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报:中国欲强化在南北极存在

来源:国际在线   发布时间:2015-05-20 19:10:12 

俄报:中国欲强化在南北极存在(图)

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队221日对南极冰盖边缘的达尔克冰川进行了航空摄影,这是中国首次对达尔克冰川进行航拍。图为航拍前科考队员在达尔克冰川上进行地面GPS控制点铺标。(资料图片)

据新华社消息,全国人大代表、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11日表示,将于今年7月上旬至9月底组织开展的第五次北极考察计划通过东北航道,这也将是中国科学考察船第一次穿越东北航道。

俄罗斯《消息报》刊文称,按照中国专家的说法,中国加紧进行极地科考并不意味着北京企图参与“瓜分”那里丰富的自然资源,科学考察才是主要目的。但文章称,不排除北京在科学目的之外力图确认自己在南北极的存在。北京至少有两个考虑:获取自然资源和北方海上航线。

据估计,北极圈内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约占全球总储量的10%30%。开采这些资源可拯救中国经济,因为中国对能源进口的依赖只会越来越严重。此外,中国国家海洋局先后开展了28次南极科考。

文章指出,目前中国仅有一艘排水量为2.1万吨的“雪龙”号破冰船,其破冰厚度为1.2米。这艘世界上最大的非核动力破冰船是上世纪90年代从乌克兰购买的。不过,中国造的一艘破冰船将于2013年下水。

中国对开发南北极的计划有相当可观的资金投入,而且有增加这一开支的趋势。中国目前在南极有3座科考站,2009年建设“昆仑”站花了3700万美元。然而,中国极地科考所投入的资金仍然无法与美国、加拿大、日本和韩国相提并论。

此外,中国坚定地致力于将自己在北极地区的存在合法化,积极推动自己以观察员身份加入北极理事会。北极理事会负责协调各国在北极地区的科考及其他活动,加入北极理事会可使中国更有效地维护其在北极地区的利益。

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副主任胡昊说,许多北方国家希望与中国发展经贸关系,但目前双方之间路途过于遥远。如果能利用北方海上航线,那么路途将会大大缩短。

胡昊认为,与俄罗斯进行合作可以成为发展北极计划的一个方向。即使不能全面合作,双方至少可以进行科学协作。在南北极都工作过的俄罗斯极地科学家列夫·萨瓦秋金高度评价中国的科研潜力。他认为,中国建立的极地科考站既环保,又现代化。俄罗斯在建立新站和改造旧站方面可以向中国学习。中国现在的研究活动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如果坚持下去,中国人会取得重大成果。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