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自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起步后,发展非常缓慢。一直到1979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率先打开了海洋石油工业对外合作的大门,决定引进外资和勘探技术,加快海上石油勘探和开发进度。为此,1982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随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在北京正式成立,被授予在中国对外合作海区内进行石油勘探、开发、生产和销售的专营权,全面负责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业务。
正是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通过制定一部法律和单独成立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开启了中国海洋石油工业蓬勃发展之路。中海油成立26年来,通过对外合作与自营并举,使中国海洋油气业由弱到强、由小到大发生跨越性转变,这也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丰硕成果。
油气产量从9万吨上升到4046万吨
我国海洋油气资源丰富,但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海上石油的开采技术和资金都非常缺乏,开采量十分有限,与国外差距较大。1982年中海油成立不久,就颁布了海洋石油对外合作条例,率先开放海洋石油资源的对外合作。20多年来,公司一直不断向外国石油公司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走上了一条国际化的道路。事实证明,“国际化”与“中国化”的结合是中海油今天成功的法宝。
短短26年的时间,我国海洋油气产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1960年到1982年22年间,中国海上石油只开采了不到9万吨;而从1982年至今的26年间,中海油的年开采量已超过4000万吨。2007年全年油气产量达4046万吨。2007年,中海油在渤海、北部湾等海域新发现10个油气田,其中9个为自营油气田,海洋油气发展潜力进一步提高。迄今为止,中国海油已有51个油气田投入生产。
开发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自1982年中海油成立以来,就十分注重技术的开发与管理,积极引进新技术,不仅掌握了海上油气田勘探开发的十大核心技术和十大配套技术,而且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积极创新,优化集成,使我国在近海油气田开发建设的技术、速度、成本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用20多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50年走完的路。
目前,中海油已经具备水深200米以内油气开采技术。国际上一个海上油气田的勘探开发建设期一般是6年~8年,中海油渤海海域的旅大10-1、旅大5-2、旅大4-2三个油田从2002年发现到2005年投产仅用了3年时间,打破了世界纪录。同时,中海油独创的“优快钻井”法,大大加快了钻探速度,从过去的25天~30天,到现在的4天~6天,每口井可降成本达千万美元。在重质稠油油田开发方面,中海油创新一套“适度防沙”技术,可提高采收率5%,这意味着中海油在渤海的17亿吨稠油储量,可多拿出近1亿吨原油。
勘探领域从浅海走向深海
中海油在近海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积极向深水领域拓展。2005年下半年,中海油下属的中海石油研究中心承担的中国海油“十五”综合科研项目“深水勘探开发评价及分析”课题通过了总公司专家组的验收。
2006年上半年,中海油及其合作伙伴哈斯基石油公司在珠江口盆地东部地区打出了第一口深水井—荔湾3-1-l,井深148l米,这也是我国第一口水深超千米的探井,标志着中海油的作业领域从浅水向深水的跨越。2007年,中海油确定了10个勘探重点区,向深水、中深层等几大领域进军,目前已经建有深水工程实验室和深水勘探实验室。2008年,中海油将加大海水勘探的力度,自营和合作方面都将增加深水勘探的工作量,为尽快实现自营钻探而努力。
目前,中海油正在以深水石油开发为突破口,预计投入上百亿元建造包括深水钻井船、深水铺管起重船在内的多型深水大型装备,并建设自己的深水实验室和深水作业船队。虽然,我国在深海油气开发方面目前距世界先进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但我国的深水开发技术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为今后走向深海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产业链从上游扩展到中下游
近几年,作为中国最大的海上石油生产企业、中国第三大石油巨头,中海油不只是满足于一个单纯的石油勘探企业,而是积极打造其中下游产业链,力争实现上下游一体化,实现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型能源公司的目标。
在上游业务高速发展的带动下,中下游业务板块开始齐头并进。中海油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区域分别成立了专门的业务开发公司,通过投资兴建项目、收购地方石化企业、拓展加油站等方式发展其中下游业务。液化天然气项目,又自2006年广东深圳第一个项目开始后,不断扩展到浙江、福建、上海、江苏等东南沿海一带;化工板块,中海油与荷兰皇家壳牌和广东省合资兴建的中海壳牌南海石化联合项目主产的高规格乙烯产品,占据了我国东南经济发达省份的主要市场。中海油2005年在广东惠州独资兴建的第一个大型石化下游项目———1200万吨大炼油项目将于今年10月投产运行,可年产15大类石化产品。该项目是打造下游产业链的核心一环,将为其油品销售提供稳定的油源保障。
目前,中海油正在对旗下的3家全资子公司进行重组,一个大的油品销售公司将成立。重组之后,中海油从勘探开发、炼化到销售的产业链得以完善,将真正实现从以往单纯的上游业务转为上中下游一体化的新格局。2007年上半年,中海油下游炼油化工板块的营业收入首次实现超过上游勘探开发板块。
如今,中海油已经实现了从国内到国际、从浅海到深海、从纯上游到综合型的三大跨越,具备了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和实力。去年,中海油进入世界500强。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中海油正向着“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的目标迈进.
正是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通过制定一部法律和单独成立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开启了中国海洋石油工业蓬勃发展之路。中海油成立26年来,通过对外合作与自营并举,使中国海洋油气业由弱到强、由小到大发生跨越性转变,这也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丰硕成果。
油气产量从9万吨上升到4046万吨
我国海洋油气资源丰富,但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海上石油的开采技术和资金都非常缺乏,开采量十分有限,与国外差距较大。1982年中海油成立不久,就颁布了海洋石油对外合作条例,率先开放海洋石油资源的对外合作。20多年来,公司一直不断向外国石油公司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走上了一条国际化的道路。事实证明,“国际化”与“中国化”的结合是中海油今天成功的法宝。
短短26年的时间,我国海洋油气产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1960年到1982年22年间,中国海上石油只开采了不到9万吨;而从1982年至今的26年间,中海油的年开采量已超过4000万吨。2007年全年油气产量达4046万吨。2007年,中海油在渤海、北部湾等海域新发现10个油气田,其中9个为自营油气田,海洋油气发展潜力进一步提高。迄今为止,中国海油已有51个油气田投入生产。
开发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自1982年中海油成立以来,就十分注重技术的开发与管理,积极引进新技术,不仅掌握了海上油气田勘探开发的十大核心技术和十大配套技术,而且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积极创新,优化集成,使我国在近海油气田开发建设的技术、速度、成本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用20多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50年走完的路。
目前,中海油已经具备水深200米以内油气开采技术。国际上一个海上油气田的勘探开发建设期一般是6年~8年,中海油渤海海域的旅大10-1、旅大5-2、旅大4-2三个油田从2002年发现到2005年投产仅用了3年时间,打破了世界纪录。同时,中海油独创的“优快钻井”法,大大加快了钻探速度,从过去的25天~30天,到现在的4天~6天,每口井可降成本达千万美元。在重质稠油油田开发方面,中海油创新一套“适度防沙”技术,可提高采收率5%,这意味着中海油在渤海的17亿吨稠油储量,可多拿出近1亿吨原油。
勘探领域从浅海走向深海
中海油在近海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积极向深水领域拓展。2005年下半年,中海油下属的中海石油研究中心承担的中国海油“十五”综合科研项目“深水勘探开发评价及分析”课题通过了总公司专家组的验收。
2006年上半年,中海油及其合作伙伴哈斯基石油公司在珠江口盆地东部地区打出了第一口深水井—荔湾3-1-l,井深148l米,这也是我国第一口水深超千米的探井,标志着中海油的作业领域从浅水向深水的跨越。2007年,中海油确定了10个勘探重点区,向深水、中深层等几大领域进军,目前已经建有深水工程实验室和深水勘探实验室。2008年,中海油将加大海水勘探的力度,自营和合作方面都将增加深水勘探的工作量,为尽快实现自营钻探而努力。
目前,中海油正在以深水石油开发为突破口,预计投入上百亿元建造包括深水钻井船、深水铺管起重船在内的多型深水大型装备,并建设自己的深水实验室和深水作业船队。虽然,我国在深海油气开发方面目前距世界先进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但我国的深水开发技术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为今后走向深海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产业链从上游扩展到中下游
近几年,作为中国最大的海上石油生产企业、中国第三大石油巨头,中海油不只是满足于一个单纯的石油勘探企业,而是积极打造其中下游产业链,力争实现上下游一体化,实现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型能源公司的目标。
在上游业务高速发展的带动下,中下游业务板块开始齐头并进。中海油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区域分别成立了专门的业务开发公司,通过投资兴建项目、收购地方石化企业、拓展加油站等方式发展其中下游业务。液化天然气项目,又自2006年广东深圳第一个项目开始后,不断扩展到浙江、福建、上海、江苏等东南沿海一带;化工板块,中海油与荷兰皇家壳牌和广东省合资兴建的中海壳牌南海石化联合项目主产的高规格乙烯产品,占据了我国东南经济发达省份的主要市场。中海油2005年在广东惠州独资兴建的第一个大型石化下游项目———1200万吨大炼油项目将于今年10月投产运行,可年产15大类石化产品。该项目是打造下游产业链的核心一环,将为其油品销售提供稳定的油源保障。
目前,中海油正在对旗下的3家全资子公司进行重组,一个大的油品销售公司将成立。重组之后,中海油从勘探开发、炼化到销售的产业链得以完善,将真正实现从以往单纯的上游业务转为上中下游一体化的新格局。2007年上半年,中海油下游炼油化工板块的营业收入首次实现超过上游勘探开发板块。
如今,中海油已经实现了从国内到国际、从浅海到深海、从纯上游到综合型的三大跨越,具备了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和实力。去年,中海油进入世界500强。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中海油正向着“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