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鲸之王”标本落户厦门 海洋专家揭秘幕后过程
“灰鲸之王”标本落户厦门 海洋专家揭秘幕后过程
鱼皮化整为零,分解处理;骨骼先脱脂,后漂白、填充。一头巨大的灰鲸经过层层处理,将变成皮制和骨架两副标本……昨日上午,海洋三所举行灰鲸标本制作启动仪式。灰鲸将如何制作成标本?标本完成后会不会“定居”厦门?海洋专家为您一一揭秘。
问题1
灰鲸标本制作与以往有何不同?
在海洋三所海洋生物样品库二楼,大灰鲸的骨架被放在一块地毯上,3米多长的“巨头”用2根竹竿撑起,保持张嘴状态,后面是近10米的脊骨。海洋三所的王先艳博士说,按传统的脱脂做法,骨标本制作需先将鲸鱼骨头完整取下,再将骨头埋藏1年,让它在泥土里自然腐烂,去掉70%-80%的鱼脂。1年后将骨头取出地面,再进行一次脱脂处理,将剩余的约20%鱼脂完全去除。
此次制作,要先用化学药剂将骨骼上的肌肉全部去掉,脱脂后经过防腐等处理,完整保留骨骼。接下来,还将经过双氧水漂白、骨骼拼接、PVC泡沫填充处理才能制作成标本。“标本制作完成后,我们要每年定期维护,包括控制温度、湿度、保持通风等。” 王先艳博士说。
问题2
灰鲸生前受攻击,导致头骨裂痕?
近10米的脊椎骨像排列整齐的树桩。28根肋骨,每根长达一米多。记者发现,灰鲸的头骨上有几道断裂的痕迹。难道灰鲸死亡之前,受到了致命的伤害?
海洋三所海洋珍稀动植物保护研究中心主任祝茜教授告诉记者,从当时的解剖看,灰鲸头骨发生断裂不是在死亡之前,而是在死亡之后,也就是说,很可能是灰鲸从海边搬运到冷冻厂的过程重发生碰撞,导致其头骨断裂。
问题3
灰鲸标本何时向公众展出?
“标本制作刚开始,现在还没完成脱脂,”祝茜教授告诉记者,除了要完成骨骼标本,鱼皮还将制成另一个标本。
因为这头灰鲸有13米长,剖解工人需将鲸鱼皮分解成几段,化整为零处理。首先,取下的鱼皮要将皮下脂肪削掉,然后再进行脱脂处理,这样制成的标本才能保证不腐臭。在鱼皮标本制作中,这个工序最复杂,因为鲸鱼皮韧性很强,不容易切割,所以要分段完成,之后才能用专业设备将皮制成标本。
“骨骼标本估计明年春节后就可以面世了。” 他表示。
问题4
珍贵标本最终花落谁家?
一个星期前,本报报道中提到,关于灰鲸标本去向的问题,平潭相关方面也在积极争取。如今,灰鲸已经运送到厦门,而且后期工序都是要在厦完成的,那么这一珍贵标本会不会“定居”厦门?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说,从科研角度出发,灰鲸标本放在厦门最合适,因为厦门相关技术力量相对雄厚。比如,依托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的908专项海洋生物样品库,就是中国最大的海洋生物样品库存之一,馆内大批专家代表了中国海洋生物分类学研究的最高水平。这些条件是平潭目前没有的。
“当然,目前关于灰鲸的最终归属权,还没确定。”该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