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工程:复制新加坡模式 转型者有望最受益

来源:全景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19:23:31 

韩国:依托船舶建设实力,垄断高附加值船舶。韩国是传统的造船强国,从20世纪80年代涉足海洋工程领域,90年代开始加大对海洋工程市场的培育,几家大型船厂在海洋石油平台、FPSO等方面均具备了较强的制造能力。2002年韩国造船业2010年预期目标提出将韩国高附加值船比例从13%提高到35%,海工发展对产业升级起到巨大作用。三星重工、大宇造船、现代重工和STX造船也纷纷聚焦高附加值船舶领域,几乎垄断了所有高附加值船舶订单,截至2009年底,三星重工、大宇造船、现代重工和STX造船手持钻井船33艘,市场占有率达94%

新加坡:依托合资模式,迅速占领海工市场。新加坡是传统的修船大国,自19世纪60年代转型进入海洋工程领域,一直专注钻井平台建造。70年代通过吸引外资建厂,开展技术合作,吸收了丰富的技术和经验。80年代远东莱文斯和钻井平台设计商Friede & Goldman合作研发自升式钻井平台Monarch,标志着新加坡海洋工程从制造向设计研发转移。21世纪以来,新加坡船厂开始自主研发,进一步向高附加领域发展,逐步实现产业升级。从1998年到2010年,新加坡海洋工程业营业收入从9.5亿美元增加到80.8亿美元,增长了7.5倍,占海洋工业总收入比重也从24.6%提高到60%

中国:政策强力扶持,转型者有望得利。中国总体处在制造低端海工装备产品的第三梯队,以赚取加工费用为主。近年来,政府大力支持、多项文件中明确提出了重视海洋工程发展。新加坡胜科集团,美国麦克德谟特公司,日本森松工业株式会社等大量国外领先企业纷纷在中国合资建厂,带来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十二五”规划预期:在中国的近海大陆架和大陆坡建设将加快,带动海工装备总投资预计为2500亿-3000亿元,年均500亿人民币以上。我们认为由于中国船舶工业的体量已居世界第一,海洋工程不能形成行业龙头企业的主要驱动力、而相关业务转型者将成为最受益者。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