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作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会师全国沿海开发战略的重大举措,规划落地实施对于河北意义深远。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相关专家认为,规划对秦唐沧(秦皇岛、唐山、沧州)三市组成的河北沿海地区发展的定位明确了其肩负“河北经济增长新支撑”的重任;沿海开发谋划全新发展的同时必须兼顾生态环境保护,确保河北沿海“一方净水”生态免遭严重破坏与污染。
生态保护需求迫切
近年来,随着环渤海区域内省市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区域内沿海早已形成“重化工业”密集布局。而钢铁、石油、化工产业聚集的“大工业”现状让脆弱的渤海湾生态不断遭受冲击。
与此同时,针对辽宁沿海经济带、天津滨海新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陆续出台的多个区域发展规划都不约而同地对“生态环保”重点着墨。
而此前受到舆论持续关注的“渤海漏油”事故影响更是持续至今,本次规划明确提出,河北沿海地区将朝着建设“新型工业化基地”迈进,而如何避免发展对环境带来过大压力也再度成为各方关注焦点。
“河北沿海在实际开发中正面临着环境污染从陆地向沿海扩散的威胁和压力。”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会长陈秀山对本报记者表示,当前渤海湾区域内天津滨海新区以及唐山曹妃甸等地区都在不断上马大工业,污染扩大苗头已然出现。
实际上,已经通过实施的《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早已明确提出了在发展海洋经济,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及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同时加强资源节约、生态保护及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
“生态环境的保护不仅是发展要求,也是沿海地区寻求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在陈秀山看来,本次河北沿海地区获批国家战略规划,与此前已经落地实施的多个沿海发展规划一并组成了贯穿南北的“海岸经济发展带”,也象征着全国沿海地区全面进入海洋经济崛起的全新阶段。
就在全国各主要区域明确继续推进经济高速发展与生态环保迫切需求相遇之际,走出一条“兼顾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正成为全国各省区市共同的追求目标。
陈秀山认为,正因为此,河北沿海地区发展才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他强调,必须重点加强技术创新,并且依赖成熟可控的创新技术着重对环境污染予以控制和处理,与此同时严格环保标准和监督,方能走上一条“兼顾发展”的道路。
生态合作求共赢
近年来,河北“工业大省”的地位不断得到巩固,而各界对其“产业过重”的担忧也在不断增多,特别是钢铁、重化工业等对渤海湾生态环境带来的污染问题一直受各界关注。
据记者了解,河北沿海地区所辖秦唐沧三市是河北沿海地区重化工业的集中区域。
其中,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秦皇岛,凭借所辖秦皇岛港,以每年2亿多吨的煤炭运输量成为我国第一大煤炭输出港,与区域内第二条神黄铁路至黄骅港的运煤通道一并肩负了我国对南方煤电输送的重任。
而沧州在围绕黄骅港开发沧州滨海新区的同时,行政区内还拥有大型石化工业及大型火电厂;此外,唐山作为我国典型的工业基地,其钢铁产量居全国首位,尤其是随着首钢搬迁到曹妃甸与唐山钢铁及地方民营钢铁一并撑起了唐山坚不可摧的“钢铁地位”。
对于秦唐沧的重化工业聚集,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张文忠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强调了河北“重化工业在沿海开发中不宜推开全面发展”的观点,在他看来,河北作为环渤海区域内能源基础原材料基地,对全国的作用十分重要;而其产业结构偏重实属长期形成,也正因为此,河北沿海开发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更为迫切。
“秦唐沧三市沿海区域有着大量的湿地、自然保护区等不适宜开发建设和布局重化工业的地区,因此河北沿海布局重化工业只能以点做重点布局。”张文忠认为,尽管河北沿海布局众多重化工业,但同属大型工业企业的河北沿海工业布局拥有的环保技术水平相对较高,其造成的污染程度及污染物单位排放量都远低于中小企业。
据介绍,河北沿海地区所辖区域内包含南大港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唐海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秦皇岛昌黎黄金海岸自然保护区、北戴河鸟类保护区,滦河口湿地保护区等多个国家级、省级、县级的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
“这些区域都是在沿海进行开发城建以及产业布局时必须予以避开的。”张文忠表示,在此基础上,应该重点加强河北与区域内省市的产业生态合作,以避免出现区域内大范围区域面的生态环境、水污染问题。
另据记者了解,国家环保部于2009年初对全国五大产业集聚区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展开环评工作,针对环渤海区区域产业集聚区的战略环评工作已经完成。
按照环评要求,区域重大开发建设要加强战略环评对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的指导,要把五大区域战略环评成果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区域产业规划环评,严把重大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关,从源头防范区域性环境风险和中长期生态风险。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