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受降温影响,莱州湾冰情进一步加剧。图为莱州湾海庙港,一名渔民正用木棍敲打冰面,远处是被冻住的渔船。 本报记者 王媛 摄
本报记者 崔岩 鞠平
2月7日上午,山东莱州湾海庙港,近百艘渔船并排停在岸边,被海冰冻得结结实实。
站在码头看去,不远处的海面上,白茫茫的海冰一眼望不到头,冰面起伏,显然是涌起的海浪被就地凝固。除了船上的旗子被风吹得拼命挣扎外,海面上再难看到会动的东西。
海庙港位于莱州湾深处,从规模上来说,属于中型港口,平时能有200艘左右的渔船在此停靠。然而,近几年来,每年的寒潮都会让这片被誉为“北方鱼仓”的富饶港湾冰封百里,近海捕捞、浅海养殖等也不得不暂时告一段落。
海冰来得晚
养殖户收获从容
7日上午,海庙港的许多扇贝养殖加工厂大部分都已经关门了。
海庙孙家,养殖户尹波正在家中睡觉。“这次封冻比往年晚了好多天,扇贝都没有冻着。”尹波说,与往年比,这次海冰晚到,给了养殖户充足的收获期。
“不光我家的4万笼扇贝全都收完了,没什么损失,周围村里也没听说有没收完的。”尹波告诉记者,在往年,海都结冰了,扇贝还没收完,就被冻坏了。
国家海洋局烟台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海冰预报员郑东告诉记者,这次莱州湾的冰情相比往年稍微偏轻,2010年莱州湾冰级定为4级,2011年的冰级定为3.5级,而今年的冰级预计为3.0级。
这次莱州湾海冰来得晚,冰期长。郑东介绍说,莱州湾的海冰从2011年12月19日出现,比往年晚了五六天。往年他们监测的冰期是57天,但预计这次莱州湾海冰消失要在2月20日左右,冰期61天,比往年长了4天,整个冰期结束比往年晚了约10天。
出不了海
渔民成看船人
7日中午,在海庙港,只有45岁的骆兵文一个人在转悠。大年初六他就从聊城老家回来了。
“往年结冰早,化冰也早。”骆兵文说,去年正月十二就放了长长的鞭炮然后出海打鱼了,这在渔民当中并不算早。
“今年,得出正月了。”不能出海,骆兵文除了窝在船舱里吃饭睡觉,就是守着自己的船,或者在船和岸之间四处“晃荡”。
船是一定要守的,万一冰化了其他船开走了,无处可拴的船就可能漂走。莱州当地的渔民还可以回家,老家远在聊城的骆兵文不得不留在这里看船。他把岸边几十条船的看护任务承包了下来,每条船每天20元,也有一笔收入,但骆兵文没看在眼里。“要出去捞海肠子,一天三四百斤,就现在市场价,起码三千元。”
“往年这个时候,主要是出海捕梭鱼、桃花虾,还有海肠子之类的。”对于这次迟来的海冰,骆兵文说,大伙无法出海也着实没招。“咱们这就是看天吃饭的活,一年365天能有一半时间出海就算不错了。”
空耗时光
打工者计划回家
7日下午,位于莱州汽车站附近的日红宾馆大厅内,四五个中年人正在交谈着上午海庙港的结冰情况。惦记着早点干活,滨州人高华跟随另外十名同伴,年初四就从老家回来了。
“去年初十就干活了,这都过十五了,冰还厉害了!”高华打算再等两天,如果这冰还没有融化的迹象,就准备回老家了。
59岁的聊城人李学文说,十年前就来海庙港打工,成为一名看海的工人。
“今年回来晚了,没寻思一点活没耽误。”李学文往年过年期间总是留在港口帮人看船,今年是他第一次回老家聊城过年。
“本来想早点回来的,可是太久没回家,就在家里多呆了两天。还以为大家早早出海了,没想到都被困在了宾馆。”李学文说,上午刚刚去海庙港看了,估计出海打鱼是正月以后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