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将中国工程院的科技、人才优势与山东省的资源产业优势相结合,双方在决策咨询、培养引进人才、研发与产业化等六个方面进行深度合作。近日,中国工程院与山东省政府在济南市续签新一轮《山东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工程院全面合作协议》,拉开了中国工程院与山东省新一轮全方位合作的序幕。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山东省省委书记姜异康、省长姜大明出席签字仪式。
“12年前,在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我院老院长宋健院士的亲切关怀下,我院与山东省签订了全国第一份科技合作协议,拉开了中国工程院与地方政府开展科技合作的序幕。”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在签约仪式上简要回顾了双方合作的历史和成就。据了解,12年间,双方健全了院省高层定期会商制度,完善了组织保障、政策支撑、多元化投入、产学研服务等方面措施,搭建起多种形式的合作平台,累计有中国工程院院士近1200人(次)到山东开展咨询服务和创新活动,转移转化高科技成果3600多项,形成专利2000多项,实现产值1500多亿元。
山东省省委书记姜异康在讲话中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山东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2009年国务院批复了“山东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2011年,又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的第一个区域规划。在此背景下,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需求,显得更加迫切。“需求是强大的动力,这位我们做好新时期院省合作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
实际上,在区域规划“一黄一蓝”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对山东省来说,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变得刻不容缓。但关键是怎么转变?转变到哪里去?按照山东省科技厅厅长翟鲁宁的看法,“最根本的要依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而作为我国工程科技界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中国工程院在肩负面向国家层面的决策咨询的同时,亦把面向地方和企业的科技服务作为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的重要方面。双方合作,既是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又是中国工程院服务工作的体现,从而将双方的合作推向深入。
按照协议,中国工程院将发挥院士的智力资源优势,重点围绕山东省的两大国家战略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组织院士专家进行咨询论证,为山东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撑;同时,根据现实需要,选派专家到山东省进行合作研究、学习深造,并帮助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卓越、引领作用突出的科技领军人才;对关系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重大科技项目,双方将加强在基础研究、产业前瞻技术攻关、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产业化等方面的研发合作。双方约定在组织学术活动、合作搭建高层次创新平台等方面继续加强合作。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