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放大蓝黄战略叠加优势 加快滨海开发建设

来源:潍坊日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18:54:57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山东省昌邑县地处蓝黄两大国家战略叠加、蓝黄两大经济交汇的核心位置,先后荣获“2011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2011年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中国溴·盐之乡”、“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等称号。

今年,该市紧紧围绕建设富强文明和谐幸福的滨海特色城市,以项目建设为总抓手,进一步加大投入、集约资源,奋力实现滨海开发建设、产业优化提升、城乡统筹发展的“三大突破”,努力增创科学发展新优势,推动民生保障水平、生态建设水平、文化繁荣水平“三大提升”。

奋力实现滨海开发建设的新突破

昌邑立足滨海空间、资源基础,放大蓝黄两大国家战略叠加优势,深入实施“滨海昌邑”战略,强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港口及临港物流园区建设、下营滨海新城建设、道路交通建设和滨海生态建设”五大战役,滨海开发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正向省级开发区迈进,成为承载该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最大平台和增量载体。突破工业园区建设。下营、柳疃、龙池三个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不断完善,投资5亿元的110千伏下营输变电、美陵污水处理厂、鹏昊自来水管道、消防站等重点工程正在紧张施工。突出产业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围绕滨海产业链的完善和关联企业的配套,通过加大招商力度和严格招商责任,一批龙头型、基地型和链条型项目不断涌入,培强做大了海天生物化工、海能化学等企业,成泰化工25万吨碳四综合利用、赛奥工贸10万吨丁辛醇及5万吨己二胺、亿兴化工30万吨绿色溶剂等55个投资过亿元项目建设正在全力推进,年内金典化工、家园化工等37个项目将建成投产,届时滨海现代特色产业体系将进一步完善。今年,该市将新引进潍坊蓝海环境保护有限公司工业废物处理及再生利用等50个投资过亿元项目。突破港口及临港物流园区建设。下营港建设控制性详细规划正在编制,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力争尽快启动一期工程。规划建设临港物流园区,实施围海造地,拓展滨海发展空间。突破下营滨海新城建设。坚持用超前的理念引导滨海新城建设,突出特色,加大投入,提升品位,完善功能,总投资9亿元的公共服务、餐饮服务、商住开发等项目建设全面推动滨海新城内涵式发展。突破道路交通建设。高标准完成下小路绿化、亮化工程,进一步完善三个工业园区道路框架,下营工业园区新区东四路、西一路道路建设和北扩区域6条道路绿化等工程年内全部完工。疏港公路、疏港铁路、沿海公路、海青铁路、大莱龙铁路扩能改造等工程将尽快启动。突破滨海生态建设。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推进资源综合开发、高效利用,严格节能减排、生态保护、集约用地等刚性约束,进一步提高落户项目质量,亩均投资不低于120万元,建设周期不超过2年;统筹发展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和现代渔业,加快潍河口海岛生态综合修复与保护、北部水网、防潮堤等工程建设,打造绿色、生态、循环经济示范区。目前,该市滨海(下营)经济开发区落户项目已达117,总投资378.6亿元,其中投产项目47个。

奋力实现产业优化提升的新突破

坚持高端高质高效的发展方向,进一步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三次产业优化升级,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高端化提升先进制造业,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大力实施提升五大传统产业、扶持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双五工程”,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和骨干企业培育,全面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传统产业以龙头企业为带动,通过技改投入、兼并重组、市场开拓等重要环节,进一步延伸链条,膨胀规模,提升水平。石油化工业,以昌邑石化、亿兴化工等企业为龙头,加快石化产品向精细化工延伸,奋力打造“石化产业城”,重点推进昌邑石化100万吨连续重整、180万吨柴油加氢等项目建设;盐及盐化工业,以海天生物、灶户盐化、海能化学等企业为龙头,加快聚集关联配套企业,推动产品高端化发展、链条高附加值延伸,重点推进浙江新东港药业医药中间体、青岛三力本诺等项目建设;纺织服装业,以华晨集团、华宝纺织等企业为龙头,加快织造和后整理技术高新化,尽快在品牌成品服装生产上实现新突破,重点推进华晨年产500万米高档纯棉服装面料、华宝纺织高档服装面料、翔龙纺织年产800万米高档衬衣布料等项目建设;机械装备业,以浩信集团为龙头,加快精密配件、成套设备和高端装备新产品的研发生产,重点推进浩信年产100万套汽车发动机零部件、恒昌农用机械生产、立辉年产1800台高速数控拉削机床等项目建设;食品加工业,以泰森新昌、盛合牧业等企业为龙头,加快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重点推进蒙牛万头奶牛优质奶基地、宝迪食品工业园等项目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力量重点突破优势领域,大力推动产业链条式组合、园区化布局、集群化发展,打造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先导性、优势性产业。新材料产业,重点推进同大生态超纤高仿真面料、凯特纳米新材料、泰和电子新材料等项目建设;新能源产业,重点推进瑞其能一期风场等项目建设;节能环保产业,重点推进金丝达垃圾处理设备、邑加环保设备、蓝海工业废物处理及再生利用等项目建设;新医药产业,重点推进康地恩生物制药、百力和生物制药等项目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推进广鹏电动叉车等项目建设,尽快在新能源汽车生产上实现突破。年内将完成工业投入129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20家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200家以上、过10亿元企业10家以上。今年一季度,该市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96亿元,同比增长21.7%

规模化拓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业提速增效。按照“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的要求,加快拓展新的发展空间、领域和业态,年内将完成现代服务业投资32亿元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0%以上。进一步加大服务业投入力度,确保服务业投资增幅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幅,总投资330亿元的中国棉纺城物流中心、文昌国际大酒店、宏大生姜市场扩建等115项重点项目建设正在加快推进。进一步突出服务业发展重点,加快推动企业主辅业务分离,实现商贸流通业、高端服务业和休闲娱乐业方面的新突破。充分发挥区位、资源和交通优势,加大政策引导扶持力度,积极培育一批商贸流通业的大项目和专业市场,构建起大物流、大市场体系。积极引进和培育高端服务业群体,推动总部经济、科技信息、金融保险、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集聚发展,培植起服务业新的增长点。深挖历史文化优势,做大文化旅游、生态旅游文章,突破旅游业发展,抓好三生金口文化小镇、月亮岛休闲度假风景区等项目建设,提升博陆山生态旅游度假区、绿博园、潍水风情湿地公园、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等景区建设水平,贯通70公里潍河绿色生态旅游长廊。

品牌化做优现代农业,加快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发展安全、优质、高效、品牌农业为目标,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再创农业发展新优势。加快标准粮田建设和高产技术推广,以千亿斤粮食增产规划建设项目为契机,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增长。加强以农田水利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小农水重点县、漩河治理等7项水利工程,改造中低产田1.5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1万亩。依法稳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园区化种养,重点培育壮大苗木业、粮食、果品、特色蔬菜、食用菌、水产品养殖、畜禽养殖等7大示范园区,年内将完成新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示范园区10处以上,新增农业标准化基地1.2万亩。加快农业品牌化发展,做大特色产业,提高品牌效益,年内新认证农产品品牌8个以上。推动农业龙头企业上档升级,突出抓好蒙牛万头奶牛优质奶基地、百万头生猪标准化养殖等项目建设,年内将新增潍坊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7家。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现代农业组织化程度,年内将新增200家以上。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严格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

奋力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新突破

以建设现代化生态宜居城市为目标,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加快完善“中心城区、镇街驻地、农村社区”梯次发展的新型城镇体系,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品位建设,全面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步伐,使城市的活力日益增强,镇街的功能越来越完善,农村社区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增强城市发展活力。大力实施中心城区带动战略,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全面加快东跨、西接、南拓、北展步伐。向东以新206国道潍河大桥和院校街潍河大桥相继建成通车为拉动,强力推进城区由线到面沿潍河、跨潍河发展,着力打造沿潍河生态商住组团;向西做大都昌工业园区,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与潍坊相向发展;向南加快烟汕路以南区域的旧村改造,打造南部新区;向北加快北海路两侧拆迁改造,按照中心城区的标准规划建设柳疃镇区。同时,突出生态、文化特色,全面加快总投资180多亿元的城市道路、拆迁改造、绿化亮化等90多项重点工程建设,打造精品、亮点工程,增强城市魅力,提升城市形象。此外,进一步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商贸物流、公共服务、餐饮娱乐等功能分区,建设功能齐全、内涵丰富的新城市。

完善小城镇功能。突出小城镇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重要节点作用,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壮大镇域特色主导产业,打造一批工业强镇、商贸重镇、农业大镇和旅游名镇。制定小城镇产业发展规划,加快以镇区驻地为中心的服务业、加工业、高效农业等园区的开发建设,做到有产业空间布局、有财政统筹政策、有扶持发展措施、有支撑发展条件,形成镇域范围内规模适度、布局合理、有竞争力的产业发展平台。年内计划完成小城镇建设投资23亿元以上,完善道路交通、污水排放、生活居住、绿化美化等配套设施,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不断增强小城镇辐射带动、吸纳聚集和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小城镇建设水平。

提升农村社区化建设水平。不断创新社区建设体制机制和工作模式,按照新型农村社区型、保留村庄整治型、近期搬迁改造型三种方式完成村庄整治228,完善75个农村社区服务功能。大力实施“乡村文明行动”,加强村文化健身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集中整治,全面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加快农村社区建设,探索市场化便民服务新途径,推动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十进社区”,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做好“净、水、绿、畅”四篇文章,全面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改善农村卫生环境;总投资1.71亿元,实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饮水安全等重点工程建设;年内新建农田林网6.4万亩,村镇植树45万株,新达标省级绿化示范村30个;在全面实现“村村通”沥青(水泥)路的基础上,多渠道筹集资金,开展农村公路由三级路向二级路的提升,逐步提高县乡公路的路面等级,不断改善农村交通环境。截止到3月底,昌邑人均城乡居民储蓄本外币金额为31777,比年初增加2382元。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