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提升海洋管理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19:55:04 

4日开幕的“2011厦门国际海洋周”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海洋项目在中国的成功运作受到关注。

在厦门,“服役”超半个世纪的厦门海堤正在实施改造,开口建设一座总长335米的水闸,厦门杏林湾水体与西海域海水将实现交换。

海堤改造是厦门海域清淤整治的重要工程,它受益于全球环境基金在中国的首个海洋项目东亚海域环境管理区域项目。

该项目开始于1994年,第一阶段的示范区为中国厦门、菲律宾马尼拉湾和马六甲海峡,内容主要是预防海湾污染、污染综合治理和溢油事故处理。

厦门是东亚海域环境管理区域项目重点实践城市。20067月,厦门正式启动环东海域综合整治工程。整治后,环东海域水动力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提高,纳潮量增加4400万立方米,水交换能力改善30%,海水半交换周期从15天缩短为7天。

全球环境基金海洋项目在中国的另一个项目是“黄海大海洋生态系统系项目。”在本届厦门海洋周上,项目首席技术顾问蒋逸航教授专题报告了项目情况。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青岛奥帆赛场海域浒苔大暴发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近年来青岛等地浒苔连连暴发,黄海海洋环境不容乐观。”蒋逸航说,黄海流域处于人口密集大、高度城市化、工业化的浅海区域,多年的开发使得海洋生态系统破坏严重,对其可持续性管理和利用迫在眉睫。

黄海大海洋生态系统项目于2000年被全球环境基金批准,并于2004年正式启动。该项目总预算2900万美元,其中1400万美元来自全球环境基金,1300万美元来自政府部门的配套资金,另有额外资助资金200万美元。

项目启动以来,由中韩两国的科学家、政府官员共同组成项目指导委员会,从渔业、生态、生物多样性、污染控制、投资等5个方面对黄海的生态系统进行综合评估与诊断,并提出了基于生态系统的管理方案和战略行动计划。

山东桑沟湾多品种水产养殖项目是其中一个成功的案例。作为“黄海大海洋项目”子课题,该项目由中韩两国科学家和山东荣城市政府密切配合,系统研究了人为活动与养殖环境的互动关系,提出了多品种养殖的最佳发展模式,不仅有效地改善了海洋环境,还提高了养殖户的收入,为可持续利用海洋积累了宝贵经验。

“在大海洋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方面,黄海大海洋生态系统目前已达到世界水平。”被视为“大海洋生态系统之父”的美国海洋和大气局肯尼斯谢尔曼博士说。

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中国海洋保护和管理的压力也随之而来。国家海洋局政策法规司司长王殿昌表示,当前中国海洋经济迎来新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但制约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如海洋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突出。

参与全球环境基金项目已成为中国政府推进海洋管理的重要手段,并取得了不俗的成效。如“黄海大海洋项目”在山东、辽宁等地建立了21个试点区,探索基于生态系统的管理途径,形成具有示范效果的区域管理经验。

“中国探索项目坚持基于生态系统的管理理念和方式,把环境保护纳入政府决策和管理过程中,为大海洋生态提供了良好案例,值得我们借鉴”。印度西孟邦城市发展部官员德巴希斯·森在5日的“发展中国家海洋城市可持续发展部长论坛”上对记者说。

2012年开始,中国还将实施“中国河口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与保护区联网示范区”的全球环境基金项目,探索建立黄河河口和珠江河口两个示范区。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