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起蓝色经济保护伞——解读青岛气象发展“十二五”规划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发布时间:2015-05-20 19:17:53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投资3亿元,实施“六大工程”,力争走在全国沿海城市的前列……由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青岛市气象局联合印发的《青岛市气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了今后五年的总目标和主要任务,为青岛打造气象强市绘就了宏伟蓝图。

满足需求 科学谋划

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曾强调,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气象工作的作用日益突出,全社会对气象服务的期望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希望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服务方式的转变,做好气象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为青岛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的确,新形势和新任务都对气象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发展蓝色经济的新要求。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青岛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正在全力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战略。因此,从更加准确和精细等方面对气象预报服务提出了新要求。青岛建设宜居城市、生态城市以及承办201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对科学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强化气象科技支撑提出了新的需求。

——气象防灾减灾新形势的需要。今后五年,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多发、频发的态势,严重干旱、强降雨造成的洪涝、极端低温等灾害出现的可能性增大。胡锦涛总书记要求气象部门不断提高“四个能力”,推动气象事业实现更大发展;温家宝总理要求气象部门坚持公共气象发展方向,加强“四个一流”建设。青岛市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快青岛气象事业发展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气象事业的发展方向、目标和任务进一步明确,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求。政府转型的核心是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而基本公共气象服务是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政府转型要求加强和创新气象社会管理方式,健全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气象服务。

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傅长峰指出,《规划》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国家战略,精心服务社会民生,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符合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目标明确 措施得力

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前瞻性是青岛市气象局编制《规划》的首要目标。

“十二五”期间,青岛气象事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一系列挑战:海洋气象探测基本空白,制约了为海洋经济发展服务水平的提升;城市气象探测和预报系统的精细化程度还不高;农业气象监测网和服务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应对各种灾害的气象服务应急体系不健全;人工影响天气装备和作业规模不能满足需要;基层台站建设和基层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压力增大。

因此,《规划》提出要加强“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建设,不断提高气象预测预报能力、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能力。青岛气象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建成满足基本需求、结构完善、布局合理、功能先进的气象现代化体系,监测预报的准确性、灾害预警的时效性、气象服务的主动性、防范应对的科学性进一步提高,气象事业整体实力走在全国沿海城市的前列。

《规划》还结合青岛气象工作实际,提出一系列具体目标:优化公共气象服务系统,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95%以上;青岛地区数值预报空间分辨率达3公里、重点地区1公里,时间分辨率为3小时,预报时效达到84小时;重大灾害性天气监测率达100%,突发灾害性天气监测率达90%以上;形成23个具有沿海城市领先水平的青岛特色优势科研成果;人才专业结构、层次结构、分布结构进一步优化;加强基层台站建设,建成区域性气象防灾减灾中心。

为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规划》明确了六项主要任务,即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加强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影响评估,强化公共气象服务,加强业务能力建设,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和加强基层台站建设。要完成六大工程,即青岛海洋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工程,城市(含城镇)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服务系统工程,新农村建设气象服务保障工程,人工影响天气工程,交通气象监测服务系统工程和一流台站基础设施建设。

重在落实 发挥效益

青岛市气象局在编制《规划》中,积极向山东省气象局汇报,加强与市发改委、市农委、市林业局等部门的沟通,在重大项目建设上做到科学规划,上下衔接。

经过积极协调,海洋气象、农业气象、城市气象和人工影响天气等内容纳入《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其中近海海洋气象监测和灾害预报预警工程、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服务系统列为重点工程项目。

今年年初,总投资达1100万元“青岛近海海洋气象监测与灾害预报预警项目”获得通过,标志着《规划》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开局。该项目包括建设2个船舶自动气象观测站、9个自动气象观测站、110米气象浮标站、1个卫星通信中心站,购置1套高性能计算机群,引进1套近海精细化中尺度数值预报系统等。

傅长峰介绍说,《近海海洋气象监测与灾害预报预警项目》建设符合青岛市实施蓝色经济发展战略和“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的需求,能够有效弥补海洋气象探测的不足,提高海洋气象监测水平;能够提高青岛海洋气象预报预警的准确性,特别是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及服务能力。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