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院士当选引发控烟博弈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副院长谢剑平当选院士,引发了控烟人士的强烈反对。在他们看来,烟草行业宣称的“低焦油就能降低危害”早已被证实为谎言,但现在居然有人以“降焦减害”作为成就之一当选为院士。有控烟人士认为,“这简直是控烟不力的表现”。
在中华医学会公共卫生分会主任委员曾光看来,虽然烟草院士的诞生只是个案,但折射的却是烟草经济依然被看重的社会现实。
烟草院士背后究竟有怎样的一场烟草与控烟的博弈?
1
焦油也是PM2.5
魏复盛(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今年给谢剑平投了赞成票。前几年我并没有投赞成票,但今年谢剑平排名靠前。他和其他的院士按照程序,对其科研成果进行了审定。最终谢剑平从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40名有效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成为这个学部4位新科院士之一。
我主要是以通过科技部审定的一些科研成果为基础,判断“降焦减害”的研究是有学术价值的。
连日来引发公众关心的PM2.5,是指空气中悬浮的颗粒物,其直径小于2.5微米。而烟草产生的焦油,也是一群微小颗粒的集合,有些小颗粒也是直径在2.5微米以内的细颗粒物。“直径在2.5微米以内的细颗粒物,却会顺利通过下呼吸道,小于2.5微米的颗粒可进入肺泡之中,并可通过气血交换进入到人体血管。”我认为,谢剑平进行降焦研究,从科学的角度看是的确有利于人体健康的。
在我看来,公众对低焦油烟草的危害知晓度和习惯需要配合跟上。任何科学研究都不能改变几亿人的吸烟习惯,在此基础上,还不如进行研究,降低危害。
2
这项研究不能保护人民健康
王克安(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在国外,政府绝对不可能拿钱资助这样的研究,这项研究不仅不能保护人民健康,反而可能增加吸烟者数量。美国早有研究发现,吸低焦油卷烟并不降低患肺癌的风险,吸极低焦油、低焦油和中等焦油过滤嘴卷烟的吸烟者死于肺癌的风险是一样的,较低焦油卷烟导致吸烟雾进入肺部的方式改变,促使肺部腺癌(肺部深处发生的癌症)发病率增加。
另外,烟民们习惯了重口味,换了低焦油产品,深吸和多吸几乎是必然的。我认为低焦产品的有害成分仍很多,甚至引诱烟民深吸入肺,有害成分从而进入了肺叶深处。
3
“减低焦油”是方向性错误
陈君石(食品安全专家)
我不太同意用“烟草院士”等吸引眼球的名词,我个人更不可能用“杀人”之类的形容词。但是,作为中国工程院的一名院士,我确实为此事感到羞惭。问题的根本是“降焦减害”不可能降低烟草的危害,反而能误导烟草消费,阻碍控烟活动。这早已是全球公共卫生学界和世界卫生组织等专业机构的共识。
研究烟草来当选院士,我认为是可以的,不能一棒子打死,但是要看你研究什么,研究发展、品种是可以的。但是“减低焦油”整个方向性就是错误的。因为并不存在无害的卷烟,烟民要减少吸烟的危害,唯一的办法就是戒烟。烟草有害,但作为一个行业,不可能短时间内消失,研究如何减少烟草的危害,从科技的角度无可非议;但关键是要把握正确的研究方向。“降焦减害”无疑是一个错误的方向,政府在科技方面的项目等方面,需要从中汲取教训。
具体来讲,所谓研究降低烟草焦油,有益于健康这方面的内容,这是健康的问题,应该到医药卫生学部征求意见,参与评审。
研究烟草的人提出院士申请,假如医学部的院士参与评审,我很肯定地说,投票通过的可能性不大。现在他能当选院士,也说明我们公共卫生健康教育需要加强。所以这个时候,医药卫生科学家同时对这个事情发表意见,组织相关领域院士来评审,才是合理的。
4
“无害卷烟”暂时做不到
朱尊权(首位“烟草院士”)
在消费者做不到不吸烟的情况下,他们从事烟草研究,是为消费者着想,考虑怎么样才能实现减害的作用。
我们也认为吸烟是有害处的。我们主要是研究这个害处在什么地方?我们要在烟草种植、生产、加工等方面,研究如何减少害处。
我们没有这样说过低焦油等于低危害,国外也是反对的。我们强调的是减害。减害有各种手段,降焦不是唯一的,而且降焦不一定减害。
在发达国家,国家收入中,烟草行业的分量占得少;而发展中国家就占的比重很大。我们工作的两个目的是,一个是为国家利益,二是为消费者的利益。不仅中国,很多国家都重视烟草。
但目前研发出“无害”卷烟恐怕做不到,至少暂时做不到,今后难说。总之会努力,尽量避免和减少害处。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