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结题验收会在中国海洋大学召开

来源:中国海洋大学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15-05-20 20:14:06 

本站讯 99日上午,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结题验收会在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召开。专家组对医药学院江涛教授主持的“抗肿瘤中药复方活性成分的多靶点协同性研究”项目和海洋生命学院陈西广教授主持的“海洋重要经济动物细胞长期培养体系构建”项目分别进行了结题验收。结题验收会由教育部科学技术司铁晓锐主持。

验收专家组成员有山东大学徐文芳教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孙谧研究员、北京大学杨晓达教授、吉林大学杨晓虹教授、兰州大学冯虎元教授、分子药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许瑞安教授、山东大学郝京诚教授 、山东大学张玉忠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郑经堂教授、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田黎研究员。

海大副校长闫菊在欢迎辞中对学校的发展历程和科研情况作了简要介绍,同时表示学校一直致力于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特色显著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希望该项目验收会议能够帮助课题组总结经验,为下一步的发展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科技部国际合作司美大处王强处长阐述了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性,指出国际合作坚持“开放创新,合作共嬴”,通过国际科技合作,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以进一步提升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项目负责人江涛教授和陈西广教授分别做了研究总结汇报。专家组审阅了项目有关材料、听取了项目组的汇报,经质询和充分讨论,最后形成验收意见。专家组一致认为,两个项目完成了合同书中规定的任务指标,达到预期目标,建议通过验收。

海大科技处罗轶副处长、海洋生命学院包振民院长及项目组成员参加了结题验收会。

本站通讯员:王汉林

会议现场

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完成情况简介:

“抗肿瘤中药复方活性成分的多靶点协同性研究”项目通过引进了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建立了研究抗肿瘤中药活性成分与多靶点相互作用机制的分析方法;建立了一个复方的抗肿瘤活性成分3D结构及其与六个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的数据库;获得了姜黄素衍生物等具有抗肿瘤活性和抗肿瘤多药耐药活性的先导化合物。通过项目实施,建立了中国海洋大学与加拿大、美国、英国和香港特区相关研究机构的国际合作平台,拓宽了国际合作渠道,提高了国际合作能力,提升了中药活性成分结构改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水平,促进了我国中药研究的国际化和现代化。

“海洋重要经济动物细胞长期培养体系构建”项目,通过国际合作,引进了纳米自组装技术,完成了壳聚糖低温度敏感性超大孔水凝胶的制备技术;完成了壳聚糖水凝胶在25可以从液态相变到凝胶态的控制技术;实现了水凝胶相变温度与对虾细胞培养温度的衔接;制备了含水率大于95% 具有超大孔的中性水凝胶;实现了对虾细胞在水凝胶表面的二维培养与传代;实现了虾细胞在水凝胶内部三维培养与传代试验;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对虾细胞培养体系;成功地将壳聚糖温度敏感性水凝胶应用到了海洋重要经济动物的细胞培养领域,为对虾细胞培养和传代难题开辟了新的技术方法。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拓宽了研究合作渠道,形成了良好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环境和基地,并建立了姊妹学院合作平台,为人才培养建立了长期的渠道。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