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又名白对虾,是目前世界上三大养殖对虾中单产最高的虾种,它具有生活力强、适应性广、抗病性强、生长迅速、对饲料蛋白要求低等特点,是集约化养殖的优良品种。梭鱼属近海鱼类,对盐度、温度、营养的适应范围较大。这两个品种的套养可改善水质,增加经济效益。现将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1、池塘条件
池塘由常规鱼塘改造而成,面积10-15亩,水深1.5-2米,电力及进排水设施配套齐全,每个池塘配备2台3KW的增氧机和投饵机。
2、清塘
在9月底——10月初白对虾出净后,对池塘用漂白粉进行消毒,杀灭野杂鱼及敌害生物。
3、苗种放养
清塘后,用60目筛绢网过滤进水。10月底至11月初,每亩放养尾重50克的梭鱼苗500尾。鱼苗要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体色鲜艳、肥满度高的个体。放养前用15%食盐水浸浴10-15分钟进行消毒。
5月底至6月初,每亩投放2厘米的虾苗3万尾。虾苗的选择是混养成功的关键,要选择淡化7天以上,经过抗离水试验的优质虾苗。
4、日常管理
4.1饵料投喂
梭鱼放苗后投喂鱼用颗粒饲料,至12月梭鱼即进入越冬,越冬期间要保持良好水质;第二年开春3月初开始投喂饲料,保证梭鱼能及时摄食生长。虾苗放养后,饵料投喂原则是先用投饵机投喂渔用颗粒饲料,一小时后沿池四周投喂南美白对虾配合饲料。每15天投喂一次药饵,8月初梭鱼起捕后,投饵由原来一天两次增加到四次,投饵量以观察有无残饵为基数。一般养殖初期按鱼虾体重的3%左右投喂,6-8月按体重的5%投喂,9-10月按体重的3%投喂。
4.2水质管理
养殖期间应保持定期换水和对水体消毒。每10天左右加水一次,加水后用药对水体进行消毒,定期使用芽孢杆菌、底改,高温季节将水位加至最高点,每天中午开启增氧机2小时,坚持巡塘,勤观察虾活动情况及水质变化等。
5、收获及效益
8月初将梭鱼用大眼网起捕,亩产梭鱼200-300公斤;9月底起捕南美白对虾,亩产可达200多公斤。平均亩效益可达6000-7000元。
6、小结
养殖期间尽量少换水,定期使用生物制剂等调节水质,这样既保持池塘水质的稳定,又减少对外界水环境的污染,实现了生态养殖。
梭鱼和白对虾的混养模式,充分利用了梭鱼饲料,使白对虾的养殖成本明显降低,具有显著的生态经济效益。
该养殖模式比单养模式风险小,又充分的利用了池塘。梭鱼在8月份价格高时起捕;南美白对虾到9月底起捕,养殖规格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也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