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山东半岛葡萄酒旅游的“金三角”
从山东半岛的地图来看,山东半岛地形似三角形;从旅游路线来看,山东半岛旅游也成三角形;而从葡萄酒产业的角度看,葡萄酒供、产、销路线近似三角形。如图所示:
笔者认为,山东半岛完全可能,而且应该打造成以葡萄酒为主题的旅游“金三角”。把葡萄酒从“行业”提升到“葡萄酒经济”和“地域经济”来思量;加大宏观指导和支持的力度。其学习目标:在旧世界中学习法国的波尔多;新世界中学习澳大利亚的猎人谷。在这方面将有很成熟的借鉴之道。同时,扩大海内外的知名度;增强综合竞争实力;将山东半岛的地区经济发展提升一步。由此,笔者有以下建议:
加强宏观指导,扩开思路,把尊重现实和推动发展统一起来,跨地区、跨行业、整合资源,突出各片区的优势,增强综合竞争实力。
青岛市:与青啤相呼应,突出葡萄酒博览中心、销售中心、酒文化中心。
烟台片区:突出名牌生产和创新中心,葡萄酒旅游中心。
平度、龙口、蓬莱片区:突出种植-酿造-存储中心,生态农业旅游中心。
各中心充分发挥优势,相互配合,扬长避短,规避内部恶性竞争,实现互利、多盈的局面。
地区间互相配合,行业间也需互利互动,相辅相成。葡萄酒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业。酿酒之外的旅游、食品工业、餐饮业、贸易、文化、宣传、科技、教育均与之有关。统筹指导、协调发展、才能提高综合实力。
由于跨地区、跨行业协调发展,非局限于某地、某行业之范围。因此,葡萄酒经济应纳入全省的经济发展规划,并从上而下的推动其实施。能否用类似的短语来统一思想,供参考:
----打造葡萄酒旅游的“金三角”;
----争创中国葡萄酒旅游的“经典地带”;
-----葡萄酒经济总量“四年翻一番”。
发挥“山东省葡萄与葡萄酒协会”的作用。
以葡萄酒的种植、酿造、加工、营销等企业为基础,吸收相关的旅游、餐饮、食品等行业的协会以及相关的院校、科研、信息、媒体等专业人士参与,形成跨地区、跨行业、跨专业联合协会性质的常设组织。协会主要是从宏观的角度,以振兴“金三角”地区的葡萄酒旅游经济为己任。开展调查研究,组织经验交流,协调行业关系,规范行业标准。并沟通政府和业界的联系,为政府提供信息和决策咨询;为业内排忧解难,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协会是政府的助手,政府应予经济方面的支持。
建议每年举办一次大型的地区内部的“葡萄酒经济研讨会”。
由政府有关部门支持,葡萄酒协会主办,主要内容是政府直接收集信息,检讨形势,酝酿对策。
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些问题,例如:葡萄的质量、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价贱伤农等,应找出对策。
加大酒文化和旅游业的结合力度,加强行业间的沟通和互动,形成相互提携、相互促进的局面。
印制山东半岛葡萄酒旅游地图,免费在各酒店、机场、码头赠送。
力争做到,到“金三角”的旅游者,每人买回2瓶葡萄酒,1件与葡萄酒相关的工艺品。
把葡萄酒引入鲁菜,既增加了鲁菜的特点,又扩大了葡萄酒的销量。
波尔多红葡萄酒配牛排,夏布利的白葡萄酒配生蠔......
浙江绍兴黄酒、带出了“糟系”、“醉系”美肴,例如:醉虾、醉蟹、糟泥螺......,甚至黄酒成为厨师的基本佐料(称料酒)。山东半岛的葡萄酒何尝不可借鉴?
重视创新,开创新的增长亮点。
政府要拟定政策,要把酒业及相关行业新品种开发与高新科技创新等给予奖励和优惠政策。要让“新”意和“创”意脱颖而出。要在个性化上下足工夫。
加强同海内外同行的合作。
特别是搞为国际性的展览会、研讨会;组织企业参加正规的国际评酒会,争取创出国际知名品牌。要请进来,还要更多的“走出去”。要同“OIV”密切合作,站在高端,才能到达高的起点。
政府要加强监管力度
国外的经验证明,政府在酒业的全监控方面、法规化、标准化建设等方面是极为重要和大有可为的。充分利用省级立法权,在地方立法方面加快进度,在执法方面加强力度,促进葡萄酒经济健康、持续和快速的发展。在葡萄酒行业全行业推广ISO-9000系列质量认证体系和ISO-14000系列环保认证体系,强化QS认证。这是迅速而全面提高企业素质和增强国内外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投入少而收获大。
美化葡萄园
在葡萄园内、广栽月季花、玫瑰花,把葡萄园和花园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