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重点项目突破开启发展新纪元

来源:新浪滨州   发布时间:2015-05-20 19:33:46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在人们的印象中,滨州是最后一个通高速公路的地级市,也是全省最后一个通火车的地级市,还是一个“临海不见海、沿海不靠海”的内陆型沿海城市。然而,现在,不一样了。经过近年来不懈的努力,滨州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骨骼”也越来越强壮。

与往年相比,今年,滨州公路交通在继续大跨步迈进的同时,铁路、港口建设快速跟进。公路网、铁路网、海运通道三位一体的格局正悄然形成。

一张由铁路构筑的“动脉血管”网络在9600平方公里大地上渐次铺开

作为最后一个通铁路的地级市,铁路建设长期滞后,一直以来都是制约滨州经济发展的短板。近年,得益于滨州近年来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滨州的铁路建设正在96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开枝蔓叶、纵横延展。一张由铁路构筑的“动脉血管”网络渐次铺开。积累已久的铁路难题开始一一破题。

截至目前,滨州市的铁路建设快步推进,已获得立项和开工的各等级铁路共有6条,分别是纵向的黄大铁路(河北黄骅至潍坊大家洼)、滨港铁路二期;横向的德大铁路滨州段、寿邹铁路(寿光至邹平);城际间的济南滨州城际轨道交通项目;以及连接无棣阳信惠民三县的德大铁路惠民专用线(即惠阳无铁路)。

黄大铁路项目已于今年4月通过了初步设计审查,施工图设计也已基本完成。目前,项目正在等待核准,预计明年开工建设。

滨港铁路已正式经省发改委核准立项,今年1213日在北海经济开发区奠基。

德大铁路滨州段自去年729日全线率先开工以来,已完成线路沿途149个行政村5400余亩永久性征地、补偿以及7.6万平方米的拆迁任务,落实了5000多亩的临时用地。截至11月底,我市境内路基、桥涵工程已全面铺开。其中,各类桥涵共计开工355座,完成16185延米,均完成总量的90%以上;路基土方累计完成562.9万方,占总数66.8%。项目投资完成6.04亿元,完成全年计划投资的96%

寿邹铁路经省发改委核准后,项目初步设计现已审查批准。邹平、博兴两县区目前将展开征地拆迁工作,明年即将开工建设。

济南滨州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已列入国家“十二五”建设计划。项目南起济南遥墙机场,北至滨州市城区。我市由此成为省会城市圈中获准最早建设城际轨道交通项目的地级市。

德大铁路惠民专用线项目目前已进入可研阶段,并已向市公路、交通和省、市发改等部门发出了济南—滨州—东营高速公路上跨此线的建议函,以利节省地方投资。

2×3万吨码头年底简易运营、明年上半年正式运营,将彻底结束滨州背海发展的历史

加快滨州北部沿海开发建设,唤醒这片沉寂、荒凉、宽广的土地,彻底改变滨州临海不见海、沿海不靠海的历史,是历代滨州人的梦想,也是历届党委、政府的夙愿。

作为年初确定的一号工程,滨州港是我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创性工程。在建设速度、投资强度、施工难度、工作效率等方面创造了一流业绩和多个“国内罕见”:一是在短短两年实际有效作业天数不足一年的时间内,完成投资30多亿元,建成多项工程,速度之快、效率之高、施工强度之大,在滨州基础设施建设史上堪称一流;二是23万吨码头主体由808240吨以上巨型方块构成,全部施工在毫无掩护的外海、采用重装备潜水和浮吊水下作业,受风浪潮涌影响十分严重,工况条件之恶劣、施工难度之大国内罕见;三是工程量浩大,仅各种石料就多达1200万立方以上、各种防护块体100万块以上,全部远距离海上运进,国内罕见;四是一举建成长达17公里的集防波堤、挡沙堤、深水岸线、集疏运通道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国内罕见。

自今年220日全面复工以来,滨州港建港人克服工程量浩大、工期紧迫、施工环境恶劣、资金极度短缺等一系列困难,攻坚克难,拼搏实干,滨州港2×3万吨码头及附属工程年底建成达到靠泊条件,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年初确定的建港目标。

2011年滨州港建设共计完成投资15.5亿元,一举建成五项工程:一是投资7.3亿元,完成滨州港2×3万吨码头及防波堤一期续建工程;二是投资5.1亿元,建成港区17公里一级公路;三是投资1.2亿元,完成码头装卸设备制造;四是投资1.5亿元,建成3.2公里海港港区南防波堤工程;五是投资1760万元,完成滨州港运营管理调度中心全部前期工作及桩基施工,目前主体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此外,滨州港海港港区已建成东、南防波堤,形成14.86公里深水岸线,可建设3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50多个,为滨州港持续健康发展和北海经济开发区的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滨州港被山东省政府由地方一般港口提升为地区性重要港口,并纳入交通运输部全国沿海港口建设布局规划;《滨州港总体规划》顺利通过省政府和交通运输部审批,将作为今后20年滨州港建设发展的总纲。滨州港将成为滨州经济社会追赶超越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点,也为滨州实施“黄蓝”战略和临港产业发展打造了强力引擎。

公路交通网编织得更加完善,服务经济的能力更加强大

滨德高速自开工以来,累计完成投资10.6亿元,完成总工程量的98%。庆淄路高青界-邹平韩店段路面工程全部完成,目前全线贯通通车。大济路惠民县城-联伍段路基、小桥涵工程已全部完成,路面已实现半幅通车。博临路博兴-淄博界段改建段9.1公里已全部完工通车。孤滨路下河至沾化县城段改建工程和广青路东营界至小营段改建工程进展顺利。

抢抓滨州被列为国家级公路运输主枢纽城市和“黄蓝”两区开发建设的战略机遇,跑项目,争资金,抓储备,为公路可持续发展积聚强大后劲。今年1116日,省交通运输厅与滨州市政府签订了《贯彻实施黄蓝“两区”发展战略,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战略合作协议》,明确了共同推进滨州路网发展的意向。

目前正加快推进济南——东营、鲁冀界(埕口)——沾化高速公路、沿海高等级公路、长深高速辛庄子——高青段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济南——东营高速公路省发改委已立项,目前正在开展初步设计编制工作。沿海高等级公路项目目前正在编制工可报告,力争年内批。

道路运输和场站建设进一步完善。截至目前,全市营运客车增长到1208辆,出租车1751辆;营运载货汽车45495辆,211464个吨位。完成道路客运量5670万人,客运周转量35.5亿人公里;完成货运量11722万吨,货运周转量288.1亿吨公里。此外,城乡交通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投资1亿元新增绿色环保公交汽车100台,在黄河二路安装设置电子智能站牌和候车亭36个;新增公交线路5条,延长公交线路12条,形成了市内公交与对外交通的零距离换乘,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更加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

场站建设也不断加快。2011年我市共建设场站项目21个,已完成投资6.45亿元。其中滨南客运中心、邹平运达物流中心、黄河三角洲滨南物流园、惠民集疏运中心、鑫辉仓储物流、博兴交通物流、邹平码头煤炭集散物流园、阳信汽车新站等项目主体都已基本完工;滨北客运中心、无棣县城乡公共客运总站、惠民汽车站南站等项目建设也已全面展开。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进一步强化。今年我市计划新、改建农村公路400公里,桥梁30座,完成投资1.5亿元。截至目前全市完成农村公路改造854.2公里、桥梁61座,累计完成投资10.7亿元。全市农村公路路容、路貌发生了极大改观。

其中,总投资5.2亿元,全长47.3公里的无棣县蔡河路于71日正式通车,该项目的建成对完善北部沿海路网结构,提高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具有重要意义。

公路网络进一步完善,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度逐步提高。目前,今年全市形成了以济青高速、荣乌高速、长深高速3条高速公路,国道205线、国道220线、国道309线3条国道,17条省道为骨干,连接城乡的干、支线公路网络。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15028.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71.2公里,一级公路511.2公里,二级公路474.3公里,农村公路13867.4公里,公路密度156.5公里/百平方公里。

同步实施的村村通客车工程,100%的乡镇和96.9%的行政村实现通客车,全市90分钟交通圈初步形成,邹平县率先在全省、全市启动城乡公交一体化。公路交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得到了进一步缓解,交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度逐步提高。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