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传:用创新打造第四代青岛港

来源:光明网   发布时间:2012-03-16 15:50:04 

常德传:全国人大代表,青岛港集团董事局主席。

主持人:常代表您好,欢迎您来到我们光明网的两会直播间。在今年您带来了几份提案?在这些提案中您最看重哪一份?为什么呢?

常德传:今年我一共带来了十份议案和建议,其中九件涉及到民生的问题,我其中特别看重的是就业问题、农民工的学习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大气环境保护问题和海洋开发问题。

主持人:2012年,也就是今年青岛港的目标吞吐量是多少?这两年世界航运业的困境、欧债危机等负面因素对青岛港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常德传:今年我们的目标是4亿吨吞吐量,集装箱要达到1450万标箱,比去年增长了8%以上。去年我们是3亿7千万吨,集装箱1300万标箱,是世界第七大港,今年我们想再跨一个台阶,跨进4亿吨大港的行列。

今年航运界的困境,主要是两个方面造成的,一是欧债危机和世界经济增长缓慢,给我们国家的进出口贸易造成了一定影响,使我们增长趋缓;二是航运界内部供大于求,就是说船太多,运输量相对不足,带来了航运业的萧条。

这两个问题对青岛港来讲,主要是经济发展趋缓给港口带来了不利影响。但是我们有信心进行市场开拓,采取优惠政策,比如现在国家为青岛港设立的保税港政策,使我们港口的货源更多,市场更宽泛,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主持人:青岛港一直致力于蓝色经济建设,请您先介绍一下什么是蓝色经济建设。同时在十二五期间,青岛港的目标和重大计划有哪些?

常德传:蓝色经济是山东省打的一张王牌,山东主要靠“蓝色经济”和“黄色经济”,黄就是黄河,蓝就是海洋。

在十二五期间,山东要再造一个“海上山东”,这表明了山东省要打造海上蓝色经济的信心和目标,青岛在十二五期间要打造一个新青岛,说明省市的经济发展都很看重“蓝色”,要向大海要山东,向大海要青岛。青岛港是“以港兴市”的马前卒,如果我们港口能够建设地更快更好,实现蓝色的跨越,就给青岛实现成为幸福宜居城市创造了条件和前提,所以青岛港要坚决担负起“以港兴市”的重任,做足海洋这篇文章。

十二五期间,青岛港要在三大港区的基础上挥师南下,在青岛南部的董家口港区新造一个三亿吨的新港区,到十二五期末,港口要实现成为六亿吨吞吐量的新青岛港,我们将用新青岛港带动建设一个新青岛,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董家口港区将成为一个散杂货集散中心,煤、油、矿的大宗散货在董家口建立一个集散中心,更好的满足山东、全国以及国际大宗散货的需求。董家口港区也不简单是一个装卸新港口的概念,而是要脱胎换骨、转移阵地、调整结构、立足第四代港口。现在第二代港口、第三代港口居多,我们要打造以信息中心和物流中心为重要特征的第四代港口。物流中心是指要发挥港口在物联网中的作用,连接海运和陆运,成为一个接点。世界货物的进出口贸易90%以上是通过海运完成的,所以我们港口担负着很重要的责任,如果我们能发挥物流接点的作用,就会使我国物流成本大大降低。

另外,要打造信息中心,信息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通过打造物联网,把全国、全球串联起来,辐射全球,带动全国,使物流更透明,更公开,让更多的货主愿用青岛港。最近我们和加拿大的一个城市结成了无水港的联盟,无水港的意思是没有港口,只有内陆港,最终我们运用了物联网连接,使无水港和有水港都能实现物流的正常运行,这样就更加便捷。第四代港口比第二代、第三代更加脱胎换骨、转型升级,也体现在运用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的新技术上,使港口真正做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更好地节约土地和海洋线等资源,运用好清洁能源,使港口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使港口充满生机活力。

主持人:今年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在科技创新方面,青岛港有哪些突出的成就?

常德传:青岛港是劳动力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转型升级的传统行业,传统行业和其他尖端行业科学有一些差别,造飞机、导弹、火箭需要尖端前沿技术,但对于港口来说,就是要搞好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创新,突出特点是以工人为主体,让他们在岗位上“零距离”创新,极大地调动两万多名员工的创新积极性。比如一个装卸工人,改革一个工具,原来一次可以吊装两吨,改装之后一次可以吊装20吨,本身就使劳动效率提高了10倍。还有技术工人的油改电,原来集装箱的轮台吊是烧油的,油耗大,污染严重,成本也高,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工人许振超发明了油改电,采用清洁能源,这样一来,降低了成本,也减少了噪音和二氧化碳的排放。

另外我们采用信息化技术,发动职工进行软件开发,通过软件开发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现在每年都有上千软件被开发出来,工人自己设计的软件更贴近工作实际。现在港口的技术创新主要是破解五大难题,安全生产问题、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节能减排、缩短职工在岗时间、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我们号召技术创新就是要用工人自己的劳动和智慧破解这五大难题,使工人工作得更有尊严,效率更高、劳动强度更低。

然而一些高新技术的采用,就要依靠高端技术人才,来破解生产过程中的高端难题。比如说集装箱自动控制流程等,我们有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对这方面技术的掌握和使用,保障港口大的方面、大的工艺流程、大的货物集中调度实现信息化、自动化。同时以群众性为主体的小改革依旧要落实到每个岗位,形成群众和专业相结合,强大的创新团队,最终,使港口的劳动效率进入到了“秒时代”,就是以秒计算,每秒港口要通过多少万吨货物。

青岛港的最大特点是资源少,我们用10个平方公里陆运,用了占全国沿海港口1.3%的码头岸线,干出了6.9%的吞吐量,足以说明劳动效率高低直接关系一个企业能否走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方向,在这方面,就是要开展岗岗创新,大力破解发展中的难题。

主持人:青岛港是一个有120年历史的老港口了,现在依旧是行业的排头兵,您作为青岛港的总裁,也被誉为中国港口管理界的“教父”。您用了哪些措施使青岛港始终保持发展活力的呢?

常德传:我在港口工作了44个年头,大家都比较尊重我,但是我感到,我们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很多难题没有破解。回顾港口在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我感到最重要的就是以人为本,港口能不能发展,不在于领导者的能力,而在于能不能做到以人为本,把以人为本落到实处。

青岛港真正做到了把工人当成主人,把工人当家作主落到实处,让工人有尊严,有幸福,能过好日子。人心向背历来是胜负的关键因素,企业的根就在于职工的心,我们通过20多条民主管理渠道,真正做到了让职工当家作主,领导和工人心贴心。

我们每年两次的“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活动,24年如一日地坚持着,在冬天最冷的时候,和夏天最热的时候到最辛苦的装卸一线,与工人同吃同劳动同学习,每年上千人全部下基层,和工人一起大干,面对面听取工人意见,回来解决职工的不满。

我们永远把职工放在心上,职工把港口放在心上,他们把自己的命运同港口的命运、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港口充满了创新的动力和源泉。我觉得这些年青岛港发展快,关键得益于广大职工当家作主,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让他们在港口有干头、有奔头、有盼头,才让企业发展地越来越好、越来越快。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