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专家建言城市化:打造绿色低碳城市

来源:湖北日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19:47:53 

湖北日报讯 徐匡迪:中国工程院名誉院长、院士

周干峙:两院院士

邹德慈:中国工程院士

钱易: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

何建坤:清华大学教授

吴志强:同济大学教授、2010上海世博会总规划师

访谈人:记者 邓洪涛

能源消耗可能迎来“天花板”

钱易:所谓“中国特色”,就是中国人均资源、土地、矿产在世界上都非常低,我们要在人口多,人均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完成城市化。在城市建设和经济建设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中国特色”。这就要求我们要走不同于美国、日本西方发达国家所走过的道路。我们更加要注意解决资源问题,更加要注意环境保护。

何建坤:中国经济发展世界瞩目,但能源的消费量增长惊人。中国不能再走依赖高资源消费的发展模式。“十二五”期间,除了继续制定单位GDP能源强度下降16%目标的同时,国家相关部门也提出了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设想。一旦这种设想变成现实,等于给了我们能源消费设定了一个“天花板”。在这个天花板下要保持更高GDP增长速度,又要降低单位GDP能源强度,就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低碳化的发展。中部崛起必须走低碳环保新路。

链接: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13日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称,该委制定的《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活动管理办(暂行)》目前正在征求意见,“争取年内出台”。如果这个办法出台,资源环境制约将变成刚性指标。

农民不能都往城里挤

邹德慈:过去二三十年,城市化的基本路径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到大城市,这个路径不可持续。大城市要发展,农村地区的中小城市也要发展,使一部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可以进入到中小城镇里去,这是一个大战略。

周干峙:先有农村经济城市化,再有建设上的城市化,这才是可靠的。

徐匡迪: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最大的特点和难点就是中国农民多,素质还不是很高,我们不能走资本主义国家城镇化的模式。如何使农村的劳动力有序转移到二、三产业,鄂州作出了非常好的探索。最闪亮的一点就是把农民的利益和相对集中发展的城镇化结合起来。

何建坤:鄂州的城乡一体化探索是非常积极和有重要意义的。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如何解决城乡共同发展和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与公平?湖北进行了统筹发展的探索,比单纯的注重经济和GDP又上升了一个台阶。

徐匡迪:如果全国都这样做,中国城镇化大有希望,而且一定会成功。

链接:鄂州市近年来投资9亿多元,构建四位一体“1311”城乡空间布局。即:一个中心县城,三座新城,10个新镇,106个新村。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市场体系六个一体化。

绿色·低碳·发展

徐匡迪:从现在就要把环境和规划问题抓上去并共同遵守,可以不断创新,但大的结构不要颠覆,使农民从城市化过程得到实惠,使农民富裕起来。

周干峙:全国大城市都有些“堵”。武汉市和以武汉为中心的城镇体系,要抓好交通规划。包括地铁、公交、自行车、出租车等等,不能单纯指望地铁。要有所分工,合理的布局。

邹德慈:湖北地处中部的核心地位,优势和特点就是四面八方都可以联系。长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纽带,如果充分利用“黄金水道”,和东边的经贸等等联系就会多起来。

钱易:重金属污染、有毒有害污染已经成了世界性的环境问题。武汉是一个以水为特征的城市,水给了我们非常美好的享受。希望大家一定要把“一江两湖”里的水保护好。

何建坤:我们出口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西方国家的金融危机和经济比较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现在又有了很多绿色和环保标准的制约。在崛起的过程当中不能再依靠传统产业产能扩张,必须要进行产业升级,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