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鲍海上筏式健康养殖技术

来源:福建省政府网   发布时间:2013-07-03 10:39:22 

鲍,俗称鲍鱼,属贝类。全世界约有90种,其中重要经济种类10多种。目前我国养殖的种类除闽南广东等地养殖部分台湾的九孔鲍外,主要养殖我国北方的皱纹盘鲍、日本引进的盘鲍、皱纹盘鲍,以及我国北方的皱纹盘鲍与日本引进的皱纹盘鲍、盘鲍的杂交鲍(统称杂交鲍或黑鲍,与美洲黑鲍有别)。近两年又从日本引进西式鲍,正在开展养殖与杂交实验。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福州市水产科学研究所聂宗庆研究员先后从山东和日本引进北方的皱纹盘鲍与日本的盘鲍开展养殖、育苗及杂交试验。在连江后湾等地均取得成功,此后得到不断发展。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鲍的养殖业发展迅猛,我省已形成闽东、闽中和闽南三大片区,每个片区年投苗量均在3亿粒以上。连江县每年投入鲍苗在2.5亿粒以上,并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年产量2千多吨、年产值4亿多元。已成为连江县水产业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沿海渔民致富的重要渠道。鲍的养殖方式有底播、潮间带底播圈养、沉箱养殖、岸上水泥池养殖、海上筏式养殖等。目前连江、平潭、莆田等地以海上筏式养殖为主,闽南东山、漳浦等地以岸上水泥池养殖为主,而北方则以底播养殖为主。
鲍与海参、鱼翅、燕窝齐名,其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是名贵的海鲜品。据说,鲍与海参都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功效,在古代鲍作为朝圣贡品。现在不仅在我国,而且在世界各地都是筵席上的名贵菜肴。现在每千克产地价200元左右。养鲍业已成为不少地方特别是连江县水产养殖的支柱产业之一。
连江县2006年被福建省列入4个科技入户示范县之一,以鲍的健康养殖法作为主推技术之一,全县选100户作为鲍健康养殖示范户。2007年12月,经省级专家及特邀专家组成的专家小组现场测产验收,平均每笼(5层)产量4.15千克,比2004年~2006年平均水平3.5千克增长18.57%以上,产量效益都得到明显提高。
一、鲍的生物学特性
(一)鲍的外部形态:鲍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原始腹足目、鲍科、鲍属。鲍有一片耳状、扁平的石灰质外壳,从背部覆盖整个软体部,其贝壳具3层螺层,壳顶部偏于壳的右后方,螺旋部很小,而体螺层极大,几乎占贝壳的全部。自第二螺层中部开始到体螺层边缘,具一列螺距均匀、由小渐大、由右开始沿着壳左缘螺旋式排列的突起。这列突起在靠近体螺层边缘有几个开口与外界相通,称壳孔或出水孔。皱纹盘鲍、盘鲍都保留3~5个孔,壳孔是排泄、生殖与呼吸的孔道。壳的颜色有绿、褐色,主要由摄食的藻类而定。
(二)鲍的生态习性:鲍在自然界的分布范围很广,从亚北极到南极洲都有,但以温带与热带海洋种类较多,一般温带海洋多为大型种类,而寒带与热带海洋多为小型种类。鲍主要生活在潮间带的低潮区至水深20~30米以内的浅海区。鲍栖息的自然海区条件为海水盐度高、透明度大、水流畅通与海藻丛生的岩礁地带,对水温、盐度的要求随品种不同而有所区别。鲍属于夜行性动物,通常是白天匍匐于前述的栖息环境,不食不动;在夜间活动十分活跃,四处爬行搜索食物。但是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白天亦有发现摄食行为。 二、养殖区的选择
选择适宜的的养殖区是水产养殖生产中最重要的先决条件,鲍的养殖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鲍生活于高盐度海区,属狭盐性动物,在自然海区,高盐度不会对鲍的生活产生限制,而低盐度则有致命的威胁。因此,鲍的养殖海区要求海水盐度高且稳定,最低盐度要在26‰(比重1.018)以上。杂交鲍长期生活在盐度28‰(比重1.020)正常偏低海区,当盐度逐渐下降到15~20‰(比重1.010~1.015)达48小时,死亡率在20%左右。
(二)水温要求在8~30℃范围。水温18~25℃时杂交鲍生长最快。
(三)透明度一般要求1.0米以上,水清沉积淤泥少,有利杂交鲍的摄食。
(四)水深要在7~8米以上,水位越深,水的温差越小,可减少杂交鲍的应激反应。
(五)水流畅通,水交换条件要好。
(六)附着物少,牡蛎、藤壶等附着如果多,会严重影响杂交鲍的生长,增加管理难度。
(七)远离赤潮多发海区和工业污染海区。
(八)避风条件较好,台风正面袭击不致发生重大损失的海区。
三、杂交鲍的养殖设施
(一)筏架:大致结构与渔排相似,由长4米、宽30厘米、厚6厘米杉木、 椿木、铁杉等木板用螺栓、钢板连接而成,一般规格4×4米(框内3.6×3.6米)。浮力用泡沫塑料做成的浮子,缆绳9000丝×3股,用木桩或大石块固定于海底。与渔排所不同的是在框的中间固定数根木条或毛竹(每隔60厘米1根),每根木条每隔60厘米挂1笼,每框可挂36笼。
(二)浮筏:与养殖海带的浮筏类似或者利用海带的浮筏,每隔80厘米左右吊挂一笼。
(三)鲍鱼笼:笼子用聚乙烯材料制成,长方形或近圆形,每笼5~6层,每层在一边上开一个可活动的窗口,用于投饵等,笼子的四周开有0.5~1.0㎝不同规格的孔,用于笼子内外水体交换,层与层用聚乙烯绳子串联固定。
四、鲍鱼的苗种放养
(一)苗种的选择
1、亲鲍选择:多年养殖实践证明,种质优良与否决定了其繁殖后代的性状,因此,无论是育苗场还是养殖户都要格外重视这一环节。
(1)亲鲍种缘关系要远,避免近亲繁殖,比如选择我国北方皱纹盘鲍与日本皱纹盘鲍杂交、皱纹盘鲍与日本盘鲍杂交等。(2)亲鲍要选在养殖过程中生长优势明显,即从同一批苗种中选头苗养殖,再从头苗养殖中选生长最快的鲍鱼做亲鲍。(3)亲鲍壳形要好,色泽要鲜艳明亮,健康无伤病,且肥度好。(4)性腺成熟度能达到催产要求。
2、苗种选择:苗种分为春苗与秋苗。秋苗是4月前后催产培育,当年11月前后达1厘米以上出池养成的苗种;春苗是10~11月催产培育,第二年4~5月出池,规格1.2厘米以上,或渡夏到9~10月出池,规格达2厘米以上。不管是哪一种苗,选择标准大致相同,即壳形好、壳色鲜艳有光泽、肉肥度好、见光后能迅速爬到避光处、附着力强、整池苗种无爬上苗(白天无附着在附着基阳面)、无伤病、健康的苗种。
3、放苗时间:放苗时间一般在上半年的4~5月和下半年的10月前后二个季节,上半年苗种规格要求在1.2厘米以上,下半年在2厘米以上,下半年放苗成活率比上半年高。
4、放养密度:上半年放养1.2厘米以上的苗种,每层放100粒左右比较合适,这样可以到渡夏后11月份开始分苗;此时苗种规格一般在2~4厘米,每层放25~40粒,到第二年年底即可养到每千克20~30粒出售,或再分苗一次,继续养到第三年出售。此次分苗密度,8厘米以上每层10粒,7.5~8厘米每层15粒,7~7.5公分每层20粒,7公分以下每层25粒左右。
五、养殖管理
(一)饵料选择与投饵
鲍鱼的饵料有鲜海带、鲜江蓠(包括粗江蓠、龙须菜、细基江蓠等),干海带、盐渍海带下脚料等。根据不同的养殖季节、鲍鱼生长不同阶段,灵活选择不同饵料。3厘米以前一般选择盐渍海带下脚料,有利鲍鱼苗摄食;高温病害多发季节,尽量选择鲜活饵料。饵料投喂间隔时间的掌握:鲍鱼饵料一般2~4天投喂一次,养殖海区水较混、淤泥沉积多、高温季节、发病季节、非鲜活饵料,要求2~3天投喂一次,反之,可以5~7天投喂一次。投喂量的掌握:高温季节、非鲜活饵料容易腐烂变质,鲍鱼吃了易得肠胃病,因此要少投,投喂量控制1~2天内吃完,保持半饥饿状态,其它情况则可喂足。
(二)适时分苗
当鲍鱼长到一定规格,就要进行分苗稀养,加快生长速度。4~5月进苗,当年11月水温降到20℃以内时进行分苗比较安全,可降低因分苗时受伤而引起的死亡,温度过高时分苗则易引起大量死亡。养1.5~2年出售,一般分苗1~2次就可以了,这样可减少因分苗而引起的死亡,提高成活率。每年的冬春季即11月下旬到第二年4月份分苗较安全。分苗方法:
1、用薄的不锈钢压舌板直接撬下法:此法目前较常用,缺点是操作不熟练易造成鲍鱼受伤。
2、用大蒜汁液浸泡法:将4粒大蒜搞碎,用海水稀释至10~15千克,用60目筛绢过滤,取滤液,用矿泉水瓶装此液(在盖子上打1~2个小孔)喷在鲍鱼上,鲍鱼受刺激后用手轻轻一拨即可脱落,或将笼子每层拆下,放在此液中浸泡片刻(1~2秒),轻敲鲍鱼笼鲍鱼即脱落,最好使鲍鱼脱落于装有新鲜海水的大盆中,然后即可根据鲍鱼大小分档装笼。
(三)鲍鱼运输
鲍鱼运输主要是养殖中途为避免赤潮等移到新海区养殖以及苗种运输等。运输方法有干运和水运。运输时间2小时以内的短途运输多采用干运;超过5小时的长途运输一般采用活水车或活水船充氧气运输,若采用干运有一定风险,特别是2 厘米以内小苗风险更大;干运最好要在晚上进行,因为晚上可避免日晒,而且气温相对较低,同时在干运途中要不断淋水以保持湿润环境。
(四)台风前后管理
台风来临前,要对筏架、浮筏等养殖设施进行检查加固,鲍笼有无破损、门窗是否牢固等。如所养海区盐度变化小、水又较浅,笼绳要适当收起,鲍鱼笼挂浅些,以减轻风浪搅起的底层污染物对鲍鱼的影响。台风过后,可停喂一次饵料,因为台风后水质往往较差。台风同时带来强降雨时更要注意盐度的变化。若海水盐度降到20‰(比重1.015)以下达48小时,就会造成鲍鱼部分或全部死亡(视养殖海区常年盐度高低有所不同),就要考虑下沉笼子或搬迁到盐度正常海区。
(五)赤潮防范措施
1、当赤潮发生时,要及时下沉笼子到6米以下,因为6米以下水层赤潮生物的浓度要比表层小得多,一般不要提起投饵。
2、当赤潮发生时,可将鲍笼搬移到无赤潮海区或潮流畅通海区。3、在赤潮来临时,有条件的可搬到岸上水泥池暂养。
六、鲍鱼病害预防
海上筏式养殖鲍鱼病敌害主要有:
(一)生物敌害:蟹、鱼。小蟹钻入笼子脱壳长大后就会对鲍鱼产生危害,因此平时投饵时就要及时捕捉。革兰子鱼、黑鲷等鱼类也会对鲍鱼造成危害,特别是革兰子鱼多的年份,造成危害时就要用网片将笼子套住。
(二)肠道疾病:鲍这种病多发于高温季节,主要因吃食不新鲜腐烂变质饵料引起,这种病采取停喂饵料数天后,改投新鲜饵料,减少投饵量,病情即可得到好转。
(三)弧菌病:病原体有创伤弧菌、溶藻弧菌与梅氏弧菌。海上养鲍用药物对此病进行防治效果不理想。
从目前养鲍情况来看,海上养殖的鲍鱼发病(特别是非敌害生物引起的疾病)用药治疗操作困难,效果不明显;应从改良鲍鱼种质、改善水质环境、加强养殖管理、提高鲍鱼自身抗病力着手,进行生态健康养殖,以期达到健康养殖之目的。具体做法:
1、选好苗种,俗话说“有收没收在于种”,要选择种质优良、健康、具有生长优势的苗种。
2、选择适养海区,水位深、温差小、盐度稳定、潮流畅通、无赤潮、附着物少、无污染的海区。
3、合理布局,控制养殖密度。
4、灵活掌握投饵量及变换饵料品种,投饵要掌握三少三多原则:高温期少投、低温期多投,发病期少投、无病期多投,非鲜活饵料少投、鲜活饵料多投。
5、每次投饵时都要将残饵及敌害生物清除干净,病死鲍要及时拣出进行无害化处理,绝对不能将病死鲍丢弃海区。
6、鲍鱼笼要冲洗干净。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