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翔龙院士简介

来源:海洋财富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19:08:14 

金翔龙

金翔龙,中国海底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对学科的创建和发展做出过重要的开拓性贡献。长期致力于中国边缘海的海底勘查与研究,并率先开展中国渤、黄、东海的地球物理探测,对中国海的构造格局、地壳性质与演化,以及边缘海的演化模式等提出过重要论述,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在大洋海底勘探开发方面,代表中国在联合国争得东太平洋理想矿区,为中国进入大洋勘探开发的国际先进行列做出了贡献。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简介

中文名: 金翔龙

家乡: 南京市

性别: 男

国籍: 中国

出生年月: 19341129

所处时代: 现代

职业: 科学家

毕业院校: 北京地质学院

成就: 中国海底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对学科的创建和发展做出过重要的开拓性贡献

率先开展中国渤、黄、东海的地球物理探测,对中国海的构造格局、地壳性质与演化,以及边缘海的演化模式等提出过重要论述

重要事件: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创建了中国的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学(海底科学)”

求学历程

金翔龙,19341129日出生于南京市。 幼年生性好动、好想。为了这个愿望他选择了地质专业。1952年进入北京地质学院门。北京地质学院是一所工科性的院校,讲授的课程有不少是工科的课程,如投影几何、机械制图、电工学、机械原理与零件,以及社会科学课程,如组织管理与安全等等。最令金翔龙伤脑筋的要数材料力学、理论力学,及有关机械设计、矿山掘进设计的课程。

金翔龙面对教学安排紧张的课程和考试,后悔不该选此专业。他想到了转系、换专业,但学校严格的管理制度是不允许这样做的。有一次,在考试复习期间金翔龙看了一些小说,结果被学校点了名;还有一次在山西大同实习,趁休息的时间他长途跋涉观看了著名的“悬空寺”,回来后挨了一顿批评,还受到了将实习成绩降了一个等级的处理。在当时,金翔龙的心里是极不平衡的,但别无它法。

大学实习

大学里野外实习,金翔龙西行直抵青海柴达木盆地边缘的巴嘎柴达木湖,携带帐篷、水、食物、电台和枪支,骑着骆驼深入柴达木的腹地。实习工作中金翔龙起早贪黑地赶填地质图,不断地与沙漠区地质生产的组织与管理和沙漠区作业的安全等问题打交道,后期由于队伍突进柴达木盆地深处的速度过快,补给跟不上,在深处工作的人员缺粮断水,情况十分危急。金翔龙的工作点正处交通咽喉,全力地投入了运输抢救工作之中,他开始领悟到了学校讲授各类课程的实用意义。

毕业前夕,国家《十二年自然科学技术发展纲要》正在制定,金翔龙也曾多次请求去西藏,然而占中国陆地面积1/3的广阔的海域和尚待开发的海洋科学新领域对他有着更强大的吸引力,金翔龙最终选择了海洋。

编辑本段职业成就

1956年,在一次学术讨论会上,金翔龙把自己的选择告诉了马杏垣老师,并征询马老师的意见。马老师认真地听完他的全部想法之后,对他说:“好。从沙漠到海洋,这条路子对。”

20世纪50年代,海洋科学的研究在中国还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其中还没有地质研究的一席之地,海洋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生物学,中国的海洋地质科学还有待创建。在金翔龙的面前可借鉴的东西很少,甚至找不到在海洋地质方面引他一程的先生。经过一番思量,金翔龙只好回到母校求教王鸿祯老师。王鸿祯先生对他的请求十分关心,建议他去青岛,并立即用毛笔慎重地写了一封亲笔信,叫他赶去北京饭店找正在参加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会议的童第周先生和曾呈奎先生。童先生和曾先生在当时分别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海洋生物研究室的主任和副主任(这个研究室即为后来中国第一个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前身),童第周先生当时任科学院生物学部主任,曾呈奎先生专事海洋生物学研究。他们欢迎金翔龙走入海洋科学研究,曾先生虽然不从事地质研究,但他表示将为金翔龙创造一切必要的条件,开拓海洋地质的新领域。他对金翔龙讲,你先去青岛,待我开完会,回到青岛后,为你做具体的安排。

海上调查

金翔龙曾回忆1958年冬天的海上调查。他讲道:“当时海上风浪骤起,风浪越来越大,船长建议去避风,我因贪图工作,坚持继续干下去。我在后甲板采集海底样品,采样器已经下海,机器还在转动,我不能停下来,海浪一浪高过一浪,调查船在波峰浪谷间颠簸着。突然间,天昏地暗,我觉得身体在滑动,呼吸也有了异样的感觉。我意识到,不好了,一定是船被海浪压到水下了,一种本能令我四处乱抓,要找一根救命的稻草。下滑之中,我摸到一根粗粗的钢缆,死死地抓住。我在水下等待着,屏住气,极力地镇定住自己。船终于露出了水面,海水向甲板四方溢出去。这时我才知道,海水已把我冲到了甲板的边缘,多亏了这根钢缆——我的救命稻草。”

那时的海上调查,只是采集海底沉积物,测量海水的深度。金翔龙想,学地质不就是为了找矿吗。这些工作应该与地质结合。他找来有关的书籍,翻阅资料,知道了国外已开始进行海底石油的勘探与开采了。经过翻阅文献,知道国外进行海底勘探采用的是地球物理的方法,而地球物理在学校中只学了一些皮毛,无法面对眼前的工作需要。

补充知识

为了尽快地适应工作,他一方面抓紧时间增补知识,如数学、物理、无线电工程方面的课程;另一方面调动一切力量,弥补远水解不了近渴的难处,联合石油科学研究院、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质部和北京地质学院等单位,请翁文波先生出面组织技术力量,顾功叙先生也表示支持。薛琴舫先生为了参加会议,坐着轮椅也赶来了。那段时间,金翔龙不停地往返于北京和青岛之间,跑科学院、石油部汇报工作。在向科学院汇报工作时,科学院对他们的工作十分重视,裴丽生秘书长亲自听取汇报,他讲急需请求支援地震勘探设备,裴丽生秘书长立即找张劲夫院长,没等一会儿,裴秘书长就将盖有张劲夫印章的介绍信交到了他的手中,他又到了石油部,石油部毫不迟疑地把刚研制出来的第一台地震仪给了他们。

解决了地震仪后。金翔龙和同事编制了一二公里长的电缆,又对检波器进行了改装,他们培训操作人员,对炸药和雷管的性能进行讲解、熟悉。经过紧张的准备,他们终于出海了,完成了中国海上第一条地震剖面(龙口—秦皇岛),实现了中国海上勘测“零的突破”。为了保证海上每两分钟一次的快速爆炸,金翔龙不得不用牙齿剥离起爆线,由此造成牙齿松动、脱落,后来他已是满口的假牙了。

以后,金翔龙先后协助过1960年地质部和1966年石油部的下海任务,他还应石油部鲍光宏的要求,帮助选址海南莺歌海作为海洋勘探基地。

海洋地质物理学

20世纪的6070年代,金翔龙利用被押、被关的时间,偷偷地温习数学,补数理逻辑,学习刚刚问世的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方面的知识。为了学习外语,练习听力,他戴着“现行反革命”的帽子,偷听“广播”。“十年动乱”以后,他走出了牛棚,“现行反革命”的帽子还未摘去,用他自己的话说:“松散的‘革命委员会’结构是大有空子可钻的。”他已不顾那么多了,一面召集旧部,一面建基地,又废寝忘食地干了起来。有一天,领导通知,让他准备一下出国去考察。

回国后,又来到了北京,跑计委、科学院、进出口公司;送材料,打报告,汇报,申辩,谈判,有时一连几个通宵地工作,累得筋疲力尽,一次还从楼梯上摔了下来。金翔龙如此奋战都是为了以系统工程的思想设计组构当时最先进的海洋地球物理研究系统。这是包括一艘三级计算机控制管理数据采集的现代化地球物理调查船和一系列陆基实验室与大规模数据处理基地。金翔龙的构想和实施得到了中央有关部委领导、科学院领导的支持。

金翔龙致力于中国边缘浅海的海底勘查与研究,率先开展渤海、黄海和东海的地球物理探测,探查海底地质构造,在南海首次取得深海地壳洋壳性质的重要证据,发现了铁锰结壳等。在中国大陆架及邻近海域的勘查研究和资源远景评价方面做了连续的研究工作,对陆架浅海的构造格局、冲绳海槽的地壳性质与发育,以及边缘海的形成与演化方面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认识与见解,在国内外引起反响,他对中国北方诸海(渤海、黄海和东海)经过研究所提出的海底构造观点和油气资源评价相继被勘探与生产部门采纳,并得到证实。

金翔龙和他的同事们经过努力,“填补了空白,开辟了科学研究的新领域,创建了中国的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学(海底科学)”。由于在创建和发展海底科学中所作出的开拓性的贡献,他被列为“中国海底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和学科带头人”。

争得矿区

19855月,金翔龙由中国科学院调到国家海洋局。从青岛举家南迁至杭州。这是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金翔龙说:“说实话,我来到杭州时已年过半百,已进入夕阳西下的时段,不再可能有什么大的出息或作为,只想尽点义务,为年轻人创造发挥才干的活动空间,让他们在这个舞台上演出绘声绘色的精彩大戏。”

大洋矿产资源是当前国际资源争夺的一个焦点。19909月,他接到电话通知,出席12月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的一个会议,代表中国接受联合国对中国太平洋多金属结核矿区申请的技术审查。

联合国审查

面对联合国从各国聘来的十几位专家,金翔龙他们要接受详细而又苛刻的技术审查,每天最多只能睡两个小时。第一天的会议由联合国副秘书长南丹主持,在南丹作了简短的致词和履行了仪式性的程序后,金翔龙登台以英语做详细的技术介绍。在那5天里,他们共提出了5种矿区分配方案,与专家们进行了激烈的技术辩论,与南丹进行多次讨价还价的单独谈判。最终,为中国从联合国争得了15万平方公里的东太平洋理想矿区,这片面积位于夏威夷群岛东南逾4000米深的海底,中国从此进入了大洋勘探开发的国际先进行列,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先驱投资国”(PioneerInvestor)。会议结束前,联合国的专家代表和金翔龙一起仔细审核正式文件样本,逐个校核矿区位置的经纬度坐标,逐页签名认可,最后金翔龙在文件上代表中国签字。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