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港集团外理公司创效发展工作探析
本报通讯员 王康传
截至目前,日照港集团外理公司经营收入和利润分别突破3000万元和1000万元大关,创历史最高记录。外理公司作为港口的生产服务性单位,一没有码头,二没有货场,三没有大的固定资产,如何能取得这样好的效益呢?他们积极开展思路、业务和工艺“三个”创新,开拓出了一条创效发展之路。
思路创新掘出创效之源
思路一开天地宽。受市场影响,外理公司传统的理货业务如水泥、化肥、钢材等的理货收入不稳定,而且很难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公司遭遇发展瓶颈。针对发展中的难题,该公司突破传统思维,确立了“加强管理求生存,拓展业务谋发展”的经营思路。紧盯港口物流发展新动态,争取港口各级领导的支持,积极开发传统理货业务之外的新业务。
业务创新打开创效之门
该公司突破传统理货模式,开展系列新业务,不断开拓外理业务的发展空间。曲径通幽,拓展货物质押贷款监管业务。经过多方协调,最先与日照银 行新市区支行签订了动产质押监管协议,并获得日照港集团货物质押监管业务授信,成功介入了货物质押监管业务,创造了新的利润增长点。优化理货流程,开展木材分票业务。变货场分票为码头分票,提高了港口各环节的木材周转速度,使客户实现了木材的顺利交易。
工艺创新收获创效硕果
充分发挥每位员工的聪明才智和潜在技能,不断开展创新竞赛活动,促进了公司业务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开展理货工艺创新,推动了木材理货业务的发展。自主绘制简明积载图。他们翻译编制了简便易懂的中文卸船图,将货主名称、隔票方式、粗细程度、级别数量四项内容显示其中,便于操作,大大降低了出错的机率。实施木材分票“双控法”。采取船上分票和码头理货现场把关和控制相结合,杜绝了混票发货。运用先进的电子操作。改变以往落后的板夹手工记录模式,运用掌上电脑对卸货数据进行处理,及时查询各货主货物的状态和剩余量,并且迅速与客户共享准确理货数字。开展木材检尺工作创新,促进了木材检尺业务的发展。同时实行边检尺边放货,增强了客户的通关效率,使客户的业务成本在发货、堆存等环节大大降低。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