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4日,烟台长岛国际休闲度假岛被国务院批准上升到国家战略,列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关注长岛的发展,对长岛提出“五年大变、十年巨变,打造改革开放新三十年全国样板”要求。
■长岛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肩负起中央领导和国家、省、市赋予的历史使命,全力建设“代表中国海岛品质的休闲度假胜地,彰显蓝色经济魅力的海洋文化名城,后工业化特征鲜明的生态智慧海岛”的国际休闲度假岛。
■长岛创建全省精神文明先进县已经省级检查验收,经省文明办争取推荐,已列入全国文明县城候选名单,作为全省六个县城之一上报中央文明办,9月底前中央文明办、省文明办领导带领工作小组来长岛检查指导,11月授牌。
胶东在线网9月19日讯(通讯员 石其鹏)长岛有着深厚的文明基石和底蕴。2010年全县GDP50.4亿元,人均1.75万美元,渔民人均纯收入1301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万元,拥有全国首批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进县、全国首批中国绿色名县、全国首批中国旅游强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和全国双拥模范县等30多个国家荣誉。
长岛有着优良的文明传统和平台。从“2?22”海难救助奇迹,到汶川抗震救灾人均捐款全市之首;从百年渔号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到连续四年举办中国长岛中华妈祖文化节;从七个拥军全国第一,到五次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县;从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老海岛”精神,到对外开放、海纳百川的新时期长岛人精神。
而今,文明长岛赢来了发展良机。今年1月,建设长岛国际休闲度假岛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这种背景下,创建“全国文明县城”被赋予新的含义:建设长岛国际休闲度假岛,不仅需要一流的基础设施的硬件来支撑,更要有高度的城市文明程度的软环境。
“长岛要抓住机遇,“全国文明县城”这张金名片势在必得!”长岛县县长宫权在争创“全国文明县城”动员会议上的讲话充满激情,全县上下有了一个共识:“创城”不只是为拿牌子、争荣誉,更是要实现长岛发展的再跨越,长岛文明的再提升。
先进性——以“惠民之德”优化海岛宜居环境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最终目的是惠民、利民,创造更加文明宜居的生产生活环境。”长岛坚持把创建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体现造福于民的“创城”先进性。
近些年,长岛真正着力改善的就是“隐性环境”,实施“四个百万”高端产业工程,即建立100万亩“海底森林”、100万亩生态养殖园区;年吸引100万人高端游客;开发10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
宜居环境除了“造”,还要“防”。长岛坚持“耗水高、耗能大、有污染”项目三不上原则,全力杜绝了环境污染,同时对于居民生活污水垃圾和燃煤产生的SO2,通过建设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中转站和供暖烟气脱硫工程,实现了COD和SO2零排放,并已投资2亿多元拆除环岛海岸沿线破旧建筑和育苗场,打造海岸风景线和零污染排放区。
海陆“两个大造林”,让长岛有宜居之美和宜居之优。海下通过投石、沉船改造海底底质,并人工栽培海带、裙带菜等大型藻类,营造海底森林70万亩,每亩海底森林年可制造O25.5吨、固定和转移CO20.5吨。陆上实施造林绿化,森林覆盖率达60%,其中城区可造林面积全覆盖,列全国县级之首,年吸纳CO2达52万吨,除了吸纳长岛本身经济社会发展中产生的全部17万吨CO2以外,还可额外吸纳35万吨CO2,使长岛经济社会发展步入“负碳时代”,成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鸟类自然保护区。
近年,长岛95%的建筑物建有屋檐接水设施,“节聚的雨水,完成了长岛县90%以上绿化地的浇灌,利用自然资源养长岛生态,成为长岛居民的共识。”长岛县旅游局局长邢鹏表示,长岛独幢民宅的绿化率达100%,社区绿化100%,为游客营造了绿色长岛的视觉享受。
目前“四个百万”工程收获颇丰。长岛每年水产品产量产值增幅列全国14个海岛县市前列;客源拓展到60多个省市和美日韩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200多万游客登岛观光,成为首批17个中国旅游强县之一;150万千瓦海上风场建设列入省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规划并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批,长岛被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列为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基地。
长岛山海优美聚游客。快增的人流也促进了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发展,目前长岛悦海假日酒店二期工程在建,今年另有8家四星级以上旅游休闲服务设施完工或开工。同时,引资5亿元进行旧村改造、小区开发、旧建筑拆迁、临街建筑景观美化灯饰化,投资1.67亿元南北长山大桥工程即将开工。
宜居必须先惠民。长岛每年都要确定并完成至少20项“实事工程”,突破海岛民生瓶颈制约。仅近三年,县财政每年用于民生支出10多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5%,人均受益3.5万元。
长岛作为典型北方海岛,远离大陆,没有河流和泉水,饮水以前全靠打深井,淡水和交通、用电和物流一同是长岛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四大生命线”。“十一五”期间,长岛建设13座海水和苦咸水淡化厂,目前正推进日产10万吨海水淡化设施建设,运作风力发电海水淡化一体化国家示范工程,按50万人口要求满足城乡发展带来的淡水需求。同时,投资14亿元增建28艘客货运船舶和8处港口码头,各居民岛建起空中救助直升机停机坪。筹资3000多万元建立南长山岛为基地、辐射10个居民岛海上物流网络。投资7000万元敷设35千伏长砣海底电缆,2.5亿元双回路供电网络改造工程于近期开工。
据了解,长岛“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全面提升——投资近50亿元,完成了140多个城市、旧村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高标准实施了城区主干路、重点山体亮化升级工程;完成了集中供气、供暖扩容及供水改造工程。全县年GDP由21亿元增至50.4亿元,财政收入由1.3亿元增至3.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59元,渔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18元,领先全省平均水平。
“藏富于民”的长岛人,用“惠民之德”添加了一种“求美于岛”的安逸生活。
特色性——以“大爱之心”蕴育海岛市民素质
2003年2月22日,长岛渔民冒着11级风暴,成功救助“辽旅渡7”客轮86名遇险乘客,“长岛大爱”传名天下,列入当年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侯选名单。
据有关资料记载,自70年代至今,长岛人救助500多名海上遇难者,获生者遍及20多个省市,不断前来感恩“长岛大爱”之情。
如今,“长岛大爱”依然在延续,长岛人把这种爱注入了更深广的内涵。
在长岛旅游局一个事物记录册上,有两件事让人倍感真情。大庆市王先生游玩林海烽山景区时,大意丢下价值120多万元的银行卡和摄像机等物,景区员工罗玉海、高云发现后,打听20多个人才“顺藤摸瓜”找到失主。太原市一个旅行团在望夫礁景区遗留4个小板凳,员工田春玲急寻3个多小时,在人头攒动的商业区找到旅行团。
“一个是120万元,一个是4个小板凳,虽然是一大一小两件事,却同样反映出海岛人的文明素质和精神风貌。”长岛县委副书记吴有进说,长岛国际休闲度假岛建设是国际一流化的,必须要有高程度的城市文明来匹配和保障。而要达到这一点,争创全国文明县城工作是根本载体和平台。
长岛文明渊源“长岛大爱”,不仅在于长岛人的博爱胸怀,更源于长岛人建设国际休闲度假岛的珍爱和信念之心。
由此,长岛“创城”浪潮勃然而起。成立调整充实全县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工作领导小组,执行创建工作县乡村三级“一把手”负责制,实施教育体系、目标责任和常态机制“三到位”。县文明办突出海岛文明特色,创新实施“做文明人、创文明岗、建设国际休闲度假岛”活动和“432”工程,在大海深处荡起一股股文明新风。
在长岛城区南长山岛,人们每天都可走进明珠广场、滨海大道、林海公园等场所,免费参加各类文娱活动。即使是偏远的孤岛渔村,渔民也能在渔家文化大院、渔家书屋享受到更多文雅、安逸的生活空间,可谓“摇橹的手画起画,喊渔号嗓唱起歌”。
长岛有更多“风景”令游客印象深刻,除了独特的海岛自然生态环境,还有随处可见戴着“共产党员”红色徽章的长岛人,“文明我先行”先从每一个党员开始。
“戴起徽章,就要留意自己言行,全县2000多个''共产党员''徽章出现在港口、轮船、景区、宾馆和商业区,直接带动起了岛内居民自觉用文明言行爱护起长岛形象。”老党员、 “长通7”渡轮船长刘延海如是说。
随着“文明我先行”展开的,是“文明礼仪”进渔村、渔船、社区、住户、企业和学校的“六进”活动。一本本《文明手册》发放,一次次“文明之星”海选,一场场“文明健身”大赛,一回回“文明孝老”评比,引导了长岛城乡居民文明生活、追求健康的良好习惯。原本带有行政命令式的“门有五包”和“划片包干”,如今已成为岛上居民们的自觉行动, 80%以上渔户成为“爱亲孝老”家庭,渔村“文明一条街”达100%。
来自上海的游客吕正玺带着家人在游览新开发的南长山岛东西旅游海岸带后,在酒店留言簿上写道“碧海天蓝,市容洁净,人们和善,长岛是真正令人放松身心的休养之地”。
长岛文明还以特种方式奉献“长岛大爱”之心。
长岛历为海防前哨,来有“半岛居民半岛兵”一说,长岛建设受益于守岛官兵之源,官兵也在享受着长岛人的厚爱。军民叫响“铜铸钢铁要塞,共建海上明珠”双拥口号,军地融合共赢,全县40个渔村全部建有双拥工作站,每年为优抚对象发放优待款200多万、报销医疗费用160万元,为随军家属发放基本生活补助金118万元,创下了全国第一座“拥军楼”、第一台“拥军海水淡化机”、第一部“拥军电话”等诸多全国拥军第一,涌现出“拥军兵妈妈”、“拥军七姐妹”等典型。成为山东省唯一五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县”荣誉的县市区。
长岛文明在不断地升华外延,为“长岛大爱”逐渐叠加着特色魅力。
创新性——以“人文之源”培植海岛文化品牌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海洋文明由此发祥”,近期,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组长严文明第四次率领国家专家组踏上长岛,开展海洋文明起源中心研究,将长岛确定为中国海洋文明的开端之一。
长岛的人文,要比人们的想像更久远更博大。长岛作为胶、辽半岛和环渤海地区,及东北亚地区交流的重要驿站,是中国海洋文化集结地之一,累积了丰富的百年渔俗文化、千年妈祖文化、万年史前文化、亿年地质文化等文化要素。
渔俗从明代天启年间就开始形成,有380多年历史;妈祖文化延续1000多年,妈祖庙建立889年;在3.5万年前已有人类生息,北庄史前遗址距今6500年,是中国渔猎文化的典型代表。地质地貌经历19亿年沧桑巨变,黄渤海分界线和海蚀栈道等被国际地质界公认为世界地质奇观。严文明教授由此感叹:长岛“百千万亿”文化,是中国海洋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珍稀源头”。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说:“长岛海岛型人文资源在全国绝无仅有,是彰显中国北方海洋文明的特色海岛文化品牌。”
有“源”可开“河”,长岛创新实施“百千万亿”文化工程。
专项领导小组和四个研究会应运而生,建立渔俗协会、奇石协会等10多个民间文化组织,建立了历史博物馆、庙岛(妈祖)显应宫等场馆,建立30个渔村文化大院和1处文体中心等设施,出版10余部《长岛百千万亿》文化丛书,在中央电视台播放《神秘的史前面具》等10多集长岛文化专题片,引来“渔家乐”长岛文化旅游热。
著名的人文作家刘志海乘“流动渔俗馆”仿古帆船,探访了“书画岛”小钦岛、“美石岛”大钦岛、“渔绣岛”北隍城岛、“爱心岛”砣矶岛等岛屿,他说“长岛不仅打造了海洋文化品牌,也构建了中国北方海上文化长廊!”
独特的“百千万亿”文化,更吸引了成思危、龙永图、蒙代尔等一批中外顶级专家,发起并成功举办了举办首届海岛经济论坛,连年举行中华妈祖文化节暨公祭大典,创出海岛经济论坛、中华妈祖文化节、“渔家乐”民俗文化节3个顶尖文化品牌。
目前,“百千万亿”文化工程取得标志性成果,建成全国唯一海岛型国家地质公园及国家级地质博物馆,正在组织申报世界地质公园;扩建了历史博物馆、史前文化遗址博物馆;妈祖文化园项目被省市列为重点文化品牌和精品工程,1.3平方公里妈祖文化园和世界第一座三身露天妈祖塑像正在施工,国台办和国宗局将长岛确定为“北方对台文化交流基地”和“中国北方妈祖文化中心”;渔家号子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等等。
珍惜“源远”人文,更欲海洋文化“流长”。构筑“南有泰山,北有长山”、“南山祭孔子,北海拜妈祖”山东省山海文化框架,长岛将创新“百千万亿”文化品牌赋予更高更深的取向和意义,以此增添长岛国际休闲度假岛的“含金量”。
肖阳春,是长岛“兴盛渔家乐”老板。他说,他每年接待的3000多人游客素质挺高,除了观赏长岛的自然美景,更注重的是感受海岛文化,尤其是渔俗文化特让游客爽心悦目,学渔家劳作、喊渔家号子、扭渔家秧歌、喝渔家老酒、听渔家故事、睡渔家炕头,渔家和游客互动参与,游客通过渔家感受了海岛文化,渔家也在向游客打探“外面的世界”中涵养了文明素质。像肖阳春这样搞文化旅游经营的渔俗文化村有20多个,业户达460多户,长岛被列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俺搞''渔家乐''五年多了,以前总觉得有热情好客的渔家人本色就够了,可现在要发展高端旅游,俺渔家接待客人的文化品位也得上个层次。”南长山岛黑石嘴村渔嫂刘淑云说话直性:“昨天石家庄的老游客又来电话说,要带30多人来,一定再看看长岛''百千万亿''文化。”
无疑,创新“百千万亿”文化品牌,为长岛国际休闲度假岛聚合了愈多“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