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模式转变靠法治和科技

来源:经济导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19:47:51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近日,由台达环境与教育基金会主办的2011年中达环境法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钱易作了题为《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的特邀报告,指出环境污染与资源破坏问题日益严重,把废弃物变成可再生资源、使科技进步促进人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的课题。

钱易说,中国迫切需要实现发展模式改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西方曾提出一个环境影响方程式,环境影响等于人口乘人均GDP再乘单位GDP的环境影响。对我国来说,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过多,人均GDP虽比过去有了很大增长,但还属于发展中国家。减小环境影响的唯一出路是减少单位GDP所产生的环境影响。我国提出到2020GDP翻两番的目标,用这个公式计算,如果环境影响减少到50%的话,生态效率至少要提高9倍。而生态效率提高,主要依靠科技进步。

钱易认为我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很多途径发展循环经济,如推行清洁生产,包括产品设计、原料选择、工艺设备改造、循环系统利用等。美国作过统计,如果推行“再制造”尽量回收老产品里可以使用的部件,可以把成本降低50%,节能60%,节材70%,同时可保证产品质量。

我国钢铁工业、汽车工业、建筑工业等都在进行革命。如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利用可燃气体回收电能,利用废渣做建筑材料;汽车工业研制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建筑工业从建筑材料、门窗设计和采暖通风设备的设计做到节能。

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利用在我国都有发展。但是钱易提醒,对绿色能源利用一定要进行生命周期的全分析。“绿色能源生命周期的全分析要求分析制造绿色能源设备过程中所消耗的资源、能源及产生的污染,算算总账,究竟对环境有哪些利弊。例如,生产光电板过程中产生的四氯化硅就是一种严重污染物,生产风力发电机需要消耗钢铁和能源等,应作全面的分析。”钱易如是告诉《科学时报》记者。

钱易认为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我们要向日本、德国和美国学习。日本有26个生态镇,工厂原料很多来自垃圾;德国是最早公布《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的国家;美国提出“开发城市矿山”,城市矿山就是工厂和家庭排出的废弃物。

法治与科技相结合,可以产生巨大效应。1987年制定的《蒙特利尔议定书》,限制生产使用臭氧层消耗物质,20多年来,科技工作者作了大量努力,2010年已经有报道,臭氧层损耗的趋势已显著减慢。科学家预言,有望在2030年观察到臭氧层浓度的恢复。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