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产无人遥控潜水器"通关" 海龙号大洋深处发现矿藏
据《新闻晚报》报道,随着“蛟龙号”突破5000米海深,国人对深海作业和海洋资源的开发更关注了。在昨天举行的院士沙龙上,记者获悉,由上海交大研发的“海龙号”日前通过院士团队的鉴定,五项关键技术国际领先,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据介绍,“海龙号”目前能潜到3500米深海,参与发现了一万平方公里的矿区。交大专家表示,“海龙号”的潜水目标是突破1万米,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达到这一深度的第三个国家。
与“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不同,“海龙号”是一台无人遥控潜水器,由上海交大教授朱继懋带领团队研制而成,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它有一根脐带缆与之相连,使船上的机械设备能缚“苍龙”入海。朱继懋称,“海龙号”有四个推进器,能快速下沉、上升、侧向移动,纵向速度达到3.2节(1节=1海里/小时),侧向速度为2.5节,在国际上首屈一指。“海龙号”还装有国外无人遥控潜水器很少有的重力定位系统,能让潜水器在深海中犹如定海神针,稳定地用机械手取样。“海龙号”配备的虚拟监控系统,则能在漆黑的海底将地貌用三维虚拟图像显示出来,让操作人员一目了然。由于安装了张力监控系统,并在绞车上增加升沉补偿系统,该潜水器的脐带缆十分牢固,不会像国外很多潜水器那样断裂。
无人遥控潜水器在我国海洋石油勘探中,以及内陆水库、水下管道的检查中有着广泛应用。去年,在“大洋一号”的深海热液科考任务中,“海龙号”在东太平洋海隆区域2770米下方发现巨大的“黑烟囱”,并用机械手获取热液“黑烟囱”样品。这些“黑烟囱”其实是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间的火山口,喷出的热液富含多种稀有金属的硫化物,是各国都很关注的矿产资源。
朱教授介绍,“海龙号”参与我国的海洋硫化物调查项目,因为具有深海取样本领,在矿区筛选工作中有无可替代的优势。目前,我国已在印度洋发现一万平方公里的硫化物矿区,并向联合国海洋管理委员会申请对这片矿区的优先开采权,五到八年后要将矿区的三分之二还给海洋管理委员会,剩下的就是中国专属矿区。明年,“海龙号”将在深海作业四次,有望找到新的海底矿藏。
朱继懋表示,“海龙号”有望潜到1万米深度,“希望政府部门投入8000万到9000万元的资金,让‘海龙号’冲击这一深度,使我国的潜水器到达大洋最深处。”