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长三角”的魅力

“区域经济融合的向心力”系列调研报告之三

来源:张苏娅   发布时间:2015-05-21 04:18:55 

第一章 区域旅游:人文美形成聚合力

走进长江三角洲,切实感受到这里各项事业欣欣向荣,也会深深地被这里沉淀着的深厚文化底蕴所感染。集建筑、山水、花木、雕刻、书画、音乐、民俗等于一体的江南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魄宝奇葩。

“长三角”的16个城市,打开每一座城市的文化遗产宝库,都有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悠久的历史渊源,既有人文之美又有山水之胜。浙江省省会杭州,是国务院命名的全国四大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之一。杭州文脉悠长,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已有2227年建城史,现有岳庙、六和塔等14处国家级文保单位和茶叶、丝绸等5个国家级博物馆。目前,杭州拥有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国家森林公园、一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有着2400多年建城史的江苏省省会南京,素有“六朝古都”、“十朝都城”之称。“金陵四十八景”在历史上享有盛名,南京十大风景区皆名扬海内外。南京的对外交往历史悠久,早在15世纪,我国著名的航海家郑和从南京决策七下西洋,使这座城市与世界许多国家建立了联系。目前,南京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级文保单位14处、省级文保单位135处。

苏州古城坐落在水网之中,街道依河而建,建筑临水而造,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全市现有园林60多个,其中拙政园和留园列入中国四大名园,到处都构成了曲折迂回、步移景换的画面。苏州是全国重点旅游城市,文保单位现共有539处,其中国家级15处,省级101处,数量仅次于北京和西安。苏州现建有戏曲、民俗、碑刻、丝绸、苏绣、钱币、园林、佛教等10个博物馆,已成为旅游新热点。2005年全市旅游总收入400亿元,接待国内游客3600万人次,接待境外游客156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6.39亿美元。

近几年,经济与旅游事业发展较快的浙江省湖州市,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市郊钱山漾遗址曾出土了有4700多年历史、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古老的蚕丝织物。被列为“文房四宝”之首的湖笔,产于湖州。

还有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众多的历史人文景观,市内的唐代飞英塔塔中有塔,建筑结构奇特;德清的莫干山是驰名中外的避暑胜地,下渚湖是浙北最大的湿地;安吉境内有世界上种类最多的竹博园和世界级的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南太湖地区则是旅游休闲和水上娱乐胜地。2005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达到1038.78万人次,接待境外游客10.21万人次。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的腾飞。

采访札记

在阳春三月的20天时间里,记者独自对长江三角洲的近10个城市进行了实地采访。记者感受到这里的人们勤劳精明、善于经营,把丰富的人文景观、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加以利用。记者在乘坐长途汽车去建德市采访的途中,曾在一个休息点遇上了一个从上海到安吉、临安等地旅游的旅行团。据导游介绍,近几年由于高速公路的建成开通和自然景观的宣传开放,跨省、跨市旅游以及周末郊游都成了人们新的生活时尚,旅游文化和旅游经济已成为“长三角”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同时还带动了一批服务行业和相关企业的发展。

记者感到,制定“长三角”旅游一体化规划势在必行。各地在促进消费、拉动内需、发展旅游业时,往往站在本地区的利益角度来考虑,缺乏整体规划、全局统筹,亟待尽快制定和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和管理条例。

第二章 区域发展:产业群聚集显效应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乡镇企业发展最早的地区,经过了长期的探索、总结、发展之后,“长三角”的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通过集群化手段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显著,逐渐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龙头”,并已跨出国门开始对全球产业趋势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浙江省义乌市的小商品市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划出一道漂亮的上升轨迹。从上世纪80年代初毛竹搭棚、水泥台子上摆摊的马路市场、简易棚架市场,到成交额连年位居全国市场榜首的中国小商品城,再到2001年开始规划兴建的设施先进、配套齐备的国际商贸城,义乌小商品市场每两三年就要“升级”一次。从最初现金、现账、现货的“三现”交易,到如今完备的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会展经济体系,义乌小商品市场驶上了对外经贸交流的国际“快车道”,这里被形象地称为“小商品海洋”。越来越多的境外客商被它的独特魅力牢牢吸引,据统计,常年驻义乌采购的各国客商已超过8000人。无论从经营规模、硬件条件来讲,这里都可称是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采购基地,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超市”。义乌中国小商品市场5万多个商位中,集聚了全国10多万家企业的各类商品,包括众多知名品牌。产品出口到206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义乌出口的小商品有30多万个标准集装箱,全市外贸自营出口额达10.92亿美元,对欧洲、美国的出口增幅都超过40%。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有众多不锈钢制品企业集中分布在兴化、东台、姜堰三市交界处的7个小镇。其中,戴南被誉为中国不锈钢名镇,2005年不锈钢制品销售额达到100亿元。在戴南镇不锈钢制品产业的辐射和带动下,逐渐形成了一个以戴南镇为核心,横跨苏中、苏北的不锈钢制品企业集聚区,市场份额占到国内整个行业的近五分之一。3市7镇打破行政区划的约束,依照经济属性实现资源的共同配置,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把不锈钢产业链条向外延伸。规划“十一五”末,在苏中、苏北交会地带形成跨行政区划的“千亿级”特大产业集群,打造出国际化的不锈钢区域品牌,走出一条符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昆山IT产业已形成规模,电脑产量2000万台。2005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30亿元,进出口总额332.2亿美元,昆山成为全国百强县之首,与它的产业集群式发展是分不开的。这样高度的专业化分工与高度的合作,能形成产业集群整体竞争优势,加速产业集群效应的放大,共同推进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采访札记

所谓产业集群就是一个产业在相对比较集中的空间集聚式地发展。我国的产业集群还刚开始,发展比较好的是浙江和广东,在现代经济的发展中,它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这种现象在国际上已很普遍,美国硅谷的IT产业、底特律的汽车城;意大利的服装、五金、皮革都集中在一个区域发展。产业集群至少有五个基本要素:一是要有龙头企业;二是要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三是要有服务网络;四是要提供公共平台,为产业集群服务;五是要建立一个区域性品牌。它不代表某个企业,而是整个产业集聚区域的市场品牌。

记者在采访中深刻地体会到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凡是产业和产品相对集聚、上规模的地区,那里的经济发展就快,人民生活水平和就业率就高。

第三章 区域融合:江河湖串起产业带

在中国经济棋盘上,长江三角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江浙沪两省一市是地域相邻、经济交融、人文相亲的近邻。这里有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龙头浦东,有吸引外资最多的省份江苏和民营经济最发达的省份浙江。所有这一切,都是源远流长的水脉将它们连在一起。“长三角”地区的人们,开始规划利用得天独厚的水系资源,发展沿江、沿海、环太湖的区域经济。

建设沿江港口,促进物流发展。在寸土寸金的“长三角”地带,以长江黄金水道及京杭大运河为主干的江苏省干线的航道网连接着区域内的主要城市和85%以上的县级城市,在能源、建材等关乎国计民生的大宗货物以及集装箱运输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江苏省的水运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境内水网密布,通江达海。全省通航里程为24793公里(不含长江干流),占全国近五分之一。长江流入江苏境内425公里,京杭运河南北贯通690公里,海岸线1011公里,目前江苏省港口泊位数、港口吞吐量均居全国第一。根据交通部统计,2005年全国有25个主要港口,江苏占有5个。2005年全省港口货物吞吐量7.3亿吨,居全国第一位,集装箱吞吐量305万标箱。其中沿江沿海港口吞吐量达到5亿吨,外贸货物吞吐量达到8200万吨。2005年连云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00万标箱,跃居全国沿海集装箱港口吞吐量的前十位,居全球集装箱港口吞吐量的前百位;南京港、苏州港分别完成货物吞吐量1亿吨,跨进亿吨港口之列。

发挥运河优势,打造九大口岸。“长三角”内河运输有着不可替代的比较优势:一是内河运输的运量大。据统计,上海现有内河航道200条,航道里程2138公里,上海内河航道一直承担着相当于两条沪宁铁路、一条长江的货运量,无锡段运河的运输量也相当于其境内沪宁高速公路运量的8倍;二是内河运输的成本低。据统计,内河航运运输成本仅为公路运输成本的三分之一;三是内河运输的能耗低。它的能耗仅为公路运输的1.2%,在能源问题日益紧迫的今天,内河运输显示出巨大的优势。

江苏内陆河网络发达,纵横交错,内河航道1900多条,通航里程数居全国第一。2005年江苏省航道总里程24793公里(不含长江干流418公里),每百平方公里拥有内河航道23.8公里,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95%的货物由水运承担。江苏内河水运以其独特的优势不仅形成了灿烂的运河文化,还生成了沿河、沿江产业带,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十五”期间,京杭运河苏北段和苏南段航道整治之后很快产生了运河效应,沿线引进的外资企业和国际知名企业数量迅速增大。据统计,2005年京杭运河沿线各市的GDP、进出口总额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占全省的70%、83%和74%。

“十一五”期间,江苏规划在全省境内以运河为主干的两边初步建立7个内河集装箱运输国际港,把上海港、南京港、连云港等地的功能延伸到苏南苏北的内陆腹地中来,带动腹地企业的发展。在江苏境内主要形成京杭运河的淮安、徐州、宿豫、无锡、太湖同里、秦东河东台、灌河陈家港等七大口岸,此外还包括浙江省内京杭运河的嘉兴口岸、安徽省内淮河蚌埠口岸,共同打造九大“绿色运输”航道。

推进沿江开发,实施跨江联动。沿江开发的目标是构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示范带,形成接受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的载体和平台,提高区域经济整体素质和分工协作水平,增强综合竞争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在更高层次上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

目前,江苏省沿江开发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沿江各地全面推进交通、能源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在已有三条过江通道的基础上,又建设苏通大桥、南京长江三桥、润扬长江大桥等,有效地提高了沿江地区产业发展的承载能力。产业发展是沿江开发的核心,沿江各开发区发挥体制、机制、区位、管理经验等方面的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延伸配套产业,拉长产业链条,培育优势产业,在装备制造(包括汽车、船舶)、石化、冶金、物流等领域新上了一大批重点项目,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另外,在“长三角”地区也加大了跨江联动开发的力度,积极探索和推进沿江两岸多种模式的跨江合作开发,形成沿江产业梯队发展的新格局。特别是江阴、靖江联动开发的江阴开发区靖江园区,作为跨江联动的先导区和示范区进展卓有成效,吸引了一批外商企业入园投资。还有南通市抓住机遇,加快实施“沿江开发江海联动”发展战略。南通市濒江临海,土地、岸线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独特,与上海和苏州隔江相望,可称为沿江开发第一市。南通的沿江开发能切实推进接轨上海步伐,把南通建成上海产业转移的首选地。

重视环太湖带,推动特色经济。江浙两省除了沿江、沿河,具有丰富的水系航运资源外,还共同拥有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太湖,以及更多的分散在各地的星罗棋布的大小湖泊、溪流。这里水网密布、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在“长三角”经济发展中,环太湖地域带正显示出其巨大的辐射能力和发展潜力。

环太湖的江苏省苏锡常都市圈和浙江湖州、嘉兴,均因重视和发挥各自的特色经济与比较优势,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目前,苏州正在成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产学研紧密联合和各类人才聚集的技术创新基地、科技含量高与经济效益好的现代农业基地。2005年全市GDP总值4026.5亿元,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注册资本总额达到204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7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300元。在苏州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107家,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超过1400亿美元,其中出口超过700亿美元。对内开放步伐加快,引进外地注册资本205亿元,创出了著名的“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等品牌效应。2005年苏州下辖的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昆山市和吴江市,5个县级市全部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之列,其中昆山市名列全国第一位。

无锡民营经济发展迅速,销售超亿元企业达到550家,22家企业进入全国民企500强。2005年GDP总值2805亿元,财政总收入421.8亿元,旅游总收入301.6亿元;进出口总额291.9亿美元。新批境外投资项目51个,总投资3402.6万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04元。常州2005年GDP总值1302.2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比重达32.3%;私营企业总数超过4.5万户,注册资本新增110亿元,总额达到580亿元以上;全年协议利用外资28.5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58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900元。

浙江湖州市承东启西,联南应北,农业发展在“长三角”区域具有明显优势。近年来,全市已初步形成了特种水产、畜禽、果蔬、蚕茧、茶叶、“双低”油菜等六大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区和“绿色生态基地”、“特种水产种苗繁育基地”、“优质蚕种与原料茧供应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和“农业观光休闲基地”等五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有112种农产品分别获得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2005年GDP总值达到640.05亿元,增长14.1%,增幅名列全省第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37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288元。

采访札记

水资源是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命脉之一。它是“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发源地和依托,带给沿海、沿江、沿河地区和人民丰厚的物质财富,今天也面临着被污染的危机。在“长三角”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各地区的经济规模迅速扩张,相当程度上走的是一条粗放型的发展路子。粗放型发展模式带来资源消耗增长过快,生态环境趋于恶化,土地供需矛盾突出。对区域内广阔的江河、湖泊、池塘、溪流等丰富的水资源并没有给予足够的保护利用,落后的化工产业任意排放造成有些地方的水污染非常严重。

记者在沿途采访中也不时地看到,在沿河、沿湖边随意倾倒、堆放的各种垃圾,水面上漂浮着的废物,以及人们旅游途中随手乱扔的生活废品。在呼吁增强全民环保意识、提高文明素质的同时,也期待尽快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给予法律的约束和保护。可喜的是,《太湖管理条例》制订工作最近在上海正式启动,这是一项跨行政区域的流域性管理办法。

2006年5月20日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