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告别酷热,也让人心旷神怡,也恰恰如此,期间正是病原生物繁育活跃期,因此秋季生产管理更要注意。
1、水质管理:一是在白虾换季养殖之前,要用茶籽饼清塘一次,主要清除塘内野杂鱼,同时施以消毒剂如碘制剂进行水体消毒;二是采取肥水培育白虾苗的方法来增加塘内虾苗密度。在三门湾沿海正是秋季脊尾白虾自然纳苗时节,密切注意海区白虾苗旺发情况,可用疏网进水密网排水的办法纳入白虾苗。在农历8月上旬,停止进排水并通过施肥培饵提高塘内藻类密度;三是每遇大潮水,进排水一次,以促进虾、蟹脱壳,如塘内水质差时,要加大换水量。但塘内有贝类如缢蛏养殖,在农历8月15日前后一个月要少换水或不换水,减少环境对贝类刺激;
2、饵料管理:一是结合上市捕捞,适当调整投饵量;二是有必要添加大蒜素、免疫多糖、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力的药物,以5天为一疗程;三是坚持每天投喂,料少时遵循宁缺毋滥原则,不要既浪费饵料又败坏水质。
3、捕养管理:一是青蟹收捕一方面结合越冬养殖捕大留小捕肥留瘦,另一方面要有计划陆续上市,不集中收捕,以此来规避市场风险;二是根据塘的条件与投资力度,来确定青蟹越冬暂养还是养殖明春出洞蟹。同样根据塘的条件确定放养密度,一般来讲青蟹每亩放养在600到800只,专养和暂养可适当提高。
4、病害管理:一是对于已经达到上市规格的虾类最好起捕上市;二是对症下药,严格控制用药量;三是多采用生物制剂与消毒剂结合交差使用和内外药物相辅并用办法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