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系统的稳定和超越,取决于系统中每个成员的通力协作。在这条蓝色经济区的系统链条上,与龙头城市青岛一起依海而居的,还有滨州、东营、潍坊、烟台、威海、日照,这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有机组成部分,各自担负着这个中国重要蓝色经济区崛起的部分职责。它们如何承接国家战略,如何安排适合自身优势的海洋产业项目和规划未来的产业发展路径,都关系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整体发展。带着这样的关切,日报的“蓝色经济半岛行”盛大启动。本报记者此行将通过对兄弟城市的信息收集与沟通以及经验的探索与汇集,更好地发现和确认青岛蓝色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更好地彰显青岛蓝色经济发展的特色,以更高远的眼界,更有针对性的举措,加快推进青岛“蓝色硅谷”建设战略,使青岛真正成为全省蓝色经济发展的龙头。
“半岛行可谓正逢其时,半岛龙头怎么昂起,如何将立足青岛的本土优势,将蓝色硅谷打造成一流的经济高地、人才高地和要素高地,是未来青岛发展蓝色海洋经济必须解决的首要课题。”青岛社科院姜红副研究员谈到这次 “蓝色经济半岛行”报道时表示。她说,我市提出蓝色硅谷的发展战略,显然跳出了山东的视野,站在全国同等区域优势上做文章,这个决断不可谓不气势磅礴,高瞻远瞩。但是,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了解一下兄弟城市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向,也会为青岛龙头昂起提供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如何找到龙头定位,如何适时高昂龙头。一些市民十分期待半岛行的其他城市的亮相,同时更看好青岛带动这些蓝色明珠实现快速飞跃的远景。福州北路小学的席老师告诉记者,看过半岛行,更加让青岛市民看好青岛这个“龙头”。她说,龙头效应将带动沿海七市串成一体,统筹各市联动,推进这个新平台发展、带动内陆腹地加快转型,实现“拳头”优势,争取从全国同类区域中脱颖而出。
一个百舸争流的龙头意图
百舸争流,为的是龙头昂起,无论是正在“从陆到海”实现重要跨越的滨州,还是以单一资源型发展战略为主导的城市向高效生态为目标悄然进行蓝色转型的东营,都让我们看到兄弟城市在蓝色半岛经济发展中敢于争先的魄力。而这一切也正是青岛龙头能够高高昂起的最大助力。
谈到蓝色经济半岛行,从事海洋研究多年的中科院海洋研究所退休教授范守志很有感触,他在接受采访时说,如果说年初进入国家战略的蓝色经济区让人振奋的话,那么日报今年以来围绕整个蓝色战略展开的一系列报道则更让人兴奋。在这个城市发展关节点上,半岛行这组报道再次给寻找优势、确认定位的青岛以蝶变的雄心,也让岛城读者看到党报在关注整个城市发展战略中的掌控力。
在其它城市都不遗余力打造蓝色经济的同时,青岛的“海洋硅谷”战略可谓恰逢其时。青岛科技大学的讲师宋敏在谈到青岛的半岛战略时说,蓝色经济区是一盘棋,如何落子,如何布局,关系重大。未来这些城市的发展脉络如何梳理,发展优势如何互补,都可能关系到未来整个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整体效能。从日报半岛行的报道中,我们看到兄弟城市都正在铆足了劲,借助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带来的城市发展新机遇实现新跨越,作为龙头城市,我们更应该勇立潮头,敢为天下先。
本报记者
9月13日,本报策划良久的“蓝色经济半岛行”正式启动。本报派出报道组赶赴半岛蓝色经济区覆盖区域:滨州、东营、潍坊、烟台、威海、日照等主要地市进行深入采访。9月19日,从滨州开始,我们的眼光逡巡在这辽阔的蓝色海域,我们的目光眺望着这片充满希望的波涛。《大海,从遥望到拥抱》和《全新的蓝色“视界”》的滨州篇让我们看到了这个海洋城市“从陆到海”的重要跨越,而《油城,向蓝色转身》东营篇则让我们领略到一个以单一资源型发展战略为主导的城市向高效生态为目标的蓝色转型。今后,关于这条海岸线上的城市发展的故事还将慢慢展开,尽管这些海边明珠各有各的神采,产业现状、海洋产业项目推进及产业路径规划等各有侧重,但他们向蓝色经济发展转身和靠拢的步伐却一样急促。这些蓝色兄弟城市之间,如何发挥特长,如何协同作战,如何在蓝色版图上找到最适合发挥自身优势和禀赋的关键位置,都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当然,此行最重要的目的还是通过沟通和交流,寻找青岛在蓝色经济区的比较优势,为蓝色经济区的龙头高高昂起提供重要引擎。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