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海工 民资几多“难”

来源:和讯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19:43:03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浙江平湖气田所使用的大型钻井平台,是在广东湛江制造的。湛江比我们浙江的装备业制造能力强吗?

981深海钻井平台,在上海制造。上海已经没有这种空间了,为什么不可以拉到舟山这一带来制造?” “现在沿海的造船工业同步发展,我们为什么不引导他们向高端发展?”

84日,本报9版《“蛟龙深潜”的产业期待》中,我国海底科学奠基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金翔龙对我省海工装备产业的一连串发问,引发深切关注。连日来,记者与相关企业、专家、政府主管部门探讨,寻求浙江加快发展海工装备的门道。

基础薄弱,技术难

“在海工装备方面,我们省原来的基础就比较薄弱,成规模的企业比较少,在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那就更少了。”省经信委机械行业办主任朱因加介绍。

金融危机之后,船舶工业的接单数,以及订单的利润率,都呈下降态势,总体上出现产能过剩的局面;而与之相反,随着各国加快海洋油气开采,海工装备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引导沿海的民营造船企业,向着产业链高端攀升,也是转型升级的需要。” 朱因加表示。

然而,横亘在民资面前的第一道“坎”,便是技术。定海区发改局的总工程师乐志军因工作原因,接触了不少大型船企。“海工装备的附加值高、利润高,大家都看到了,但是技术含量也高,一般船企往这个方向转,还欠缺实力。”

“就拿太平洋(601099,股吧)海工来说,很多高端技术人员都是从新加坡直接过来的。” 乐志军口中所说的“太平洋海工”,由新加坡郭氏兄弟集团投资,是我省第一家有实力建造和改装海洋钻井平台的公司。

“世界海工装备产业的地图中,美国和西欧是第一梯队,日本、新加坡、韩国是第二梯队,而国内只能说刚刚兴起。” 乐志军拿船舶制造举例说,看懂标准设计图纸只是第一步,一般还需要依照船台、码头的条件进行图纸改造,再慢慢自主设计,“海工装备的发展,可能也要走这样一条道路,只能慢慢来。”

订单垄断,“闯入”难

“海工装备这样的产业,需要完全不同的发展思路。” 金翔龙院士告诉记者,一个海上钻井平台的投资就需要几十亿元,因此,这个产业和原来浙江擅长的块状产业完全不同,不可能靠“量”取胜。

由此,对于本身基础较为薄弱的浙江企业来说,要“闯入”这个领域,更是难上加难。“我们从2003年开始介入这个领域,到现在走了8年。” 浙江造船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春召不由感叹。如今,浙江造船有限公司已占据全球OSV(海洋工程船舶)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赫然成为全球最大的OSV(海洋工程船舶)制造商。

“到目前为止,我们的订单还是100%来自海外。” 胡春召告诉记者,深海工装备的需求和技术主要来自美国和西欧,因此,从一开始涉入这一领域,他们就是和老外打交道。

“为什么我们不和国内的科研院所合作?订单就是从国外来的,技术方面你不得不听他的。”

如今中海油已经宣布大规模进军海上油气开采,中石油、中石化等也均有布局,但是这些垄断巨头的涉入,对民企来说还有另一个尴尬。“这些企业本身也是刚刚涉入深海油气开发,自己心里也没底。而民企本来技术储备又不足,他的订单会给你吗?”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该企业为进入“合作名单”也几番努力,不过过去两年多了,目前也还在考察阶段。

而朱因加也认为,大型石油开采企业在这方面趋于保守,合作对象更倾向于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大型国企,民资进入这个体系非一朝一夕之事。

资源独特,获取难

就在8月初,“天下浙商家乡行”中,来自海内外以及省外的浙商也对浙江海工装备项目流露出了特别的兴趣,如上海三盛宏业投资集团在舟山签下一个7亿元建造海工船的项目。

而业内人士介绍,海工项目往往对岸线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在选址方面有特殊要求,而这也成为民资进入海工领域的又一门槛。

“海工装备涉及的范围其实非常广,包括特种工程装备和高端船舶,水下运载、作业及通用技术装备等等。由于往往涉及大型装备,因此对航道、码头都会有特殊要求。” 乐志军介绍。

而胡春召也坦诚,发展海工装备的企业,往往最迫切需要的,就是好的岸线资源和较大的腹地空间。现在江苏一带,岸线资源的使用已经基本饱和,而舟山、宁波在这方面还有较大空间,这对浙江海工装备业的发展来说,是最大的潜力和优势。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