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之地”曹妃甸

记者眼中的环渤海

来源:大众日报   发布时间:2015-05-21 04:18:45 

曹妃甸,唐山市南部沿海一个带状小沙洲,因岛上纪念唐朝曹姓妃子所建寺庙得名。这个渤海湾内的小岛,3年前尚无人知晓。
曹妃甸进入人们视野,是因为两年前首钢确定在此落脚。而同在当年首钢“招亲行列”的山东,对此当然会有点特别的体味。但更大的震动接踵而至:在国家“十一五规划”中,专门提及了曹妃甸工业区的建设。按当前规划,未来10年该工业区将吸纳近2000亿元投资,成为我国“十一五”期间最大的项目集群地。
置身曹妃甸工业区建设沙盘前,听着工作人员的前景展望,记者的感受可用震撼二字形容:按规划,曹妃甸港将形成5亿吨的吞吐能力,并依托码头,建成1500万吨精品钢基地、1500万吨华北原油储备基地、1000万吨的炼油厂、100万吨级乙烯炼化一体化工程和460万千瓦的大型火电厂。工业区有关领导乐观断言:“用不了多少年,曹妃甸将成为中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现代化重化工业基地和环渤海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平心而论,相对于我省东部沿海如青岛等市业已完善的港口和工业格局,曹妃甸目前还处于开发前的半蛮荒状态,港口公路上,载石重型汽车绵延百余里,仍在移山填海。记者开始对唐山人如此大的口气,抱着不小的怀疑。但随着采访深入,记者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占尽了地利天时人和的曹妃甸,作为环渤海经济新势力已成定局。
先说地利。曹妃甸前深槽水深36米,是渤海最深点,天然海沟直出渤海海峡,建设30万吨级大型深水码头无需开挖航道,建港条件渤海湾内绝无仅有。曹妃甸岛后滩涂面积150平方公里,建工业园区空间充裕,加之毗邻京津冀城市群,腹地广阔,一位国家领导人视察曹妃甸后,称之为“国宝之地”。
再讲天时。当前世界经济已形成能源、原材料大进大出格局。我国原油和铁矿石一半以上需进口,北煤南运在环渤海地区港口的年外运量达5亿吨,而目前该地区还没有形成具有战略支配地位的深水港口群,在曹妃甸建设国际性能源、原材料集疏枢纽港,是大势所趋。
说到人和,记者观察到,曹妃甸的建设,其实一开始就体现着为首都服务的浓重意味。唐山人说得很直白:曹妃甸工程的上马,最大促动因素来自首钢搬迁,将来的发展,更离不开北京支持。确实,北京国际化大都市和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城市定位,决定今后将实施重工业产业转移,而200公里外的曹妃甸,正可作最佳承接地;同时曹妃甸也将为首都提供能源保障。这注定了曹妃甸今后的发展在国家决策层面会得到更多支持。
从发展规律看,发达国家在工业化中期阶段,都曾集中力量在滨海地区建设带动工业发展的重要港口和重化工工业区。像美国的休斯敦、日本的坂神、韩国的釜山,莫不如此。而曹妃甸凭借“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优势,发展成为北方最重要的重化工基地,当不是天方夜谭。
在当地一份手册上,写着这样一段话:“华北地区的中石化企业,如利用曹妃甸港输入原油比青岛的黄岛港每吨可减少成本18元,每年可降低成本数亿元。”
再说钢铁。唐山市发改委副主任李瑞介绍:铁矿石由2.30万吨巨轮从巴西运至曹妃甸,由岸上皮带传输入炉,成钢后再直接传输上船,一吨钢较之于在北京时节省成本170元。而在通常情况下,现在国内一吨钢的利润也就在百元多一点——这意味着很多钢铁企业只能眼睁睁看着被淘汰出局。
按一般规律,重化工阶段正是钢铁工业集中度迅速提高时期:日本、韩国和欧洲发达国家前三名钢厂占全国总产量的50%以上,而我国前10名的钢铁公司也就30%左右,必将面临“洗牌”。我省大型钢铁企业多居内陆,运输成本高,在曹妃甸以年产1500万吨精钢打造北方“第二宝钢”的攻势下,在其“必然会推动整个北方地区钢铁业结构调整”的誓言前,山东钢铁作何应对?
热心的唐山人,拿出了不少让人眼前一亮的合作意项:首钢今后生产的钢材,都是市场急需的造船、锅炉、汽车和电器等高端板材,而作为制造业基地的胶东半岛,正是这种产品的消费大户,同时海上运输又顺风顺水,实现“双赢”在情理之中;根据“北煤南运”的需要,曹妃甸将建设年下水2亿吨能力的煤炭泊位,东部沿海地区前来洽谈合作意向的络绎不绝,而煤炭输入大省山东却不见踪影……曹妃甸的崛起,将对环渤海地区的经济格局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这也是我省有关方面应当及早应对的课题。

2006年6月1日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