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一所与泰国普吉海洋生态中心签署国际合作协议
中国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与泰国普吉海洋生态中心自
海洋一所和泰国普吉海洋生态中心签署国际合作协议现场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与泰国普吉海洋生物中心的合作,标志着中国和泰国双边合作进入了新阶段。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与泰国普吉海洋生物中心商定每年轮流举办双边合作研讨会,迄今已连续举办3届。来自中国国家海洋局国际合作司、泰国自然资源与环境部海洋与沿海资源司、泰国朱拉隆功大学的代表出席了会议。
会议就海洋观测与气候变化、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等主题展开讨论,会议所确定的合作研究内容,是两所共同关心的科学问题,合作研究真正实现了双赢,具有重大意义。
中泰调查人员在进行海水采样分析
我国派科研人员赴泰学习
按照人员互访计划,中国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与气候研究中心于2010年12月派遣两名科研人员赴泰国普吉海洋生态中心参加了安达曼海珊瑚礁调查,通过培训拿到了潜水证书并参与珊瑚礁调查修复工作,学习了泰国在珊瑚礁观测及修复方面的先进经验。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热带珊瑚礁开始出现越来越严重的白化现象,珊瑚礁生态系统面临严重威胁,对以渔业旅游为主的热带沿海地区社会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珊瑚礁的保护工作已越来越重要。派员学习泰国珊瑚礁调查和保护工作不但有助于促进中泰合作,而且有助于我国珊瑚礁观测和保护工作的开展。
多边国际合作项目有序进行
泰国是MOMSEI项目的主要参与国,泰方的积极参与有力推动了MOMSEI各项活动的开展,特别是泰国
刘赐贵局长与披查·仁颂布苏部长共同签署谅解备忘录
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访问泰国自然资源与环境部
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和保障。中国、泰国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广阔的海域面积,在海洋科学研究、技术研发、气候变化等领域面临着共同的挑战,在认识、保护海洋,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等方面有共同的关注和需求,合作空间广阔,潜力巨大。为进一步加强中、泰海洋领域的合作,刘赐贵提出5点建议:一是加强两国海洋主管部门高层往来,建立定期会晤机制,对双方合作进行规划与指导;二是促进两国海洋科研人员的交流与合作,为合作提供技术支撑;三是加强合作平台建设,共建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观测站,定期召开研讨会,推动双方海洋领域的务实合作;四是明确双方合作的优先领域和重点内容,现阶段可考虑海啸预警、海岸带综合管理、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养护等方面的合作。中方愿意在人员、资金、技术装备等方面提供支持;五是尽快成立联委会机制,推动具体项目的实施。
中国国家海洋局访问团访问泰国普吉海洋生态中心
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访问泰国普吉海洋生态中心
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变化,如何保护海洋、开发利用海洋成为两国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历来重视海洋国际合作,中国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与泰国普吉海洋生态中心自2008年以来就有着真诚而有效的合作,共同开展了一些重要的合作项目。
海洋三所与泰国农业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
海洋三所与泰国农业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现场
《泰国湾西南岸中—泰综合海洋观测站建设合作备忘录》由中国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与泰国农业大学联合执行,目标是在泰国湾西南海岸择地建设综合观测站,观测项目主要包括海洋水动力监测、海岸侵蚀与海岸动态监测、海洋生态系统监测、海岸开发与海岸带综合管理等内容。
中泰调查人员使用探空气球观测海洋环境
中泰实施联合调查航次
在中泰双边合作会议的推动和协调下,双方合作分别于2010年11月和2011年3月在安达曼海泰国经济专属区内完成两次MOMSEI项目下的航次调查。
该调查使用泰方提供的“Chakratong Tongyai”号考察船,获得了24个站点的CTD及生化观测数据(温度、盐度、深度、叶绿素、溶解氧、浊度),35个站点的GPS探空数据(气温、湿度、风速)及沿航线的海平面气象要素观测数据(气温、气压、空气湿度、辐射、CO2)。这些宝贵的数据有助于加深我国对该海区的海洋环境的认识,提高我国对亚洲季风的暴发及传播机制的研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