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南极科考队如何冰面铺“桥”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19:45:22 

科考队员探查冰裂缝情况(1130摄)。

为确保海冰运输安全顺利展开,第28次南极科考队部分队员1130在“雪龙”号科考船停靠位置与南极中山站之间的6道冰裂缝上铺设了“冰浮桥”。 铺设“冰浮桥”的过程是先将冰裂缝中最薄的那部分冰凿开,开凿宽度与雪地车的宽度大致相当,在露出水面的冰缝中填入从附近冰山上挖来的“老冰”,压实后埋上雪,以增加冰面承受力。在如此“强化”处理过的冰面上,科考队员根据雪地车的履带间距和宽度,铺上槽钢和木板,再用雪将不平稳的地方填平,一座“冰浮桥”就基本完成了。

过程并不算复杂,但南极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有限的机械设备,大大增加了工作难度和强度。凿冰、挖雪、抬木板、铺槽钢……绝大部分工作都要靠科考队员的双手完成。在空旷的冰面上工作,冷了没有地方取暖,累了只能倒在木板上躺一会儿,因为无法上厕所,渴了也不敢喝太多水,艰苦程度可想而知。然而,为了抢出时间尽快开展海冰运输,承担铺桥任务的队员们除了吃午饭,一整天都在冰天雪地里忙碌。强烈的紫外线使大家的皮肤变得黝黑,长时间体力劳动让人四肢酸痛。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奋战,6座“冰浮桥”终于铺设完成。虽然已是晚上9点,但此时南极无夜,第28次南极科考队亦无眠。新华社记者 黄小希

图为一条冰裂缝(1130摄)。 新华社记者 黄小希摄

科考队员搬运槽钢(1130摄)。新华社记者 黄小希摄

科考队员累了躺在木板上休息(1130摄)。新华社记者 黄小希摄

科考队员在冰裂缝上铺木板和槽钢(1130摄)。新华社记者 黄小希摄

科考队员从附近的冰山上凿“老冰”(1130摄)。新华社记者 黄小希摄

直升飞机运来铺桥需要的材料(1130摄)。 新华社记者 黄小希摄

雪地车测试铺好的“浮冰桥”(1130摄)新华社记者 黄小希摄

科考队员在铺好的“浮冰桥”上插上队旗作为提醒标志(1130摄)。新华社记者 黄小希摄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