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20年艰苦奋斗和努力海南老区再谱"红旗不倒"

来源:黄晓华   发布时间:2015-05-21 03:47:24 

革命的硝烟,在岁月的流逝中逐渐远去。但经历过血与火洗礼的那些红色土地,从未被人忘记。

海南是全国18个著名红色革命老区之一,全省18个市县都有革命老区,人口占全省农村人口的51%。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年以来,在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老区人民艰苦奋斗、不懈努力,使老区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改变观念

落后村告别茅草房

陵水黎族自治县群英乡黎族村庄芬坡村10年间的变迁,用翻天覆地四个字来形容并不为过。

陵水黎族自治县民政局副局长王朝英,曾于2002开始在群英乡担任了5年的乡党委书记。他告诉记者,过去由于观念落后,村民只种水稻,对橡胶、槟榔等经济作物持排斥心理。连水稻种子也一直沿用老种子,而不愿接受优质新品种。

变化源自于扶贫工作队的大力引导。从1997年开始,群英乡被列为省政府的重点扶贫点,省工商、扶贫、交通、水务、教育、农业、民宗等部门联合派出工作队驻村开展扶贫工作。扶贫单位在支持该乡修建水利、公路,改造中小学危房的同时,派技术人员进村培训农民,购买橡胶、菠萝、芒果等种苗和瓜菜种子发给农民,指导种植和科学管理。村民生活水平提高,纷纷建起瓦房。至今年春节前,芬坡村村民全部告别了茅草房。

村民黄德芬告诉记者,过去用旧稻谷种子,亩产只有200公斤,而如今每亩能收获稻谷400公斤。黄德芬还种植了1200株橡胶,400株槟榔,还种木薯、养猪。靠着多种经营,一家6口人过着殷实的日子。

打好基础

闭塞村走出新天地

“三块石头一个灶,全家家当一根挑(扁担)。”这是过去五指山毛阳镇老区村民生活的写照。

毛阳镇毛贵、毛栈村背靠大山,前面流淌着毛阳河。毛阳河阻隔了毛贵、毛栈、毛路、毛兴、空联5个行政村8000多村民的交通,大人小孩靠竹排才能过河。因为路不通,当地百姓种植的作物很难运出去,村民靠农业生产只能基本维持家庭的生活。

1996年,省政府组织交通、水利、教育、卫生、财政、民政等10个部门共同帮扶这5个行政村。修建大桥,改造田洋,修筑水利,改造民房……省直各部门共投入2000多万元,为这些老区村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00年,横跨毛阳河的毛贵大桥正式通车,此后,相继又有空联桥、毛兴桥等通道建成。如今,5个行政村的村民已有5座桥可通行。今年初,硬化水泥路修到了每个自然村。

路通财通,此后毛贵、毛栈等5个村村民的生活发生巨大的变化。村民纷纷种植橡胶、芒果、荔枝、龙眼、冬季瓜菜等经济作物,农业持续增产,农民年年增收。村民王进军告诉记者,2000年前,他一家5口人年收入仅有2000元,而如今可达到2万元。

自力更生

先进村庄“红旗不倒”

走进琼海市阳江镇上科村,看到村中占地52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不由得对这个村庄刮目相看。

上科村是海南著名的“老苏区”村庄。

62岁的村支书庞启机告诉记者,“琼崖革命23年红旗不倒,我们村的集体经济也一直红旗不倒,在风风雨雨中坚持了50年。”去年12月建起来的文化广场投资150万,但资金绝大部分靠村集体经济解决。

据了解,上科村集体经济现拥有二场一厂,即种植有6.5万株橡胶的橡胶场,种植有11.5万株槟榔的南药场,和一个橡胶加工厂。

目前,该村集体经济固定资产已达1200多万元,年收入超过100万元。

因为有集体经济的支撑,近年来该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达540万元。该村还制定了自己的福利补贴制度,孤老残疾、五保户、60岁以上的党员等,都能定期享受到补贴。

3个村庄的变迁,只是海南革命老区发展的缩影。198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历届省委、省政府对革命老区的建设都十分重视,采取各种办法增加老区建设资金。至2007年,累积投入9800万元。从2002年开始,中央财政分配海南老区建设专项转移支付资金1200万元,并逐年增加,至 2007年增加到3600万元,累计达1.9亿元。

至2007年底,海南革命老区人均年纯收入已从建省时的600多元增加到3100元。全省老区已建成文明生态村2740多个,占全省老区村庄的30%。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