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江海来——探寻南通名师培养之路

来源:中新南通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19:44:07 

荷花才歇,桂花又香。深秋之时,江海之滨的南通处处一片丰收景象。

早在100多年前,清末状元,民族实业家、思想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就提出了“父实业母教育”的主张,开办了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以及一系列的小学、中学,为开启民智探寻着新的道路。

“水击则波兴”,100多年来,南通的教育改革始终走在全国第一方阵。其中名师培养工程尤其引人注目。有名师才会有名校,有名校才会有遍布社会各个阶层的精英,从而影响社会的思潮乃至影响历史的进程。

南通从师范教育的传统中,把脉到了师资队伍建设在教育中引领和辐射的巨大作用。南通市通师二附特级教师李吉林的“情景教育法”,让成千上万的孩子轻松摆脱了“写作文难”;启秀中学的特级教师李庾南让一串串阿拉伯数字,在孩子的眼中变成了有趣的空间。数学大师杨乐、中国科学院院士保铮、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等不胜枚举的社会精英,彰显着南通教育的力量!

找准突破口

南通教育长盛不衰,得益于绵远优良的师范教育传统,得益于敬业精良的师资队伍及其文脉深厚的名师团队。南通向来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优秀教师不断涌现,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南通不缺骨干教师、不缺学科教学的拔尖人才,迫切需要的是像李吉林、李庾南这样的有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的新一代专家型的名牌教师、旗帜型的领军人物,以带动整个教师队伍的提升。

南通教育在新时代如何发展?南通市教育局副局长王笑君说,在持续抓好整个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南通市从2006年起,就开始了名师队伍锻造的创新工程,以师资队伍为切入口,确保南通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

王笑君认为,科学规划是确保名师工程质量的先决条件。为此南通市制订了中小学名师型人才培养计划,构思了市、县、学校三级名师培养梯队发展蓝图,在南通市名师培养导师团的精心组织、管理下,一步步向着这个目标迈进。

遴选对象、激发内驱力是确保名师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南通在实践中发现,学校、县(市、区)层层推选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做法不仅能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而且能确保培养对象的质量。2006年,南通在全市5万多名教师中,遴选出23名优秀的具有发展潜质的中青年教师,组成名师第一梯队培养对象,进入为期五年的名师专业发展与培养周期。第一梯队的人选不是领导“钦定”的,而是层层选拔的,是通过材料评审、封闭上课、论文答辩、召开同行和学生座谈会等方法考察产生的。进入第一梯队并不是就进入了“保险箱”,而是跨入了“竞技场”,通过论证的个人发展规划和团队组织的各种学习、研究、交流、展示活动,让他们不敢懈怠;而同伴的互促,阶段性的小结与考核,也让他们不断得到新的动力。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它包括师德素养、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教学行为的过程。导师团紧紧抓住这个过程,为培养对象搭建台阶、构建平台、每学期都要进行会课、举办读书沙龙、交流与专业发展密切相关的课题研究,并进行年度考核。在各位老师明确了个人专业发展方向、提出了鲜明的教学主张、显现出个人教学风格的基础上,又陆续举行了“个唱会”——个人教学展示活动。在这五年中,23名第一梯队培养对象中,新增加了10名江苏省特级教师、6名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

名师之路,不是孤独者形只影单的路。以首批第一梯队名师培养对象和部分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为领衔人,联合一批有共同教育追求和相同学科背景的优秀中青年教师组成的南通市中青年名师工作室,承担着带动与辐射的重要作用。1018日,南通市教育局局长郭毅浩为17个“南通市中青年名师工作室”授()牌,让名师在事业中得到了新的发展。

海门市东洲小学校长祝禧第一个获得南通市中青年名师工作室授牌,她深有感触地说:在导师团的指导下,她所倡导的“文化语文”理念,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种新的范式,受到广泛的关注。

相伴成长

南通市名师培养导师团团长,原南通师范学校校长朱嘉耀,在谈到南通名师培养之路时说:“这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摸着石头过河,导师团和名师们是在实践中相伴成长的。”

5年的探索,5年的四季更迭,也许在历史的长河中仅仅是一朵浪花,但在朱嘉耀的心中镌刻着深深的感悟。

朱嘉耀告诉我们:南通一向有尊师重教的传统,为名师的专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名师的专业发展要立足于自身的教学情境,但也需要一个开放的宽阔的空间,既让他们广泛吸纳,也让他们充分伸展。南通市政府调动发挥全市教育科研机构的力量,借力省内外高校、教科研机构和各种学会,为名师培养对象提供学习、研修、课题研究以及参与各种学术活动的机会;在利用现有各种平台的同时,努力搭建新的平台,为培养对象创造教学展示、专题研讨、讲座、报告的机会,为他们(展现宽大的发展天地,)营造了一个专业伸展的空间环境。

朱嘉耀认为,实践证明,名师培养对象的专业活动都应坚守于自己的学校,都应当在自身的教学情境中发展,并且在其周边发挥带动与辐射作用。(但是分散在全市各县(市、区)、各基层单位的这些有发展潜质的优秀教师的专业活动,虽然也可能有一二伙伴,但仍难免于孤军奋战的局面。)通过名师培养第一梯队的组建,为他们打造一个专业发展的高位平台,结成一个专业发展共同体,共同学习、研究,并在团队内经常性的会课、读书、研讨等多种活动中互激、互促,在专业发展状况的总结、评价以及年终考核中审视、比照伙伴与自身专业发展的进程。这样一个良性竞争的环境,不仅激发了他们的专业发展内驱力,而且拓宽了他们的视野,提升了他们的境界,促使他们加快专业发展的步伐。

这样一个有政府倡导的社会环境,有导师团服务的学术环境,有专业伸展空间的发展环境和良性的竞争环境,构成了南通市名师专业发展与培养的良好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环境是在南通整个社会里生成的,是南通教育这片(高天)厚土孕育的,是南通的教育人共同打造的。

导师团副团长、原南通中学副校长何广余认为:培养一个名师,实则就是要培养一个以名师为主的团队,从而形成一股研究探讨教育方式方法的风气,使南通的教育质量更上一个新台阶。

导师团成员、海门市教育局副局长许新海告诉我们:培养名师首先就是引领并结合其个人实际,帮助提炼出独特的教学风格与教学主张。为了让名师的研究方向形成自己的个性,根据计划,导师对老师,是“几对一”,由五、六位特级教师为一位名师提供服务,研讨他的教育方向和表现方法。经过多次创造性的实践与探索,提炼出鲜明的专业个性、特质以及独特的教育价值,从而构建名师的教育理念。

随着南通各县(市、区)中青年名师的培养工作的层层推进,南通许多基层单位也都相机而动,加大了名师培养力度。如南通港闸区成立了区名师培养导师团,遴选了培养对象,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培训工作;南通崇川区在成立了导师团引导优秀教师专业成长的同时,还推出了新老名师结对的“新五朵金花”工程;海门市专门成立了教师研修中心,加大了包括名师培养在内的教师培训力度,还为一批名师建立了工作室;如东则以“创新团队”建设为龙头,培养名师,推进教育研究、实验与改革;南通通州区则持续地推进名师沙龙活动,促进教育科研的普遍开花……。一个以市第一梯队名师培养带动县(市、区)和学校三个层次的,各有目标、机制的名师培养网络正在形成并发挥积极的作用。这种态势又在广大教师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特别是让陷于职业倦怠而有发展潜质的教师有了兴奋点和新目标;而名师培养所显示的教师专业发展的走向,也让(徘徊在高原期的)优秀教师看到了专业发展的新途程,激起了他们的内驱力、信心和热情。

创新教育理念

在名师培养的过程中,创新教育理念、执著课堂、坚持教学探索的教师亮出了自己的主张,并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陈晓冰,致力于“文化办学”的校本与小学语文的情理课堂研究,他的专著《跳动的随想——陈晓冰幸福教育笔记》在教育界产生广泛影响;许卫兵的“小学教学简约数学”研究,从简约的角度来把握数学、解读数学,寻找数学这门学科所具有的简约内涵,以及这种内涵所带来的文化力量,受到小学数学教育界的普遍关注;董一红的“和润课堂”教育,如花开雨润,让孩子们享受同学的友爱,学习的愉悦;姜树华则执着于对语文教学的本质探究,提出了言意共生的理念;陈杰,提出了“人格语文”的主张,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以健全的人格、快乐的心情走向求学之路。此外还有吴建英的“情意课堂”、丁卫军的简约语文、管宏斌的智性数学、黄美华的用文化丰盈儿童的音乐设计------

一个个创意,如春天里一朵朵摇曳的花蕾,散发出智慧的芬芳。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才有了路。南通的名师之路,走在坚实而宽阔的大道上。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