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日前认定12个地区为国家船舶出口基地,青岛、威海成为山东入选城市。
据悉,国家将设立船舶出口基地发展基金,在完善基地管理、促进科技创新、建设公共服务平台等方面出台具体政策措施,支持国家船舶出口基地的发展。作为山东船舶制造的聚集区,2010年,青岛、威海造船完工量分别达到150万载重吨和126万载重吨,造船能力分别达到500万载重吨和400万载重吨。
据了解,位于青岛开发区的青岛海西湾造修船基地2001年开始建设,总规划面积超过8平方公里,总投资超过300亿元人民币,基地内现有骨干制造企业13家。2011年上半年,海西湾造修船基地13家骨干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71亿元、资产总额234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0亿元,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75亿元。而三面环海的威海市,海洋优势突出,具备发展船舶产业的良好条件和基础。多年来,威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船舶产业发展,通过规划引领、招商引资、骨干培育、完善配套、政策扶持等措施,加快产业发展,扩大船舶出口,打造了布局合理、特色突出、技术先进的现代船舶产业,形成了以客滚船、远洋渔船、游艇、海洋工程船等为代表的特色船舶体系,船舶出口呈现出规模快速增长、市场迅速拓展、效益不断提升的良好格局,先后被山东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山东省造船基地和船舶工业聚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