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潍坊渔民转行谋生难 业内人士称近海养殖最易适应

来源:潍坊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3-06-20 10:25:34 

“我们也想上岸,但除了捕鱼我们什么都不会。”包括刘培武在内的不少潍坊森达美港渔民都这样说。如果说森达美港的外地渔民转型的最大困难在于其他谋生技术的缺乏,那么对于寿光羊口港的渔民来说,让他们难以放弃的可能是祖辈的家业。近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多数渔民都深刻地体会到了捕鱼的艰难现状,但是想放弃又谈何容易!上岸后面临的新的生存挑战让相当一部分渔民望而却步。
潍坊森达美港 大多外来渔民,船上安家难走回头路
对于潍坊森达美港的大部分渔民来说,上岸后的出路成了他们最纠结的问题。由于他们当中大部分人的家都不在潍坊,多是由济宁、菏泽等地来的外来人,干了多年捕鱼后,不少渔民已经在船上安了家,养育出了的后代。他们大多没有什么文化,甚至没有接受过任何初级教育,可以说,离开了大海,这群人的生活就难以为继。如今,大海又向他们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资源匮乏、成本上涨,这些难题几乎让他们看不到生活的希望。
据悉,最近两年,已经有一批渔民放弃捕鱼投身岸上谋出路,其中大部人离开渔港后便杳无音信,这让依旧在海上“挣扎”的渔民更是心里没底。
今年43岁的孙峰老家在济宁市微山县,早前在老家以种植莲藕为生。由于微山湖水在上世纪90年代几近干涸,无奈之下他背井离乡来森达美港当了渔民。“我在这里刚干了6年,起初我对捕鱼一窍不通,幸好有不少同乡在这里。通过他们的帮助,这6年里我还是赚了一点钱。”孙峰说,从微山县来森达美港的渔民其实都是环境的“奴隶”,正是由于环境恶化,他们才从湖泊转向了海洋。而今,他刚刚稳定下来,却又要遭遇类似微山湖的境地。
“看着渤海的捕鱼环境一天天恶化,我心里真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当年,为了生计,我向亲戚东借西凑,背着20万元的债来到这里,没想到生活刚刚有点起色,困境就又压来了。”据孙峰介绍,6年前,他带着一家5口来到森达美港后,花24万元购置了一艘挂机渔船。前3年,由于捕鱼经验不足,他们家没有赚到一分钱,但是幸好没亏。
从2008年开始,逐渐熟悉捕鱼的孙峰一家慢慢有了结余,看到生活已经有所起色,他们决定先从银行贷款还清亲戚的债务,再慢慢把钱还给银行。到目前为止,孙峰一家依然有10万元贷款没有还清。
孙峰说,今年的捕鱼成果着实让他们始料未及,与去年相比,今年的总收入甚至不足去年的六成。
由于连还贷都成问题,每当听到别人谈起将来的打算,孙峰总是远远地走开,“我不是不想考虑将来,可是眼下的情况根本不允许我去想。还不上贷款我们家今后的生活要怎么办?就算转行,万一再遇到个天灾人祸,恐怕我们这个家会垮掉。我不是悲观,只是这几年的经历让我不敢再抱什么希望了。”
孙峰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由于前几年赚了钱,他便把孩子的户口从老家迁了出来,如今就算他们再想回家种地,也没有口粮田了,他们基本断绝了回家务农的打算。
与孙峰家情况类似的渔民还有很多,他们在面对这种进退两难的关口时,为未来作打算总是慎之又慎。
寿光羊口港 不少渔民世家,无鱼可捕家业仍难舍
寿光羊口港捕鱼历史悠久,目前的渔民中家里三代以上都从事捕鱼的不在少数。很多渔民对捕鱼的感情极为深厚,让他们离开大海,这种痛苦就如同骨肉相离。
“我爷爷是渔民,我父亲也是渔民,现在传到我这里了。我不想看到祖辈们创下的家业到我这里就到头了。”羊口港一名船长孙大同说。
据了解,孙大同家是渔民世家。“从我曾爷爷那辈起,一家6口人就指望着一条小舢板打渔生活,发展到今天,我已经拥有两艘钢壳船。这些年,我一直为家业奋斗着,要我扔下祖宗的家业干别的,那还不如要了我的命。”孙大同说,压在他身上的不仅仅是传了四代的祖宗家业,还有两艘总价值超过三百万的渔船,“我的船刚买了没几年,照现在的情况来看,就算到船报废了我也攒不起更换新船的费用,也许几年以后我要背着债在海上捕鱼了。现在海里能捕到的鱼只能用来做鱼粉,今年的鱼粉加工企业效益也不好,这个月如果形势再不转好,我今年也要封船不干了。”
寿光市羊口镇作为我省的渔业重镇,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衍生出不少与捕捞相关的深加工行业,其中以鱼粉加工业最为著名。鱼类深加工行业的发展无疑为渔民带来了实惠,同时也把渔民与企业的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
鱼粉作为重要的动物性蛋白质添加饲料被广泛使用,这使得羊口的不少企业开始生产鱼粉。渔民为了能为企业提供足够的原料,捕捞方式与捕捞种类也逐渐变得单一起来,以鳀鱼作为主要捕捞对象。单一的生产体系对于风险的抵抗能力非常小,羊口的加工企业多半把鱼粉销往我国南方地区,可是由于今年南方畜禽减少,羊口港鱼粉的销售受到了不小的影响。鱼粉滞销所带来的最明显后果就是捕获的鱼低价出售,渔民无钱可赚。
出路
转型海产养殖
据森达美港渔民反映,近年来陆续有渔民上岸谋生,搞海水养殖是渔民上岸后最容易适应的一条出路。
为此,记者采访了寿光赋海贝类养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崔世刚,他说:“贝类养殖可以说是比较容易入手的一个近海养殖门类,前景也比较可观。”崔世刚特别提到,近三年来,各地对小清河以及海水污染的治理,使得寿光附近海域变得适合贝类生存。
“我还是推荐渔民在这里养殖杂色蛤、文蛤、蚂蚬和泥螺,这些品种不仅生长周期短,抗病能力强,最重要的是市场行情普遍良好。”崔世刚说,就拿文蛤来说,种苗一斤约有5000粒,播撒完后只需两年半的时间便可长成18粒一斤的成体。这种贝类生命力强,除非遇到明显水域污染,一般不会发生减产的情况。文蛤以出口为主,销往日本、韩国,经济附加值非常高。本地销量比较好的就数杂色蛤了,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花蛤,它的饲养周期更短,只要一年时间就能收获,这样的好处是资金回笼比较快,也更适合转型渔民养殖。
崔世刚介绍说,养殖贝类的一大优势就在于无需在饲料上投钱,由于贝类以海洋中的藻类为食,只要水质好,贝类基本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是,赤潮的发生对于贝类养殖来说是灾难性的,一旦发生赤潮,水里的蛤蜊也会颗粒无收。
变身建筑工人
除了海水养殖,不少以体力型为主的劳动行业也成了上岸渔民的首要选择,其中最受渔民看好的是建筑工人。很多渔民打听得知在工地上干活的收入并不比现在在海上打鱼的收入低,陆地的生活环境还远胜于住在船上,这对于没有什么生存技能的小渔船渔民来说无疑是件好事。
“岸上不像在海上那么危险,也没有那么潮湿,只要踏实、勤恳地干活,就不用担心挣不着钱。以后要是行情再不好,我就打算去工地上干,相信慢慢也能攒下钱,不用像在海上一样背着债生活了。”森达美港渔民张荣兵说。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