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学者交流海洋与渔业科技成果

来源:中国渔业报   发布时间:2013-07-03 10:24:52 

空间信息技术在海洋渔业中如何应用?异育银鲫“中科3号”怎样培育和推广?9月16日,一场以未来五年(海峡两岸)海洋与渔业科技发展为主题的讲座在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吸引了200多名渔业界人士参与。
在讲座中,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中国渔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的周应祺教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陈雪忠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博士,以及台湾海洋大学海洋事务与资源管理研究所的5位专家分别做经验交流,就建设现代渔业、空间信息技术在海洋渔业中的应用等5个课题做了阐述。
陈雪忠研究员长期致力于我国的海洋捕捞、远洋渔业、渔业资源与遥感信息技术研究。他介绍了卫星遥感渔场环境监测及渔情分析预报、渔船作业位置的分布与监测等应用技术方法与研究进展,并结合实际讲解开展渔场预报应用的技术流程。同时,针对我国海洋渔业资源捕捞开发的现状,对空间信息技术的海洋渔业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桂建芳博士致力于多倍体银鲫遗传多样性和生殖特性研究,建立了养殖鱼类功能基因鉴定及其作用机理研究技术体系,开拓了养殖鱼类生殖和免疫功能基因研究,其培育的养殖新品种异育银鲫“中科3号”在全国推广养殖,取得了重大社会经济效益。他向与会者简要介绍了异育银鲫“中科3号”的培育方式及推广应用情况,为广大养殖业者提供了一个养殖致富的新路子。
来自台湾海洋大学海洋事务与资源管理研究所教授兼所长庄庆达先生在报告中阐述了ECFA后对两岸渔业经济的可能影响与机会。他指出,近年来面对全球化的竞争环境,区域经济有整合的趋势。为降低贸易壁垒,繁荣区域经济,两岸渔业互动甚早,预计在ECFA签署后的渔业竞争与合作关系将日益明显。
柳学周研究员是国家鲆鲽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服务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他根据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形势和面临的任务,以及目前鲆鲽类养殖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论述我国鲆鲽鱼类工业化养殖的优势和走工业化养殖发展道路的紧迫性、可行性,提出了构建我国鲆鲽类工业化养殖的基本思路和框架方案,阐述了“四化养殖”和“六大技术板块”的鲆鲽类工业化养殖的发展理念和技术内涵。同时,结合我国目前设施渔业发展现状和前沿技术,论述我国鲆鲽类设施化养殖新模式。
农业部渔业局副局长李书民、福州市政协副主席兼市科协主席雷成才分别致词。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