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震后仙台临建3个焚烧厂 垃圾3年才能清完

来源:信息时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19:15:28 

仙台临建3个焚烧厂 垃圾三年才能清完

背对太平洋向仙台市区放眼望去,数公里内几乎无一栋建筑物,所有倒塌的房屋高度只有1左右。去年那场地震和海啸,在仙台沿海4公里内共制造了265万吨垃圾,总吨数相当于仙台100万人口将近10年的垃圾总量。据介绍,265万吨垃圾中包括130万吨生活垃圾和135万吨泥沙,堆积一起形成数座人造山。

垃圾细分10类最后焚烧

最环保的垃圾处理方式无疑是分类处理,为此仙台市成立了震灾废弃物对策室,将垃圾分成可燃烧、不可燃烧及可再利用三种,此外再细分出金属、电器、汽车、混凝土、树木等十大类。“垃圾分拣工作花费半年时间,最后分门别类将其堆放在固定位置。”对策室总务松浦淳一郎表示,经过论证,大部分垃圾将采取焚烧方式处理,并在海边临时搭建三个垃圾焚烧厂,面积分别为30万平方米、30万平方米和40万平方米,日处理垃圾能力达到480吨。

和这所城市原本所拥有的日处理800吨垃圾的焚烧发电站相比,这三座“临时焚烧厂”主要用于清理现场,它们的使命是在最短时间内重新恢复一个漂亮的海岸。

金属垃圾能卖10亿日元

在三家处理场之一的荒滨处理厂,记者看到垃圾已经分类并按区域摆放,其中混凝土所占份额最大,它们将直接填埋处理。相比而言,金属垃圾价值较高,虽然由于核污染问题金属垃圾价格曾跌至低点,但据松浦淳一郎估算,目前拣出的58吨金属垃圾最少可拍卖到10亿日元。榻榻米、防风松树和房屋木材等垃圾将直接作为燃烧原料卖给企业。而类似汽油、消防栓、电池等危险物,处理厂专门用帆布将其与地面隔离,避免对土壤造成污染。除此以外,其余垃圾基本进行焚烧处理。

去年10月,荒滨处理厂焚烧炉投入使用,和其他两个厂区一样,焚烧工作每天24小时进行。“照目前的进度,估计3年内可以完全处理掉。”松浦带记者参观了焚烧炉,分类后的垃圾在第一道工序中进行压缩处理,然后通过专用轨道送入锅炉,在850摄氏度高温下焚烧成炭块状,面积可缩小70%左右,余下物将直接送往垃圾填埋场。

临时设立的焚烧厂是否会污染环境?松浦很自信地说,每月都会对焚烧炉周边环境进行环评,最近一次测到污染指数为580单位,远远低于国家标准的8000单位。待三年内完成使命后,3座焚烧炉也将进行拆除。

仙台市官员接受记者专访讲述振兴计划

“承办国际会议赛事重获信任”

鲁迅先生的作品中,人们知道了仙台。3·11地震后,作为日本东北部最大的经济文化中心,仙台情况如何?记者独家专访了仙台市政府赈灾复兴本部主查利大作先生(“主查”是职务名,记者注),他向我们讲述了仙台的受灾情况以及灾后重建计划。

全市200小学无一间倒塌

记者:请您简单介绍一下仙台市的受灾情况。

利大作:仙台市是宫城县的首府,面向太平洋,遭到海啸严重影响。本次海啸冲进仙台内陆地区大约有4公里。海啸后离海岸线3公里处建筑物几乎完全被冲毁,包括700多户人家,全市死亡和失踪人口达到800人,受伤者为2269人。市区32%建筑物受到大规模破坏,全坏的房屋有29290栋。

记者:学生和学校受到的损害严不严重?

利大作:这次海啸地带多亏了有一所学校,周围的房子被冲垮,只剩下一栋四层高的学校未受损坏,而且救了几百名学生性命,第二天直升机才在屋顶将学生们接下。内陆地区200多所中小学,也没有一所发生坍塌,没有一个学生因地震发生伤亡。这得益于仙台市从20年前就开始进行校舍补强工程,刚好在前年全部完成,避免悲剧的发生。

完全取消核电站不太现实

记者:仙台人如何看待核问题,是否取消核电站?

利大作:仙台没有核电站,但离仙台不远的女川有一座,要求取消核电站的声音不在少数。但就我个人而言,全部取消不太现实,毕竟全国30%的电能都是由核电供应,取消很难保证正常运行,目前最重要的是对不安全的核电站进行检修或撤销,在安全的情况下使用。

现在日本东北很多地方虽然没有核危害,但也受到牵连。所以仙台要一步步做起,消除民众特别是东北以外城市的恐慌心理。目前仙台也由市长带队到国内外进行宣传,大力承办国际级会议和赛事,借此重新取得信任。

鲁迅就读学校未受影响

记者:最后还有一个问题,中国著名作家鲁迅先生曾在仙台求学,中国人都很关心先生求学地方是否遭到灾害破坏?

利大作:(哈哈大笑)仙台市民都知道鲁迅先生,因为地震对内陆影响不大,而且先生曾就读的东北大学位于山区地带,并没有造成危害,请你们放心,来仙台旅游可专门到学校参观游玩。

宫城石卷市 住宿虽免费生活仍拮据

截至2011411,宫城遇难者8017人、失踪者6387人。

从仙台火车站出来,开一个多小时的车就来到宫城县地震重灾区石卷市。从市中心再开车半小时,就来到了石卷市最大的灾民安置点——一个大型的板房区。

安置点内,一排排白色板房整齐有序,新的板房仍在建设中,板房外没有一点裸露的泥土。让记者诧异的是,板房外停车场上整整齐齐地停放着一辆辆小汽车。

74岁的化工厂退休工人佐藤先生和老伴住在第一团地(团地相当于社区)已经半年。在板房区的公共活动室,记者看到,空调、平板电视一应俱全,地板上全都铺了布毯,装修得温馨而精致。佐藤先生在这里接受了记者采访。

大地震发生时,佐藤一家三口驾车往高处跑才捡回性命。佐藤先生说,虽然只有房屋被冲毁无法居住者才能申请板房,但由于板房数量有限,每户人家空间都不大。佐藤一家三口只申请到10多平米板房,未出嫁的女儿只好到石卷市区租房居住,留下佐藤夫妻住在这里。政府没有请物业公司管理板房区,佐藤先生就和其他4名居民自发组成了自治小组,主要负责政府和住户之间的沟通。

“刚开始时配套不全,苍蝇特别多,后来陆续配齐了电视、洗衣机、微波炉、空调等设备。”佐藤说,以前板房外是石子路,雪天老人容易摔倒,后来政府将其全都改建成了水泥路。

住在板房里面,水电不能免费使用,佐藤夫妻二人每月仅支付水电费就要4000~5000日元。“好在我们有年金(退休金),很多没有收入的人就只能靠借钱度日了。”佐藤说,居住半年以来政府发放过一次补贴,金额为100万日元,靠着这笔钱加上年金,一家人才苦苦撑到现在。

除了生活困难,板房区另一个问题就是交通不便。板房区周边没有商店和超市,外出买菜只能搭乘政府配套的公车,但是公车一天只有五六趟,班次太少。佐藤说,石卷市原本是个富裕的渔港城市,几乎家家有汽车,一些住户的汽车被海水冲走后,就节衣缩食用政府发放的补助金拿来买汽车。

如今,夫妇俩最大的希望是修复震毁的家,但800~1000万日元的维修费用对他们来说是一笔巨款。

记者了解到,佐藤所在的这个板房安置点共有11个团地(社区),每个团地居住有180~220人,共有近2000人居住在这片安置点。而居住在里面的灾民大多数来自石卷市,也有部分来自外地。

资料链接 日本板房

预算:

在日本震后首次预算案中,临时安置住宅的建设费用约计超过3600亿日元。包括租赁的房屋在内,可以保证10万户临时住宅。受震波破坏的废墟,瓦砾等的处理费用约3500亿日元。

材料:

板房营建情况各地不一,材料各异,比如说,气仙沼市的大岛使用美国进口、带有居住设备的车辆,福岛县二松本市建造原木房屋,岩手县大槌町建造附有阁楼的木造房屋,宫城县女川使用集装箱组建三层临时房屋等。

配套:

灾区板房除常规配套之外,还有集会场、市场、停车场,还有可以被用作各类教室的画室和图书馆。

福岛IWAKI 重建家园 渔民弃海边选高地

截至2011411,福岛遇难者1226人、失踪者3236人。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