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参池塘养殖安全渡夏技术

来源:谭学群   发布时间:2013-07-03 10:38:56 

刺参其重要的生态习性就是夏眠,这与水温过高有关,当水温高出22℃以上,刺参的摄食量就会逐步减少,逐渐停止活动,潜伏在石下岩礁等隐蔽物处,夏季在高温季节水质变化快,难以管理,极易造成刺参发病和死亡。据有关气象专家预测,今年夏季温度将高于往年,因此,确保刺参的安全渡夏尤为重要,应特别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一、加强水质管理

1.防止水质过肥

高温季节,藻类繁殖生长过快,特别在25-30℃时,蓝绿藻繁殖较快,水色会因水中藻类的多少而异,水色深则表明水中的藻类多,营养丰富,有机物含量高,不利于刺参生长。如果发现水质过肥,要注意加大换水量,以降低池水肥度。

2.防止池水温度过高

刺参生长的最佳温度为3-22,在正常情况下,水温超过22℃以上,刺参开始夏眠:超出28,生命活动便会不正常。在夏季高温季节除了加大换水量和保持池水最深水位外,有条件的参池可打盐度适宜于刺参生长的深水井,利用地下井水降低池水温度,面积较小的池塘,一定要设防晒遮阳网,并尽量采取夜间提水,将池水温度降到最低限度。实验结果表明:采取上述方法降温的池塘,比不采取任何降温措施的池塘,温度可降低2-4℃。

3.防止盐度骤降

刺参属狭盐性水生动物,其适盐范围在28-34,夏季高温期,极易因雨量较大引起池内盐度变化,造成刺参溃烂,甚至大量死亡。因而在汛期要注意天气变化和收听天气预报。在大雨来临前,将原池内的水排掉2/3,并把池水加到最高水位,在雨中和雨后要及时排掉表层淡水,保持池水盐度在25以上。在进水时,必须先测量外海盐度,在盐度25以上方可进水。如果盐度低于25,不得进水。

4.防止刺参养殖池缺氧

刺参要求水中溶解氧含量达到5毫克/升以上,特别是在夏季炎热的天气,大型藻类繁殖过快,稍不注意极易造成池内刺参缺氧而大批死亡。因此,要经常注意测量池水溶解氧含量。如果发现溶解氧低,要及时采取增氧措施或投放增氧剂,以增加池中的溶解氧含量。

5.防止池水偏酸性或偏碱性

刺参对pH值的适宜范围通常在7.8-8.7之间,每天要注意巡池,如果发现水中有气泡或有成块的有机质上浮,则说明水质在变化,可及时进水加以调节。当发现水质偏酸性时,可用生石灰进行调节:当发现水质偏碱性时,可用小苏打加以调节。

6.防止养殖池水过浅

刺参养殖池中的水温可用水的深浅加以调节,春季气温回升快,可适当降低池水深度,有利于底栖硅藻繁育与生长,有利于刺参生长。在夏季,当水温超过22℃时,极易造成刺参夏眠;当水温达到28℃以上,极易造成刺参的死亡。因此,在夏季高温天气,随着温度的升高要逐步加深池水水位。当发现水位降低5-10厘米时,必须及时补充新水,最好保持2米以上的稳定水位,为刺参创造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

二、严格控制大型藻类及杂草的繁殖生长

在高温季节,池中大型藻类、水草、浮游植物繁殖过快,特别是在连续晴天后的阴雨天,水中的浮游植物在1-2天内可达到繁殖生长周期,然后大量死亡,沉入池底后,这些大型藻类、杂草就会很快腐烂,严重污染水质,造成池底局部缺氧。由于刺参在高温期多数己进入夏眠状态,不能迅速逃离不良的环境,往往会引起池内某区域刺参的大量死亡。因此,要严格控制大型藻类、杂草的繁殖生长。-旦发现藻类繁殖生长过快,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药物灭杀或人工捞取,同时加大换水量。

三、加大病害防治措施

在夏季由于水温较高,刺参又处于休眠状态,本身免疫力就下降,抗病能力弱,容易受细菌和寄生虫感染,最容易发生皮肤溃烂病,这主要是因水质变化、盐度骤降、pH波动大、池底有机物腐烂等原因所致。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治。刺参最常见的敌害有:虾虎鱼、海盘车、海鲶鱼、各种蟹类等,要注意投放网具进行捕捉和清除。刺参最常见的病为腐皮综合症,多以细菌感染为主,常伴有霉菌和寄生虫继发性感染,可用生石灰40千克/亩或0.5-1/3的二氧化氯每月进行一次水体消毒。或及时派潜水员捡出病参放入容器内,50毫克/升抗菌溶液药浴30分钟,当病参愈合后,再投放入养殖池中。同时,每月可投放→次微生物制剂如:光合细菌、复合芽于包杆菌、酵母菌等有益微生物,既能改善养殖池塘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又能提高刺参免疫力,抑制病原微生物,减少疾病的发生。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天气和雨量较大的季节效果更佳。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