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群岛属于中国领土,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然而,近一段时间以来,南沙周边的一些国家通过各种方式挑衅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
前不久,菲律宾众议院试图通过一项议案,将南沙群岛划入其版图。对此,中国驻菲使馆3月12日向菲外交部递交了一份声明,表示严重抗议。与此同时,一些菲律宾官员也对新议案表示了反对,使该议案的讨论被推迟。由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要求在明年5月前提交领海基线声明,菲律宾国内不少媒体开始叫嚷,如不尽早通过新议案,“马尼拉可能因弃权而失去南沙”。
南沙资源丰富 引来周边国家争夺
南沙群岛西邻越南,东邻菲律宾,北续中沙西沙与海南岛相望,南边是马来西亚、文莱,包括附近海域面积达70万平方公里。中国在公元前二世纪,即汉武帝时代,就发现了南沙,从宋朝起,就已宣布对其行使管辖权。一直到二战结束为止,南沙群岛是中国领土这一提法都是没有任何国家提出异议的,但是到了20世纪 70年代以来,南沙群岛问题逐渐尖锐和复杂化。一方面是由于南沙群岛丰富的石油和其他资源的被发现及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南沙群岛扼太平洋至印度洋海上交通要冲,为东亚通往南亚、中东、非洲、欧洲必经的国际重要航道,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通道和南疆安全的重要屏障。在我国通往国外的39条航线中,有21条通过南沙群岛海域,60%外贸运输从南沙经过。同时,当今世界,国家经济发展第一要义就是能源。随着世界经济的飞跃发展,各国对于石油等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大。这样,南海这个被探明其石油储量不亚于波斯湾的地方立刻引起了各国的注意。
上世纪70年代以来,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文莱都声称对南沙部分岛屿拥有主权,用南沙距离本土的远近以及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如菲律宾和越南)和大陆架(如越南和马来西亚)等现代概念提出对南沙的主权要求,并先后占领了一些群岛或者岛礁。
一位海洋问题专家表示,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包括以往的国际法,岛屿距离某一国土的远近不能用来改变该岛屿的主权属性,就像关岛和夏威夷群岛遥距美国本土,但它们属于美国一样。同样,专属经济区的概念也不能用来改变岛屿的主权归属。国际法的原则是“以陆定海”,首先必须依据国际法确定陆地,包括岛屿的主权归属,然后据此确定包括专属经济区在内的管辖海域。因此,从史料和法理来看,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都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南沙对峙态势不改 问题日趋国际化
近年来,南沙周边国家在强化对已占岛礁及海域实施军事管控的同时,更加紧了“主权”宣示和资源的开发与掠夺。目前,除我国占据8个岛礁(大陆7个、台湾1 个)之外,已有44个岛礁被侵占。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文莱等凭借临近南沙海域的地理优势,同西方国家合作,加强南沙海域的油气勘探、开采,现有油气井500余口,其中100多口在中国南海断续线内,获取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此外,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每年都有大批渔船赴南沙海域作业。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设想,希望解决纷争。2002年,中国与东盟共同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为南海地区稳定及开发奠定了基础。各方承诺在南海问题上保持自我克制,不单方采取使争议复杂化、扩大化和影响地区和平与稳定的行动。也正是在上述精神的指导和贯彻下,使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关系有了长足的进步。中国在谋求地区安全时,更多地强调发展经济,以发展求和平,以经济促安全。坚持互为作用的经济推动原则,通过国家之间加强经济相互关系,不断加深彼此理解,促进整个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自《宣言》签署以来,虽然南海周边地区安全形势总体趋于缓和,但是南沙地区对峙态势并没有改变,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针对南沙的各类活动仍在继续强化。近年来,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继续频繁出动舰机赴南沙活动,加紧进行海区测量,并重点监视无人礁滩。2005年,越南派出多艘测量船对30多个岛礁进行了海区测量,菲律宾的两艘测量船也赴巴拉望以西海域实施了水文和海洋勘测。2007年年4月,越南政府进一步划定了南沙部分油气招标区块,并将在南沙举行所谓“国会代表”选举,还首次组织130人乘军舰赴南沙旅游。去年底,越南在南沙群岛长沙岛修建了机场。今年1月中旬,中国海南省的渔船在北部湾共同渔业区作业时,遭到越南武装船只的抢劫。2003年5月,马来西亚首次批准27艘钓鱼船和1艘游艇在榆亚暗沙经营旅游休闲项目。
与此同时,为继续保持在亚太地区有利的战略态势,遏制和牵制中国的崛起,美国、日本也积极插手南海问题,拉拢东盟国家。东盟国家实行“以大制大”的平衡政策,重新构建与美国的军事合作关系,并举行多次大规模军事联合演习,南沙问题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看来,无论是搁置主权,共同开发,还是与邻为伴,与邻为善的策略,中国的善意,似乎并没有得到相关国家积极的理解、回应,或者响应。
3月12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招待会,外交部部长杨洁篪指出:中国对南沙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中国积极主张通过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式来处理有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