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我国海洋生物制药开拓者管华诗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19:31:21 

新华网青岛8月14日电题:孜孜不倦,向“大海”求医问药――记我国海洋生物制药开拓者管华诗

记者张旭东

正值暑期,位于青岛小鱼山的中国海洋大学校园内十分安静,唯有树丛中的知了声此起彼伏。医药学院楼上,一位白发老人正专注地阅读实验结论。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原校长、我国现代海洋药物研究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管华诗。他将毕生精力献给海洋药物研究,在海洋科研、治学育人、个人修养的“大海”中孜孜不倦……

“碘危机”:催生海洋生物制药研发

我国中医历史源远流长,人们的典型印象就是郎中背着竹篓上山采药。但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楼上的这位老者历史性地将中国人取药的范围从山林延伸向蔚蓝色的大海,这项突破源于一场“碘危机”。

1939年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管华诗,25岁大学毕业后留在母校山东海洋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前身)任教。1967年,特殊的历史时期导致全国陷入“碘危机”,每年纯碘缺口从哪里补成为难题。

“为此,当时国家组织科研工作者尝试从各种可能资源中寻找碘源,但未能奏效。”管华诗向记者回忆道,“最后大家发现海带中碘含量不低,相对是一个较好的碘源,于是国家组织成立了一个跨行业的海带提碘研究小组,1969年提碘新工艺研制成功,并很快产业化。当时海藻工业快速发展,但发展中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那就是海带提碘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甘露醇和褐藻胶联产品的再利用问题成为制约以海带提碘为基础的海藻工业再发展的瓶颈。”

全程参与海带提碘产业化的管华诗接受了“褐藻胶、甘露醇再利用”的研究课题。但1971年3月,管华诗任教的山东海洋学院水产系按上级部署与烟台水产学校合并,当时烟台水产学校是中等专业学校,以教学为主,科研氛围较淡。在没有实验室的情况下,管华诗与课题组成员一起将学校一个不常用的男厕所改造成实验室,在教学时间外刻苦钻研、讨论、攻克一个个难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管华诗课题组在1974年就拿出了再利用的产品。“当时我们利用甘露醇和褐藻胶制成了石油破乳剂、农业乳化剂、食用乳化增稠剂,后两项成果获得1978年科技大会奖;两项成果均成功产业化,现仍在广泛应用。”

这个科研难题的攻克对管华诗来说,仅仅是一个开端。1978年,水产系回归山东海洋学院。回归后的水产系,百废待兴。“大学的科研环境较好,领导也很重视,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给予了经费等多方面的支持。”这让管华诗等科研工作者受到极大鼓舞。1982年,管华诗的课题组又以褐藻胶为基础原料研制成功糖尿病的辅助治疗剂——降糖素和胃肠双重造影硫酸钡制剂,这两项成果的投产上市正式掀开了管华诗海洋生物制药的新篇章。

PSS:开启我国海洋药物研制大门

“当时胃肠双重造影硫酸钡制剂的分散剂研制是我负责,因为硫酸钡加水后黏度很大,要让它分散开来均匀地附着在胃壁上,分散剂的性质与效力是关键。当分散剂研制成功后,我想它是否可以用来解聚血栓,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管华诗说。

1982年下半年,管华诗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利用分散剂的新药研究。他组织青岛海洋大学不同专业教师、青岛第三制药厂工程技术人员和青岛医学院教授专家一起成立了课题组。“我们还是以褐藻胶为原料,在以上分散剂的基础上,对其分子结构进行改造等多项药学研究,并在药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毒理和药效学试验研究,以期达到毒性最低、药效最大的目标。”管华诗说。

对于药学知识,管华诗当时是门外汉,他恶补医药学知识,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并向国内外医学专家和权威请教。1985年8月,管华诗主持研制成功藻酸双酯钠(PSS),通过了山东省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称其为我国首创的海洋新药,是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安全、高效药物,随之被卫生部和山东省重点推广。

经山东、青海、安徽、重庆的40余家医院临床研究确认,PSS具有强分散性能,且不受外界因子影响,能阻抗红细胞之间或红细胞与血管壁之间的粘附;能使凝血酶失活,阻止血小板对胶原蛋白的粘附,抑制释放反应所致的血小板聚集,因而具有抗血栓、降血粘度、改善微循环、静脉解痉、红细胞及血小板解聚等作用。

此外,临床应用研究结果表明,PSS对高凝性梗塞症和高血粘度综合症如脑血栓、脑栓塞、脑动脉硬化症(老年性痴呆、假性球麻痹症)、冠心病以及上述病症所引起的功能障碍性失语、精神失常、头痛、记忆力减退、肢体瘫痪等均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1993年,藻酸双酯钠(PSS)投产7年后,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临床上治疗脑梗塞症1195例的统计,总有效率达93%,与研究过程中临床试验观察结果一致。

1986年,PSS获山东省科委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和山东省优秀新产品一等奖,1987年获南斯拉夫萨格勒布第十五届国际发明博览会金牌,1988年获国家技术开发优秀成果奖和全国百病克星大赛金奖……迄今为止,PSS已获得国内外大奖近20项,为我国医药工业在国际上争得了荣誉。

在首个海洋药物研制成功后,管华诗为我国现代海洋药物研发打开了大门。管华诗先后研制发明了包括PSS在内的十个海洋药物及多个系列海洋生物功能制品,并先后投产,取得几十项国内外发明专利,荣获全国科技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等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10余项;初步建立了海洋糖类药物研究开发的基础理论,建立了海洋糖工程药物研究开发技术体系,建成了海洋药物产学研一体化研发基地。

掌舵海大:走自己特色办学之路

就在管华诗填补我国海洋生物制药空白的同时,他还组织成立了我国首个海洋药物研究机构――青岛海洋大学海洋药物研究室,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其实,管华诗对大学和教育的贡献不仅仅如此,因为他曾掌舵中国海洋大学13载。

两年副校长,13年校长,自1993年开始担任青岛海洋大学校长的管华诗对大学校长感悟是:一定要把校长的职责作为第一要务。“我从一个农家孩子到普通教师,当上校长是出乎意料的,而且力不从心,刚开始一切都要学,从学规范的批文件到治学、办学。但在当校长后的诸项工作中,一定要把校长的岗位职责放在第一位,因为他承担着对几千名教职员工和几万名学生的责任。”他说。

同时,管华诗将青岛海洋大学到现在中国海洋大学的发展归功于整个国家高等教育的大发展。“我当校长这些年很有‘福气’,因为这期间国家对教育的需求带来了高等教育的大发展。”管华诗说,“1994年,国家启动‘211工程’,海大成为首批‘211工程’高校。”

管华诗说:“经过高教体制调整,一些院校合并重组后,学校规模已相当大,学科也相当齐全,弱的变强,强的更强。在这样一种态势下,青岛海洋大学该如何发展,怎样才能突出重围,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只有自己闯!”

管华诗积极促使部委与地方共建海大,2001年2月27日,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国家海洋局、青岛市人民政府重点共建海大的协议正式签署,标志着海大正式步入“985工程”建设行列,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正式启动。

这一时期,学校围绕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开创性提出了“重特色、求质量,先做强、再做大”的总体发展策略和“强化发展特色、协调发展综合,以特色带动综合、以综合强化特色”的学科发展思路。2002年10月,青岛海洋大学以近80年建设所形成的显著特色和综合实力为基础,获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

在谈到当大学校长的感悟时,管华诗说:“真诚待人,热情工作,让大家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集体智慧,走特色办学之路。”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