舰长则任光宇焉。去观音堂(即佛顶山之慧济寺)里许,抵一丛林,国父忽瞥见若干僧侣,合十作欢迎状,空中宝幢,随风招展,隐然簇拥,尊神在后。国父凝眸注视,则一切空幻,了无迹象。国父甚惊异之。比至观音堂,国父依次问随行者曰:若等倘亦见众僧,集丛林中作场乎?其上宝幢飘扬,酷似是堂厅高悬者。国父口讲指授,目炯炯然,顾盼不少辍。同人咸瞠目结舌,不知所对。少顷,汉民等相戒勿宣扬,恐贻口实。是遂亦毋敢轻议其事者。

民国十四年,国父崩。余适在北京,佥传国父前生为洞天古佛,遂牵涉普陀山见佛之异。未几某杂志披露陈去病笔述普陀山游记,其时事过境迁,亦不遑追究陈氏之泚笔也。不图近又发现国父遗墨!呜呼!异矣!国父笔迹,举世皆知,兹篇非真,固不待言。况陈去病交余久,其字效东坡,一望而知。吾敢断言曰:赝也。或曰:国父命秘书执笔,则亦不翅己出也。余曰:不然。诚如是言,应有亲笔签署,一如其他簿书。今既无之,而其事又于国父身后流布人间,岂死人能会秘书执笔也耶?吾更下一断语曰:国父见异诚有之,独记述非遗墨耳。 ”

邓孟硕先生说,当时国民党元老胡汉民等在瞠目结舌之余,“相戒勿宣扬,恐贻口实”,这应是从政治角度考虑。但陈去病早在中山先生去世后不久就发表了普陀山游记文章,邓孟硕先生很不高兴。同行其他人则守口如瓶,确实信守了诺言。

邓孟硕先生是在1953年时才看到《游普陀志奇》照片,并认定这不是系中山先生手迹,而是陈去病的笔墨。邓孟硕先生认为,陈去病作为秘书,不该擅自以中山先生的名义写下此文。

但邓孟硕先生的文章说明,中山先生当时确实告诉过同游者他见到了奇异景象。这说明《游普陀志奇》所记之事是真实的。

邓孟硕先生说,中山先生当时依次问随行者,“口讲指授,目炯炯然,顾盼不少辍。同人咸瞠目结舌,不知所对。 ”这些生动的记载又可以与《游普陀志奇》互为补充。

四 周佩箴珍藏合影照上露真言


最近,笔者又发现当年与中山先生同游普陀的另一位国民党元老周佩箴先生也有文字,证实中山先生佛顶山见佛像仙境确有其事。

周佩箴先生的这段文字写于1948年7月,且在他在世时从来没有对外人透露过。

周佩箴先生珍藏有中山先生与他在普陀山的合影,他在照片上追述有中山先生在普陀山见到佛像仙境的描述。全文如下:

“余追随国父,偶侍出游,民国五年同往普陀登山入寺。国父忽言,若又奇观在前,所谓牌楼涌立,伟丽逾恒,仙葩组锦,定幡舞风,奇僧数十,似来迓客。复有圆轮盘旋不已者皆。国父举以相告之语,余因未见,即胡、邓诸公亦无所睹。国父不作妄语,又奉基督教,綦虔不言神异,故可信也。至于国父何以独见,余于无睹,则以闲内典,殊难妄测。顷无量我先生,出示此记,忽忽已三十余载,余亦老矣,追念旧事感怆曷无已。民国三十七年七月吴兴周佩箴跋墨。 ”

周佩箴先生,浙江省吴兴南浔镇人,早年在张静江的介绍下结识了孙中山先生,并和张一起加入了同盟会。 1916年8月,应孙中山先生征召,周佩箴先生和胡汉民、邓孟硕、朱卓文、陈去病等人陪同他在浙江境内考察、游历。 1952年2月,周佩箴先生在台北寓所逝世,享年69岁。

据南浔镇张静江旧居文化顾问沈嘉允介绍,“此资料乃由周佩箴先生后裔在1998年护送周佩箴先生骨灰从台湾至故乡湖州市(吴兴)南浔镇安葬期间交由我们(当时我正参与南浔镇史馆的筹建工作)。当时我们看到也感惊异,如是海市蜃楼,应是大家都能共睹。此资料一直搁置之,现刚存入湖州市南浔区档案馆。 ”

另外,《周佩箴先生全集》有《孙总理游普陀山志奇碑文之说明》,系同一内容。

从周佩箴先生的这段文字来看,再一次可以肯定中山先生游普陀时确实说过他看见了奇景。周佩箴先生认为,中山先生“不作妄语,又奉基督教,綦虔不言神异,故可信也”。

上述史料显示,与中山先生同游普陀的六人中,有三位证实中山先生当时有此言行。由此可见,《游普陀志奇》完全纪实,全无虚言。《游普陀志奇》是陈去病擅自以中山先生的名义所写,还是中山先生口述、陈去病代笔?看来已难以确定。即使按邓孟硕先生的说法,陈去病留下这篇文章,违反了当时同行者需守口如瓶的诺言。但此举能够使这件事没被历史湮没,也是一件功德。

五 海市蜃楼还是外星人飞碟?


那么,中山先生当时在佛顶山上看到奇异景象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一般的看法认为是海市蜃楼。《普陀山志》记载有海市蜃楼奇观。

清雍正九年(1731),法雨寺住持法泽建天后阁落成。是日黄昏,泽师忽见一彩船,仪仗旌旗,缤纷整肃,左右羽扇交蔽,前掌红灯两盏,自东方来,直至千步沙。监督诸员及僧众、工役共见之。不多时,灵现即过,无不惊奇。

1981年4月28日下午,菲律宾、新加坡等国华侨礼佛团一行数十人,游至千步沙时,忽见梵音洞一带海空涌现“层层翠嶂,琉顶黄墙之殿宇坐落于蓊翠的丛林中,一条蜿蜒曲折的山径从薄雾中透出,山下街市车来人往。 ”

不过,“海市蜃楼说”也有争议:海市蜃楼现象一般会延续一段时间,但当时与中山先生同游普陀者为何都没有看见这些景象呢?“台湾不明飞行物研究会”吕应钟教授对此认为:中山先生看到的可能是外星人飞碟!吕应钟教授说,“中山先生在近距离清楚地看见圆轮盘旋,并且相当迅速。中山先生不知那个空中大圆轮是什么物质制造的,也不知此圆轮是用何种力量运行的,当他正在感到疑惑时,此物突然消失。从当年的一些文献来看,中山先生极可能直接目睹了飞碟。 ”

普陀山杨枝庵有一座镌有《游普陀志奇》碑亭,是上海书法家胡铁生抄录。据说十几年前中山先生的孙女来普陀山,在参观慧济寺后,又去了杨枝庵的碑亭参观。这杨枝庵过去最有名的是那座杨枝观音碑,碑上镌刻有唐代名画家阎立本所画的观音像,此为普陀山三宝之一。中山先生的孙女想必会在《游普陀志奇》碑亭前流连不已吧。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