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举办国际海洋盛会 探索打造“蓝色经济”新引擎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以“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为主题的蓝色经济发展高峰论坛,28日在中国东部海滨城市山东青岛开幕。400余位中外海洋领域专家在论坛上分享海洋经济发展的智慧和先进理念,为山东和中国探索打造“蓝色经济”新引擎提供智力支持。
以国际金融危机引发全球经济衰退为转折点,当前世界沿海各国纷纷将国家战略利益竞争的视野转向资源丰富、地域广袤的海洋,涉海资源的争夺日益激烈,“蓝色经济”开始成为沿海各国竞争的重点领域。
拥有1.8万公里海岸线的中国是个海洋大国,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趋重要。2010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到3.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9.7%。打造“蓝色经济”新引擎,将为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全新思路和有力支撑。
“"蓝色经济"是更高层次的海洋经济。”在此次蓝色经济发展高峰论坛的主旨演讲中,青岛市委书记李群指出,与传统海洋经济相比,“蓝色经济”的内涵更科学、更深刻、更丰富:它更加注重海陆统筹布局,更加强调科技创新引领,更加突出海洋生态文明。
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中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其对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初现端倪。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的目光不只局限于海洋和沿海地区,而是要把海洋与陆地作为一个整体,实行资源要素统筹配置、优势产业统筹培育、基础设施统筹建设、生态环境统筹整治,推动海洋经济加快发展,带动内陆腹地开发开放。
海洋专家认为,“蓝色经济”是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它应该既包含“深蓝”的海洋产业,又囊括“浅蓝”的临海产业和“泛蓝”的涉海产业。并且,它不局限于经济产业,“蓝色”还应该包含“绿色”,即生态文明、环境友好。
青岛国家海洋科研中心主任李乃胜告诉记者,所谓“蓝色经济”,首先体现在科技先进上,应着重发展海洋高端产业和新兴产业,如海水养殖及精深加工、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新材料及海洋新型能源等,这是国家未来的目标。
“再不能把国外落后产业转移到我们美丽的海边,用污染换来的经济效益再去国外度假。”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教授刘洪滨说。
中国的“蓝色经济”战略布局正在沿海地区勾画出宏伟蓝图,山东只是其中一环:继年初《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之后,中国国务院今年又相继批复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和《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批准设立了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与此同时,启动了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旨在通过试点地区的积极探索,为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这些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是中国区域发展从陆域经济向海洋经济延伸,加快推进陆海统筹,拓展国民经济发展空间的重大举措,标志着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进入了全面实施的新阶段。”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在此次论坛开幕式上表示。
专家认为,虽然中国“蓝色经济”上升势头已经形成,但仍存在很大升级空间。如海洋产业发展较为粗放,科技贡献率偏低,国际竞争力明显不足,海洋环境污染等问题仍较为突出。
刘洪滨指出,发展“蓝色经济”,需要站在国家经济发展宏观战略的高度进行把握,产业规划布局必须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可借鉴国内外尤其是海洋发达国家的临海经济和海洋经济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对发展“蓝色经济”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并从战略高度进行沿海优势产业布局,唯有如此才能永保海洋国土蔚蓝。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