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条例》10月1日正式实施

来源:刘成   发布时间:2015-05-20 20:07:27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全国保税港区第一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地方性法规《山东省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条例》,经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于101日起正式实施。

《山东省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条例》共740条,《条例》坚持“不抵触、有特色、可操作”的立法原则,对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机构与职责、服务与保障等方面权利责任作出了具体规定,最大限度地下放行政许可权,实行集中审批,构建“外部协调通畅,内部运作高效”的管理机制。同时《条例》注重延续性和创新性,突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吸取原有青岛保税区管理条例及各地保税港区管理办法经验的基础上,在管理体制、管理机制、管理方式上进行大胆创新,并把保税港区发展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上升为了法规制度。

《条例》明确了保税港区的定位和功能。保税港区是经国家批准的、具有国际自由贸易区性质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主要开展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分销、国际转口贸易、仓储物流、商品展示、出口加工、港口作业以及与之配套的金融、保险等业务。

在管理体制方面,《条例》确立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的管理体制。明确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管理委员会为省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负责保税港区的管理工作,实行独立核算的财政收支管理。赋予保税港区管委会与保税港区地位和作用相适应的职权,可以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设置相应的行政管理机构,对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和辅助性职位实行聘任制。同时强调保税港区管委会可接受委托,集中行使行政执法权等,充分体现了保税港区的先行性、试验性和示范性。

在服务与保障方面,体现依法行政的理念。要求保税港区管委会应当制定保税港区统一的行政管理工作规范和服务标准,为区内企业提供高效、便捷服务。应当设立集中办理行政许可事项的场所,实行一个窗口受理、集中办理、限时办结、跟踪服务等制度。设立支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对符合区域功能和产业政策的企业给予扶持。在日常监管方面,《条例》明确保税港区管委会及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履行行政执法职责,文明执法,方便企业,接受监督,不得干扰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保税港区以外的行政管理部门入区进行行政执法检查,应当通过保税港区管委会作统一安排。这些制度与措施充分体现了《条例》依法行政和廉洁、高效、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有力地维护了保税港区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山东省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条例》的颁布实施,为促进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的建设与发展,发挥保税港区功能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制保障。

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是200897日经国务院批复设立的我国第八个保税港区,也是我国唯一一个由“区(保税区)、园(保税物流园)、港(临近港口)”资源整合,转型升级形成的保税港区,规划面积9.72平方公里。

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政策功能区,青岛前湾保税港区以世界眼光谋划发展全局,以国际标准加快保税港区开发建设,立足本土优势抓好功能政策突破,最大限度地发挥保税港区辐射带动作用,为山东扩大开放提供强有力的政策和功能支撑。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自去年11月青岛前湾保税港区一期全面运营以来,依托一系列区域独有的优惠政策,大胆突破、先行先试。随着海关各项新政的不断出台,港区运营环境日渐完善,无论在通关速度、成本降低还是国际中转业务扩大方面,都取得明显成效,逐渐驶入发展的快车道。为最大限度发挥效应,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完善和调整政策及运作环境,通过入区退税、无纸通关、直通关、24小时通关、分送集报等优惠政策,使物流成本由原来每个集装箱的800元降低到200元,通关时间由3天缩短至1天甚至更短,企业物流成本和通关费用明显下降。

与此同时,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积极开展外国籍干线船舶中转业务试点,国际中转业务实现重大突破。受保税港区的功能政策带动,许多大的国际知名船公司竞相选择把青岛港作为中转枢纽港,与18家国际知名航运公司签订中转协议,有效回笼国内流失到日韩港口的中转箱量,预计全年中转箱量可突破100万标箱,增幅将达50%以上。据测算,每个集装箱仅中转装卸费、拆拼箱业务和增值服务,就能带来1500多元的收入,100万标箱计算,仅国际中转一项每年就能给港口带来15亿元的收益。同时,按照港口物流与相关经济1:6的比率测算,今年青岛前湾保税港区中转业务将为青岛带来100多亿元的综合经济效益。

保税港区“境内关外”的政策优势,不断吸引企业迅速聚集,把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推上国际竞争新舞台。据统计,1-8月份,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共引进内外资项目投资总额近7亿美元,同比增长932.73%。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41亿美元,同比增长31%。吸引马士基、普洛斯、东方海外、中鲁丰、龙船长航运等30多家投资规模大、发展前景好的跨国物流巨头、国际知名港航企业入区,实现港口货物吞吐量5175万吨,同比增长33.72%,集装箱吞吐量497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6.39%。目前,已累计吸引32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起了经贸平台。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十二五”期间,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将重点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大宗原材料交易和定价中心、特色产业集聚中心等四个中心,集中建设一批国际贸易功能性项目和功能性平台,重点发展船舶交易、船舶检验及注册登记、航运保险金融等高附加值航运服务产业。同时,加快高端市场集群发展,积极发展期货和远期现货交易,建成全国最大的棉花、矿权交易市场,发展成为橡胶、棉花、黄金等大宗商品国际交易和定价中心。强力吸引国际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要素资源快速集聚,形成强大的创新、创造、示范带动能力和功能辐射放大效应,争取到“十二五”末,把保税港区建设成为功能完善、环境优化、竞争力强的经济开放示范区,成为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强力引擎。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