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豪迈伴随着潮汐声,应和着现场的欢呼声,在渤海辽东湾的北端蔓延开去。
科技缩短陆地到海洋的距离
从陆地到海洋的距离到底有多远?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以下简称管道局)知道答案!
一直致力于国内外重大陆上管道项目的同时,管道局也前瞻性地将目光投向了海洋这片前景广阔的“蓝色国土”。
“在世界范围内,陆上能源开发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将能源开发重点转移至海洋,是世界能源开发的必然趋势。” 管道局局长赵玉建在2011年8月5日召开的海洋管道暨地下洞库业务发展研讨会上如是说。
管道局要做的就是顺应这个潮流,让管道局在海洋业务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管道局首先成立了海洋管道业务领导小组,于2005年8月3日正式成立了海洋工程分公司,吹响了进军海洋管道业务的号角。
科技的力量更是让管道局如虎添翼,一次次的尝试,一次次的探索,用科技做武器,管道局在这样的挑战面前不曾胆怯。
其实,海南—月东区块海底管道工程并不是管道局承建的第一个海底管道项目,但是却是他们承揽到的第一项中石油系统外的海底管道项目,也是到目前为止承揽到的单项工程工程量最大的海底管道项目。
海南—月东区块海底管道工程位于辽宁省盘锦市以南40公里的渤海辽东湾北端。
该工程将利用海底管道分别把4个人工岛开采出来的油气汇集到一个岛上,然后外输至陆地,该管线全长35.5公里。
能够从激烈的竞争脱颖而出,归功于管道局六公司在大港油田和冀东油田所承建的8条海底管道的良好业绩,尤其是在海洋石油工程市场树立的良好信誉以及和各工程海域海事部门融洽的合作关系。
用实践丈量陆地到海洋的距离,用科技的手段和创新的理念缩短陆地与海洋的差距,管道局将市场延伸到了无垠的大海。
科技实现陆地到海洋的延伸
心有多大,舞台便有多大,从陆地向海洋的延伸,让管道局拥有了比海洋还要广袤的未来。
据记者了解,作为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建设的主力军,管道局自2000年以来已累计在国内外建设大型长输管道超过5万公里,建设国家和企业储备库2000万立方米,堪称陆上油气管道建设领域的巨擘。
然而,在海洋油气管道市场,管道局尚属新兵。
“与陆地管道建设相比,海底管道具有高投资、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所以海洋管道施工对于质量的要求十分苛刻。”管道局六公司党委副书记王景泉这样对记者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最大程度上完善陆地到海洋的过渡,管道局虚心向先行者取经,先后与Saipem、Micoperi、Global以及韩国现代等公司进行交流互访,并与DNV(挪威船级社)、CCS(中国船级社)等进行深入洽谈,初步建立了对外合作的全球化网络,扩大了管道局在业内的影响力。
在科研攻关方面,管道局也下大力气,先后取得了“海洋管道漂浮对口焊接装置”等实用新型专利,获得了“海洋管道拖管法力学分析软件”版权登记。在施工方面,管道局六公司的海底管道施工工法获得国家二级工法。
“作为中国管道工程专业化公司,管道局拥有完整的管道建设产业链,这是我们进军海洋管道的最大优势。”赵玉建说。
陆地到海洋的延伸在此次的海南—月东区块海底管道工程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此项工程中,管道局采用了焊后水冷的技术措施,这是陆地管线不曾使用的方法。对于焊后水冷的实施,管道局科研人员对水冷后的焊道做了力学性能试验,试验结果符合设计的要求。
焊后水冷的措施,是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节约了无损检测的时间,有效的提高了海上铺管的施工效率。
科技铺就了陆地到海洋道路的基石,也实现了管道局从陆地到海洋的延伸。
科技成就陆地到海洋的跨越
对于管道局来说,从陆地跨越海洋,这是理念的突破,更是科技的突破。
怎样适应从陆地到海洋的转变,是管道局面临的头等大事。
因为海上环境往往更加恶劣,所以这就给施工带来的更大的困难。
因地制宜是唯一的解决方案,管道局仍然从科技方面入手,先后引进了Offpipe、Autopipe等专业软件,具备了管线下水、起吊连头等关键工序的分析计算能力,全面提高了管道局的海底施工技术。
在海南—月东区块海底管道工程第一阶段的施工中,管道局就遇到了这样的麻烦:
B人工岛登陆点输油管道路由区域高低不平,起伏较大,部分路由位置在低潮位时能完全露出水面可达 2m—3m,这给海底管道施工带来极大困难,管道局六公司在经过对大量潮汐数据的分析后,决定使用铺管船法和浮托法相结合的方法组织施工。
实践证明,根据路由实际特点采用不同的两种施工方法,有效地降低了工程施工难度、增加了海上施工的施工效率、缩短了工期,同时在施工中也得到了石油行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为管道局向海洋进军的方略中,奠定了成熟的施工技术。
从陆地到海洋的跨越并非能够一蹴而就,接踵而至的考验也让管道局快速地成长起来。
由于月东海底管道的路由复杂、海况恶劣、气候多样,以往的施工经验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管道局经过多日的现场试验与研究之后,在工程中改进了铺管船的平面布置,采用在铺管船上预制管线,有效地避免了陆地预制在运输过程中,天气和海况对预制管道及时的运输造成延误的情况。
前进的路上总是坎坷重重,但是因为有科技作为支撑,管道局实现了从陆地到海洋的完美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