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草房:原原本本留给子孙

来源:孟庆军 逄春阶 王红军   发布时间:2015-05-20 19:51:25 

初冬时节,来到荣成,看到在蔚蓝色大海映衬下,如波浪般起伏的栋栋灰色海草房时,恍如走进安徒生童话。
“海草房,以石为墙,海草覆顶,海草含盐量大,住着冬暖夏凉。海草还有防虫蛀、防霉烂,阻燃等特点,因而海草房寿命长,最长的达500年。据我调查,荣成市是全国海草房最多的地方。”荣成市民俗研究者于迎雨说,“1991年6月,海草房曾入选中国邮电部发行的以各地特色民居为主题的系列邮票,与北京四合院、云南竹楼等并列为中国21种传统特色民居。”
40年前,海草房曾在我国的海岸线上广泛分布,但随着日侵月蚀和人为因素,导致这一独特的海洋文化村落景观,在许多地区逐渐消亡。荣成现有海草房95000多间,分布于21个镇、街道办事处的317个村,年代最长的在300年以上。
11月9日上午,记者来到宁津街道办事处所前王家村,映入眼帘的200多栋灰色海草房,在阳光下,显得分外耀眼。村头一棵200多岁的朴树,与斑驳的石墙、灰色海草房顶一起,构成一幅巨大的风景油画。大型电视连续剧《知情》去年12月曾在此取景。
我们走进一栋海草房的三进院落。这原是村里大地主的老宅子,在土改时分给四户人家。78岁的宁正复住在这座三进院的“客厅”,他回忆说:“当年搬进来的时候,我只有10岁,现在都住了60多年,但基本上没有维修过,还跟分房时一样结实。”
“客厅”之后,是68岁的周殿雲的房子,灰色的屋墙下半部是做工精细的石条,上半部则是青砖,青砖上雕刻的图案是:“喜虫”之上加一朵“梅花”(寓意“喜上眉梢”)。“我18岁嫁过来,在这儿住了50年了。冬天不用生炉子,夏天太阳晒不透。如今,住了一辈子的房子成了文物。”
宁津街道办事处东楮岛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一进村,六间保存完好的海草房就进入我们的视野。这是解放前的一所小学。83岁的毕远木说:“这所学校快100年了。我在这里读到完小。
可以说,当时在我们宁津,找不出第二个这样好的学校。”
“年初,我们村进行了历史文化名村验收。”东楮岛村村委会主任王本胜说,“我们有170多户居民,有137户住的是海草房,每户都进行了编号登记,建立了相关档案,不能进行与保护无关的建设工程,每年都要检查。”
有个村,迎接社区卫生大检查,被要求将海草房的石头墙粉刷一新。但村民拒绝了,“不吃子孙饭,不穿子孙衣。先辈留给我们的海草房,不能动。”
成山镇耩后村的鞠庆远介绍,他们村海草房还有40多栋,最老的海草房有300多年了。“现在的海草房多是老人住,年轻人都不愿住这样的房子,有的年久失修,成了危房。我住的海草房,就是政府拿钱修的,这样,老房子就原原本本留给子孙后代了。”
市文体局副局长李晓东说,2006年海草房民居建筑技艺被列为省级非物质遗产。凡列入保护范围的海草房,都可以申请补助资金维修保护。“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海草房的维修至少能补贴一半,有的农户维修一次就能补贴七八千元,老百姓一下子就动心了,他们都愿意保护海草房。”
11月10日,记者走进港西镇巍巍村。这个村有560栋海草房。以前那种家家户户捕鱼的作业方式,已被大型渔业公司代替,废旧的渔网成为了海草房的“保护网”,遮挡风吹日晒和麻雀的侵扰。
村民刘玉启是省级非物质遗产海草房民居建筑技艺传承人,他从2002年开始,就呼吁同村的老百姓保护海草房,“建一栋海草房需要70多道工序,全是手工。现在的海草资源几近枯竭,一斤三四块钱,建一栋房子需要上万斤海草。我现在主要精力是修缮。”
政府出台补贴修缮海草房政策后,刘玉启的业务量大增,仅2009年,就跟3名工友一起,修缮了140多间海草房,这些居民总共得到了4.3万元的补偿。刘玉启说:“2008年修缮海草房小工一天45块钱,现在涨钱了。每天管吃管住工钱是150元。海草房是老祖宗代代传下来的,工艺也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不能丢啊。”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